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中间包防湍流隔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32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铸中间包防湍流隔墙,采用耐火材料制成的梯形隔墙,其特征是隔墙由两块上底边具有弧半径的板块构成,两板块上突缘相对,下底中心各有一泄流孔,隔墙与大包长水口中心线对称,隔墙可直接砌筑或一次成形在包底上,隔墙两底边长与中间包内对应断面尺寸吻合。采用本隔墙可使中间包钢流及动能大大降低,有效防止湍流发生。本隔墙结构简单、加工成形方便、成本低、适用于10吨以上的各种中间包。(*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铸中间包防湍流隔墙,它属金属连续铸造领域。在大包钢水注入中间包的过程中,由于钢液动能的作用,在中间包内的大包长水口区流体的流动相当湍急且不平衡,从而导致钢液面翻腾形成连铸中间包内普遍存在的“眼圈”现象,它是造成中间包渣卷入钢液、钢液二次氧化的主要原因。此外还会严重冲刷中包内衬和隔墙,使中包耐材寿命大大降低。国外的连铸生产厂家在此方面已做了不少研究,据《NEWSTEEL》No.1 1995和《STEE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1995/1996介绍美国Lubens和WCI公司为消除中间包内长水口区的“眼圈”现象,采用了一种由Foseco公司专利技术的能抑制湍流的浇注垫,该抑制湍流浇注垫是由耐火材料制成的内腔似“金鱼缸”式的盒子,其侧壁以及侧壁顶部伸出的突缘使来自大包高动能钢流折返向上,改变钢流动能,可显著降低作用于钢水表面和渣层的有效钢流动能。该专利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浇注垫结构复杂、加工成形难度大、浇注末了滞留于浇注垫内的钢水不能完全流出,影响钢水收得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专利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成形简便且防湍流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铸中间包防湍流隔墙,采用耐火材料制成的梯形隔墙,其特征是隔墙由两块上底边具有弧半径的梯形板块构成,两板块上底边都有突缘且两突缘相对,下底边中心各开有一个泄流孔,两隔墙与大包长水口中心线对称,隔墙可直接砌筑在包底上,也可一次成形于包底上,隔墙上、下底边长与中间包内对应断面尺寸吻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芳袁凡成刘成信马勤学干丽珠刘昆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