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连铸微机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788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晶连铸微机控制装置,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器和交流伺服电机,其中交流伺服电机分别与伺服电机驱动器和减速器连接,减速器经螺杆与坩埚内的石墨压块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增设加压控制器,包括带键盘和显示器的单片机U1、三极管Q1~2和电阻R1~4,其中单片机U1的电源端接+5V电源,其针脚P1.0~P1.1对应经电阻R1~2分别接三极管Q1~2的基极,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分别经电阻R3~4接伺服电机驱动器的位置控制输入端4脚和6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所需的加压电机转速给定值由键盘输入给单片机,其工艺参数可实现自动优化控制,操作安全,方便,由此控制生产的铜单晶线材粗细均匀,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理论要求。(*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单晶连铸的控制装置,具体是提供一种关于铜单晶线材制备的单晶连铸微机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铜单晶线材是一种高新技术线材,与一般的铜导线相比,他的特点是电阻率低,分布电容小,信噪比高。目前还在研发试制阶段,还没有正试投入批量生产,多数采用自制的热型连铸设备进行。由于自动化程度低,对铜单晶工艺生产参数难于优化,从而影响了铜单晶线材的制备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使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原热型连铸设备的基础上、根据铜单晶线材的生产工艺要求、改用微机控制装置实现工艺参数的自动优化和连续生产的单晶连铸微机控制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器和交流伺服电机,其中交流伺服电机分别与伺服电机驱动器和减速器连接,减速器经螺杆与坩锅内的石墨压块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增设加压控制器,包括带键盘和显示器的单片机U1、三极管Q1~2和电阻R1~4,其中单片机U1的电源端接+5V电源,其针脚P1.0~P1.1对应经电阻R1~2分别接三极管Q1~2的基极,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分别经电阻R3~4接伺服电机驱动器的位置控制输入端4脚和6脚。其工作原理为根据单晶生长特点及生长规律,加压电机转速必须在0.01~10转/分的速度上旋转。将所需的加压电机转速值由键盘输入给单片机,单片机便产生与之相对应的频率脉冲,经针脚P1.0和P1.1送出,经Q1和Q2放大后加到伺服驱动器的位置控制输入端4脚和6脚,然后伺服驱动器便驱动伺服电机作相应速度的运转,经减速器控制坩锅内的石墨压块升降,实现对坩埚内铜水的稳定加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了伺服电机的位置控制输入端,可使伺服电机在超低速上稳定运行,克服了采用速度输入端在超低速运行不稳的毛病; 2、采用了交流伺服电机作驱动机构,控制电路简单,控制精度高,费用低;3、去掉了庞大的减速机构,减少了传输过程中能量的损失。降低了电机的额定功率,节约了能源;4、可以通过通讯口与工控机连接实现远程监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时时记录存储,便于事后质量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铜单晶线材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资料。5、工艺参数可实现自动优化控制,操作安全,方便,由其控制生产的铜单晶线材粗细均匀,其各项技术指标(电阻率、分布电容、信噪比等)均达到理论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压控制器的电路图及实现控制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1、减速器 2、伺服电机驱动器 3、交流伺服电机 4、螺杆 5、坩锅 6、压块 7、铜液交流伺服电机3分别与伺服电机驱动器2和减速器1连接,减速器1经螺杆4与坩锅5内的压块6固定连接,带键盘和显示器的单片机U1,其电源端接+5V电源,其针脚P1.0~P1.1对应经电阻R1~2分别接三极管Q1~2的基极,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分别经电阻R3~4接伺服电机驱动器的位置控制输入端4脚和6脚,伺服电机驱动器的位置控制输入端3脚和5脚接+5V电源。权利要求1.一种单晶连铸微机控制装置,包括减速器(1)、伺服电机驱动器(2)和交流伺服电机(3),其中交流伺服电机(3)分别与伺服电机驱动器(2)和减速器(1)连接,减速器(1)经螺杆(4)与坩锅(5)内的石墨压块(6)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增设加压控制器,包括带键盘和显示器的单片机U1、三极管Q1~2和电阻R1~4,其中单片机U1的电源端接+5V电源,其针脚P1.0~P1.1对应经电阻R1~2分别接三极管Q1~2的基极,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分别经电阻R3~4接伺服电机驱动器(2)的位置控制输入端4脚和6脚。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单晶连铸微机控制装置,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器和交流伺服电机,其中交流伺服电机分别与伺服电机驱动器和减速器连接,减速器经螺杆与坩埚内的石墨压块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增设加压控制器,包括带键盘和显示器的单片机U1、三极管Q1~2和电阻R1~4,其中单片机U1的电源端接+5V电源,其针脚P1.0~P1.1对应经电阻R1~2分别接三极管Q1~2的基极,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分别经电阻R3~4接伺服电机驱动器的位置控制输入端4脚和6脚。本技术将所需的加压电机转速给定值由键盘输入给单片机,其工艺参数可实现自动优化控制,操作安全,方便,由此控制生产的铜单晶线材粗细均匀,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理论要求。文档编号B22D11/16GK2905272SQ20062008389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宋德杰, 刘俊成, 李蛟 申请人:山东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晶连铸微机控制装置,包括减速器(1)、伺服电机驱动器(2)和交流伺服电机(3),其中交流伺服电机(3)分别与伺服电机驱动器(2)和减速器(1)连接,减速器(1)经螺杆(4)与坩埚(5)内的石墨压块(6)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增设加压控制器,包括带键盘和显示器的单片机U1、三极管Q1~2和电阻R1~4,其中单片机U1的电源端接+5V电源,其针脚P1.0~P1.1对应经电阻R1~2分别接三极管Q1~2的基极,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分别经电阻R3~4接伺服电机驱动器(2)的位置控制输入端4脚和6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德杰刘俊成李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