【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过压保护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压保护元件,其带有壳体、用于使该过压保护元件与要保护的电流或信号线路电连接的接头、两个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并联地电连接的变阻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变阻器之间的中间电极,其中该壳体具有两个由金属构成的相互电连接的壳体半部,其中该中间电极相对于所述壳体半部绝缘,且以其彼此相对的侧面分别与变阻器的第一连接区域电连接,其中两个变阻器和中间电极夹层式地设置在两个壳体半部之间。
技术介绍
电的电路和设备以针对其特定的电压、额定电压通常无干扰地工作。而在出现过压时并非如此。所有高于额定电压误差上限的电压都是过压。过压尤其还包括暂态过压,其由于大气放电而产生,但也有可能因供电网上的开关动作或短路而产生,且直流地、电感性地或电容性地输入到电的电路中。于是为了保护电的或电子的电路特别是保护始终都要用到它们的电子的测量、控制、调节和开关回路免受暂态过压,已研发出了过压保护元件,且已公知多年。由于老化及在二次区域偶尔会出现过压(TOV),特别是对于带有变阻器作为放电器的过压保护元件,变阻器的泄漏电流在工作电压下会出现并非所愿的增大。因此,带有变阻器作为放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4.20 DE 102010015814.31.一种过压保护元件,带有壳体、用于使该过压保护元件(1)与要保护的电流或信号线路电连接的接头(2、3)、两个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并联地电连接的变阻器(4、5)、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变阻器(4、5)之间的中间电极(6),其中该壳体具有由金属构成的且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壳体半部(7)和第二壳体半部(8),其中该中间电极(6)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半部(7)和第二壳体半部(8)绝缘,且该中间电极的彼此相对的侧面分别与变阻器(4、5)的第一连接区域(9)电连接,其中两个变阻器(4、5)和中间电极(6)夹层式地设置在第一壳体半部(7)和第二壳体半部(8)之间,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温度相关的短路开关,使得在因至少一个变阻器(4、5)过热而达到预定的极限温度T1时,至少一个变阻器(4、5)短路;第一壳体半部(7)和第二壳体半部(8)分别与变阻器(4、5)的第二连接区域(15)电连接;短路开关具有短路条(19)、与短路条(19)机械地连接的绝缘的保持元件(20)、至少一个弹性元件(21)和金属保持部(22);其中,在变阻器(4、5)的正常状态下,保持元件(20)利用穿过中间电极(6)上的开口(23)伸出的间隔元件(24)支撑在通过钎焊连接与中间电极(6)连接的金属保持部(22)上,短路条(19)由此克服弹性元件(21)的作用在保持元件(20)上的弹性力与中间电极(6)间隔开地布置;其中,在钎焊连接因变阻器(4、5)发热而断开时,保持元件(20)与短路条(19)利用弹性元件(21)的弹性力过渡至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短路条(19)既接触中间电极(6),又接触壳体,从而变阻器(4、5)通过短路条(19)而短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半部(8)被设计成顶盖,该顶盖具有顶盖区段(10)和退进的嵌接区段(11),其中,在第一壳体半部(7)和第二壳体半部(8)的连接状态下,嵌接区段(11)插入到由第一壳体半部(7)构成的对应的容纳腔(12)中,且顶盖区段(10)遮盖容纳腔(12);第一壳体半部(7)和第二壳体半部(8)经过适当设计并可相互连接,使得在连接状态下在第一壳体半部(7)和第二壳体半部(8)之间存在有一个显缝(13);其中,该显缝(13)的宽度(B)根据两个变阻器(4、5)的厚度来改变,但该显缝(13)的最大宽度(B)小于被构造成顶盖的第二壳体半部(8)的嵌接区段(11)的对应距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中间电极(6)具有平面的区段(14),该区段的尺寸基本上等于变阻器(4、5)的尺寸;变阻器(4、5)的第一连接区域(9)分别平面地接触中间电极(6)的侧面。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中间电极(6)由两个相互平行地布置的彼此电连接的金属部分(6a、6b)构成,其中,两个金属部分(6a、6b)至少在两个变阻器(4、5)之间的区域中彼此间具有间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短路条(19)具有一个U形背部(25)和两个U形边腿(26),其中,在短路情况下,U形边腿(26)的端部贴靠第一壳体半部(7)上的对应的接触区段(27)。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半部(7)具有两个分别与接触区段(27)相邻地布置的接触肋(28);短路条(19)的U形边腿(26)的端部各有一个弯曲回去的端部区段(29),其中,U形边腿(26)的端部区段(29)在短路情况下总是贴靠在接触肋(28)上,U形边腿(26)的相对的区域贴靠在相对的接触区段(27)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带有熔丝的保险器设置在壳体内部,并与变阻器(4、5)导电地连接;无论在因至少一个变阻器(4、5)过热而达到预定极限温度时,还是在出现短路时,都触发该保险器,进而使得变阻器(4、5)与电路电断开。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壳体具有作为第二接头(3)的固定区域(52),通过该固定区域可使得壳体与作为参考电位的安装板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壳体具有作为第二接头(3)的安全引线接头(55),通过该安全引线接头可使得安全引线与壳体电连接。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设置有大电流引线端口(57)作为第一接头(2),该第一接头用于连接要保护的电流或信号线路的至少一个有效导体(L)。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部构造有内部壳体,该内部壳体至少包围变阻器(4、5),其中,该内部壳体为两组件式结构,且由与第一壳体半部(7)连接的第一壳体部分(60)和与第二壳体半部(8)连接的第二壳体部分(61)构成。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构造或设置有用于显示变阻器(4、5)的状态的光学的显示机构和/或可远程传递的显示机构。13.一种过压保护元件,带有壳体、用于使该过压保护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德平,C·格雷韦,J·沃斯吉恩,P·容格曼,
申请(专利权)人: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