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树乾专利>正文

连铸机中间罐车横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88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铸机中间罐车横梁,该横梁具有连接前后车架的横跨段,还有载荷支承段,该载荷支承段位于所述横跨段的两端,垂直于横跨段且与横跨段连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使中间车的承载立柱能座落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横梁两端的载荷支承段上,承载面积由此增加,载荷压强明显减小;另一方面本横梁形状的改变(从已有的一字形该为凵形),显然使其自身强度大大增加。从而使车架不易变形,克服了前后车架行走时产生的扭车现象,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横梁与中间罐车的立柱座落面同为一个平面,能给维修带来很大的方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铸机中间罐车横梁
现有连铸机中间罐车(见说明书附图图1和图2),其载荷a是直接压在前车架和后车架上的,前后车架之间靠一根一字型横梁b连接,将前车架驱动动力传递给后车架,使后车架与前车架同步行走,由于载荷直接压在车架上,使车架容易受损变形,而一字型横梁则由于单薄强度差,易造成扭车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连铸机中间罐车整体强度大、不扭车、车架不易变形的连铸机中间罐车横梁。本技术提供的这种连铸机中间罐车横梁具有连接前后车架的横跨段还有载荷支承段,该载荷支承段位于所述横跨段的两端且垂直于横跨段与横跨段连为一体。由于本技术不仅有连接前后车架的横跨段还有位于横跨段两端且垂直于横跨段的载荷支承段。这一方面使中间车的承载立柱能座落在本技术横梁两端的载荷支承段上,承载面积由此增加,载荷压强明显减小;另一方面本横梁形状的改变(从已有的一字形该为凵形),显然使其自身强度大大增加。从而使车架不易变形,克服了前后车架行走时产生的扭车现象,同时本技术横梁与中间罐车的立柱座落面同为一个平面,能给维修带来很大的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已有连铸机中间罐车的主视图。图2是已有连铸机中间罐车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用于连铸机中间罐车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3反映了本技术的结构,从中可以看出,本技术横梁c具有横跨前后车架的横跨段1,在横跨段1的两端还有载荷支承段2,它们垂直于横跨段与横跨段形成一个凵形整体,使中间罐车承载立柱a能座落到本技术横梁c上来(见图4),载荷支承面由此大大增加,压强减少,使得车架不易变形,并且本横梁c呈凵形,其强度大大增强,使前后车架行走时不再出现扭车现象。本技术安装到连铸机中间罐车上时,先将本横梁两端分别固定到前后车架上,然后将载荷(升降梁两端的升降机构)固定到本横梁上即可(见图4)。权利要求1.一种连铸机中间罐车横梁,具有连接前后车架的横跨段(1),其特征在于还有载荷支承段(2),该载荷支承段(2)位于所述横跨段(1)的两端且垂直于横跨段(1)与横跨段(1)连为一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铸机中间罐车横梁,该横梁具有连接前后车架的横跨段,还有载荷支承段,该载荷支承段位于所述横跨段的两端,垂直于横跨段且与横跨段连为一体。本技术一方面使中间车的承载立柱能座落在本技术横梁两端的载荷支承段上,承载面积由此增加,载荷压强明显减小;另一方面本横梁形状的改变(从已有的一字形该为凵形),显然使其自身强度大大增加。从而使车架不易变形,克服了前后车架行走时产生的扭车现象,同时本技术横梁与中间罐车的立柱座落面同为一个平面,能给维修带来很大的方便。文档编号B22D41/12GK2848421SQ200520051750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5日专利技术者赵树乾, 杨青峰, 张文玲 申请人:赵树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铸机中间罐车横梁,具有连接前后车架的横跨段(1),其特征在于还有载荷支承段(2),该载荷支承段(2)位于所述横跨段(1)的两端且垂直于横跨段(1)与横跨段(1)连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树乾杨青峰张文玲
申请(专利权)人:赵树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