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树乾专利>正文

方坯连铸机中间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886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坯连铸机中间罐车,它包括承载立柱、支撑承载立柱的车架、车架下的车轮,所述车轮安装中心位置在承载立柱中心线向外偏移50-120mm的位置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承载立柱所受的向下载荷力和向外的水平分力形成一对平衡力矩,由此减少了水平分力力矩对车架造成的变形,大大提高了中间罐车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方坯连铸机中间罐车
技术介绍
公知的方坯连铸机中间罐车在设计时,承载立柱的中心线与车轮中心是重合的(见图1),使用过程中由于中间罐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使中间罐对其耳轴的作用力方向发生改变,产生了向外的水平分力,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变形量逐渐加大,向外的水平分力也越来越大,承载立柱在此分力作用下向外侧扩张变形,使车架随之变形(见图2),严重影响到中间罐车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车架变形的方坯连铸机中间罐车。本技术包括承载立柱、支撑承载立柱的车架、车架下的车轮,所述车轮安装中心位置在承载立柱中心线向外偏移50-120mm的位置处。由于本技术将车轮的安装位置向外偏移了50-120mm,使承载立柱所受的向下载荷力和向外的水平分力形成了一对平衡力矩,由此减少了水平分力力矩对车架造成的变形,大大提高了中间罐车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设计图。图2是现在技术使用后变形的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3反映了本技术的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仍包括承载立柱1、车架2和车轮3,但车轮3的安装位置较现有技术而言已发生了变化,车轮3的中心已不在承载立柱1的中心线位置,而是相对承载立柱1的中心线向外偏移了50-120mm,具体的偏移量应视中间罐车的承载大小而定,方坯连铸有二流三流四流,最大六流,水平向外的分力通常按载荷的5%-15%选取,偏移量按X=P1T×L/P来计算,其中X为偏移量,P为载荷,P1为向外的水平分力,L为立柱高度。比如三流的方坯连铸,L=600mm P=10吨,通常取P1为P的10%即10×10%=1吨,那么X=1×600/10=60mm。因此对不同的方坯连铸机,车轮的外移量不同,应在本技术给定的参数范围内,计算后确定。专利技术人通过对多台中间罐车的试验,用本技术中间罐车与现有中间罐车进行比较,在同时使用、工作量相同的情况下,现有中间罐车使用一段时间后,车架已明显变形,本技术却没有变形,因此本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架易变形的问题。权利要求1.一种方坯连铸机中间罐车,包括承载立柱(1)、支撑承载立柱的车架(2)、车架下的车轮(3),其特征在于车轮(3)安装的中心位置在承载立柱(1)中心线向外偏移50-120mm的位置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坯连铸机中间罐车,它包括承载立柱、支撑承载立柱的车架、车架下的车轮,所述车轮安装中心位置在承载立柱中心线向外偏移50-120mm的位置处。本技术能使承载立柱所受的向下载荷力和向外的水平分力形成一对平衡力矩,由此减少了水平分力力矩对车架造成的变形,大大提高了中间罐车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22D41/12GK2848420SQ200520051749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5日专利技术者赵树乾, 苏树国, 李政全 申请人:赵树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坯连铸机中间罐车,包括承载立柱(1)、支撑承载立柱的车架(2)、车架下的车轮(3),其特征在于车轮(3)安装的中心位置在承载立柱(1)中心线向外偏移50-120mm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树乾苏树国李政全
申请(专利权)人:赵树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