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压接连接件的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72804 阅读:3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5:20
压接连接件包括接触元件和线缆。线缆沿着纵向轴线设置并且构造成轴向地接纳接触元件。当接触元件接纳线缆时,形成压接连接件,该压接连接件使线缆与接触元件附连,使得压接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在其中变形形成的压痕结构。该压痕结构包含成对隆起部,且该成对隆起部由它们之间的凹槽隔开。压接连接件可施加于包括内部和外部箍圈的线缆组件,以防止在该压接连接件上形成突部,从而不理想的RF能量不会从线缆组件的压接连接件中电气地传递出来。还进一步涉及构造压接连接件的方法,该压接连接件包括成对隆起部,且该成对隆起部由它们之间的凹槽隔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要求2011年7月29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USSN 61/512,950号的优先权。本专利技术总地涉及线缆组件中的压接件。
技术介绍
电触件通常通过使用压接件来形成压接连接件而附连于线缆。在采用使用屏蔽线缆4的压接连接件I的一个此种车辆电气应用中,希望将编织线屏蔽件压接于箍圈,使得由编织线屏蔽件吸收的电磁能量能够安全地电气释放。用于此种目的的一个通用压接件是六边形压接件2。然而,采用此种类型的压接件,则在压力机的工具聚集在一起来产生压接连接件的位置处,箍圈和编织线屏蔽件会沿着接缝挤压,从而在压接连接件中产生小的向外 突部3。这些小的突部3会不理想地用作天线,以从压接连接件I中传播出射频(RF)能量和/或将来自线缆上所携带的电信号的射频能量接收到压接连接件I中。如果这些突部天线3将RF能量传播到车辆环境中,则这会不利地影响车辆中其它电气部件的操作性能。与此相反,如果突部天线3不理想地接收RF能量,这会对使用箍圈的线缆上所携带的电信号传递具有不利的影响。线缆上所携带的不可靠电信号传递还会致使与线缆电连接的电气部件产生不期望的或故障操作。此外,仍需要改进将电触件附连于编织线屏蔽件或线缆其它部分的压接连接件的机械强度,同时需维持或改进它们的电气完整性。需要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的包含压接连接件的稳固线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压接连接件包括接触元件和线缆。线缆沿着纵向轴线设置并且构造成轴向地接纳接触元件来形成压接连接件。当形成使线缆与接触元件附连的压接连接件时,该压接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在其中变形形成的压痕结构,该压痕结构包含成对隆起部,且该成对隆起部由它们之间的凹槽隔开。在另一实施例中,线缆组件包括至少多个箍圈,其中形成在多个箍圈和所附连的线缆中的压接连接件包括至少一对隆起部,且该隆起部由它们之间的凹槽隔开。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还提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在线缆组件中构造压接连接件的方法,该压接连接件包含成对隆起部,且该成对隆起部由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凹槽隔开。通过阅读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以下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使用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该说明仅借助于非限制的示例并参见附图来给出。附图说明将参考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I示出包括不理想突部的传统六边形压接件,这些突部会从六边形压接件中不理想地传播RF能量;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线缆组件的分解视图3示出不包括压接连接件的、组装在一起的图2所示线缆组件;图4示出由具有至少一个喙部件的压接工具配合的图3所示线缆组件;图5示出与压接工具配合而形成压接连接件的图4所示线缆组件;图6示出图5所示线缆组件的压接连接件及其细节;图7示出图6所示压接连接件通过剖线7-7所剖取的剖视图及其细节;图8示出说明如何构造图2-7所示线缆组件的压接连接件的方法流程图;图9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替代实施例、由端子接纳而形成压接连接件的线缆;图10示出图9所示形成在线缆和端子之间的压接连接件;以及·图11示出图10所示的压接连接件,其中端子的基部包括成对隆起部,且该成对隆起部由它们之间的凹槽隔开。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例如机动化运输业中的电气系统应用中,线组件可使一个电气部件与另一电气部件连接。在诸如电动或混合电动车辆的机动车辆中,一个此种线组件可用于将能源连接于载荷并将能量供给给载荷。这些线组件还可与设置在卡车、客机和轮船以及军用车辆中的线束和电气系统相关联。参见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线缆组件10的分解视图。该线缆组件10包括线缆12、第一或内部导电接触元件或箍圈22以及第二或外部导电接触元件或箍圈26。如文中所用,电触件可限定为用于使一个电气元件与另一个电气元件互连(例如使端子与线导体或者一个或多个箍圈与线导体或线导体组件互连)的装置。箍圈22、26较佳地由诸如钢或黄铜之类的金属材料形成,且内部箍圈22具有比外部箍圈26小的直径。较佳的是,线缆由铜或铜合金材料形成。或者,线缆可由不同于铜的金属材料、例如铝形成。或者,箍圈中的至少一个可由介电非金属材料制成。可基于与支承结构实现最佳电接触来选择使用金属箍圈作为内部或外部箍圈,该支承结构用于在特定的电气应用中支承线束。线缆12沿着纵向轴线A设置并且包括内芯14。内芯14由第一绝缘层16所围绕。第一绝缘层16置于编织线层18下方并且由该编织线层18所围绕。编织线层18置于第二绝缘层20下方并且由该第二绝缘层20所围绕。在电气配线领域可理解的是,编织线层18由导电材料层形成,例如导电箔片或多个交织的单线股或它们的组合。如图3所示,箍圈22、26通过轴向地接纳在线缆12上而组装到线缆12中。端子凸耳30装配在线缆12的端部24处,其中端部24是线缆12的内芯14的露出引线。凸耳30可紧固至与车辆中电气部件相关联的螺栓(未示出)。或者,凸耳可以是将线组件连接于另一线束或电气部件所需的任何类型端子。内部箍圈22装配在线缆12上,以围绕地置于第一绝缘层16的至少一部分之上。外部箍圈26也构造成轴向地接纳在线缆12的端部24处。外部箍圈26置于内部箍圈22的至少一部分之上,使得编织线层18围绕地且相邻地置于内部箍圈22和外部箍圈26之间。如图3所示,当内部箍圈22装配在线缆12上时,编织线层18修整为至少内部箍圈22的总长。或者,编织线层会比至少内部箍圈的长度长,并且以U形向后弯曲以置于内部箍圈的外表面之上,从而置于内部箍圈和外部箍圈中间。参见图4和5,当内部和外部箍圈22、26通过压接工具组件或压接工具66 —起压接于线缆12时,形成压接连接件28。压接工具66a、66b的下部和上部都朝向彼此并且朝向箍圈22、26和线缆12会聚,以形成压接连接件28。压接连接件28将编织线层18机械地且电气地连接于箍圈22、26。或者,压接连接件可用在任何采用具有屏蔽线或编织线层的同轴线缆型线缆组件的位置处。在配线领域中已知的是,压接工具66的两个部分或半部可分别固定于压力机(未示出)。压接工具66b的上半部限定为板,而压接工具66a的下半部限定为站座。压接工具66的上下半部可由诸如硬化钢之类的金属材料形成。压接工具66的板和砧座都限定了喙部件68并且限定了两个隆起部,且喙部件68使得两个隆起部隔开。压接工具66连同喙部件68 —起在由压力机所供给的施加压力下在外部箍圈26中相对应地形成隆起部46、48和凹槽54。压接工具66的板互补地构造成砧座的构造,从而如前所述类似地在外部箍圈26的另一相对部分中形成类似于隆起部46、48的其它隆起部和凹槽。或者但并不作限制,根据所需要的压痕结构的数量,可使用其它压接工具的构造或压接工具的组合来构造所需要的压痕结构。如图6所示,内部箍圈22具有与外部箍圈26类似的压痕型式,但程度较小使得压痕型式较不显著。或者,在形成压接连接件时,内部箍圈可不具有压痕型式。压接连接件28可利用由组装操作者手动操作的压力机来形成,或者所谓自动装配生产线的一部分来生产。所需要的压力机力的额定值主要取决于所使用线缆的线规大小以及所形成的压接连接件的类型。 参见图5-7,当形成压接连接件28时,砧座和板都至少在外部箍圈26中形成压痕结构42、44。压痕结构42是第一压痕结构,而压痕结构44是相对于轴线A与压痕结构42直径相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接连接件,包括:接触元件;以及线缆,所述线缆沿着纵向轴线设置并且构造成轴向地接纳所述接触元件,其中当所述接触元件接纳所述线缆时,形成所述压接连接件,所述压接连接件使所述线缆与所述接触元件附连,使得所述压接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在其中变形形成的压痕结构,其中所述压痕结构包含成对隆起部,且所述成对隆起部由它们之间的凹槽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9 US 61/512,950;2012.03.23 US 13/428,4351.一种压接连接件,包括 接触元件;以及 线缆,所述线缆沿着纵向轴线设置并且构造成轴向地接纳所述接触元件, 其中当所述接触元件接纳所述线缆时,形成所述压接连接件,所述压接连接件使所述线缆与所述接触元件附连,使得所述压接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在其中变形形成的压痕结构,其中所述压痕结构包含成对隆起部,且所述成对隆起部由它们之间的凹槽隔开。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接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朝向所述轴线的向内方向设置,而所述成对隆起部分别沿远离所述轴线且与所述向内方向相对的向外方向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接连接件,其特征在于,相应成对隆起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弧形,且所述凹槽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弧形。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接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触件包括基部和至少一个芯翼部,当形成所述压接连接件时,所述至少一个芯翼部围绕引线的至少一部分,且所述成对隆起和所述凹槽分别形成在所述基部中来与所述线缆的引线配合。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接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连接件与线缆组件相关联,且所述线缆组件设置在机动车辆中。6.一种线缆组件,包括 线缆,所述线缆沿着纵向轴线设置并且包括 至少一个导电内芯,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围绕所述内芯, 外部导电线层,所述外部导电线层围绕所述第一绝缘层, 多个箍圈,所述多个箍圈接纳在所述线缆的端部处并且装配在所述线缆附近,从而使得至少所述外部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多个箍圈和所述线缆之间; 其中当所述多个箍圈和所述线缆压接在一起时,形成压接连接件,使得所述多个箍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压痕结构,所述压痕结构包含成对面向外的隆起部,且所述隆起部由它们之间的向内凹槽隔开。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箍圈包括 外部导电箍圈,所述外部导电箍圈构造成轴向地接纳所述线缆的端部,从而置于所述内部箍圈的至少一部分之上,使得编织线层围绕地且相邻地设置在所述外部导电箍圈和所述内部箍圈之间,以及 至少一个隆起部,所述至少一个隆起部沿远离所述轴线的垂直方向延伸。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连接件的所述相应形状包括至少一对隆起部和至少一个凹槽以及多个平坦侧部。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隆起部沿着所述轴线设置并且沿远离所述轴线的垂直向外方向延伸,且所述至少一对隆起部包括两对隆起部和两个凹槽,其中一对隆起部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B·波马W·J·帕姆
申请(专利权)人: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