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聚合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7285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聚合反应釜包括釜顶人孔、釜体、内夹套、聚合釜搅拌及传动装置,其中聚合釜顶部人孔直接设置在釜体上,不设短节,解决了人孔短节易结垢的问题。釜体直径为4200mm-4400mm,釜体高度为6900mm-8100m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夹套聚合釜适用于100m3以上的聚合釜,优选106m3、127m3、135m3、143m3的聚合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聚合反应釜的釜体强度,内壁抛光度,防粘釜性能均能达到实际生产的需要,并优于一般的内夹套式聚合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内夹套形式把聚合釜的传热系数从原来的600w/(m2.K)提高到1100w/(m2.K);单台产能由原来的4-4.5万吨/年提高到4.5-5万吨/年,对于25万吨/年生产能力的装置,共需要6台聚合釜,可提高产能约30000吨/年。聚氯乙烯的价格约为8000元/吨,一年可以多获得2.4亿元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聚氯乙烯生产的聚合反应釜。
技术介绍
随着悬浮法聚氯乙烯工业的不断发展,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由原来的10万 20万t/a向40万 80万t/a发展。聚氯乙烯生产的核心设备是聚合釜,提高单台聚合釜的产能是聚氯乙烯生产规模扩大的瓶颈;聚合釜体积的不断扩大,从30m3到45m3,再到70m3,在扩大到IOOm3以上,现在IOOm3及其以上体积的聚合釜是应用的主流,如何提高IOOm3及其以上体积的聚合釜的产能是现在研究的重点,而传统的大型聚合釜为外夹套形式。 单体聚合成高分子是焓值减少,所以聚合反应是一般是放热反应,对于氯乙烯聚合来说,其聚合放热约为1540kJ/kg,是强换热反应,因此聚合釜的换热能力决定了聚合釜的生产强度。聚合釜的传热过程符合Q=KXFX AT,其中,Q—换热量;K一传热系数;F—换热面积;Λ T—换热的温差。可以看出,聚合釜的换热能力取决于3个因素,即传热系数、换热面积、换热的温差。当聚合釜体积确定之后,换热面积基本确定;聚合反应温度对于同一牌号的树脂来说是一个定值,用于移热的循环水温差基本也是固定的,所以能够提高的换热温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聚合反应釜,包括釜顶人孔、釜体、内夹套、聚合釜搅拌及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釜顶人孔直接设置在釜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柳刘清胜梁军湘李荣杨克俭张鹤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天辰绿色能源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