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垂直定向排列的氧化钨纳米结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6763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垂直定向排列的氧化钨纳米结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钨酸溶于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待钨酸完全溶解后冷却得到透明溶胶;(2)将上述得到的透明溶胶旋涂于经超声洗涤的FTO导电玻璃表面,煅烧后得到带有氧化钨晶种层的FTO导电玻璃;(3)配制含有上述透明溶胶、盐酸、尿素和溶剂的反应溶液,然后将上述得到的带有氧化钨晶种层的FTO导电玻璃浸入盛有反应溶液的水热釜中,于150~180℃保温6~12小时,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清洗,烘干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有效地提高了薄膜变色速度、着色效率和循环稳定性等电致变色性能,具有在玻璃表面制膜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稳定可逆变化的现象。当材料在电化学作用下发生电子与离子的注入与抽出,使其价态和化学组分发生变化,从而使材料的反射与透射性能改变,在外观性能上则表现为颜色及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材料因在显示器件、智能窗、无眩反光镜、军事防伪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自从1969年S. K. Deb首次报道非晶态氧化钨膜的电致变色效应以来,电致变色薄膜材料以其特殊的性能成为了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无机金属氧化物研究的最为充分,尤其是氧化钨。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希望能通过构筑纳米结构的电致变色薄膜来提高其电致变色性能。S. H. Lee 等在Advanced Materials Vol. 18 (2006)pp. 763-766 上报道了一种纳米颗粒和纳米棒状的氧化鹤薄膜。J. M. Wang等在Journal ofPhysical ChemistryC Vol. 113 (2009) pp. 9655-9658上报道了一种纳米棒堆积的氧化钨薄膜。Z. H. Jiao等在J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直定向排列的氧化钨纳米结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钨酸溶于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加热至80~95℃,待钨酸完全溶解后冷却得到透明溶胶;(2)将上述得到的透明溶胶旋涂于经超声洗涤的FTO导电玻璃表面,煅烧后得到带有氧化钨晶种层的FTO导电玻璃;(3)配制含有上述透明溶胶、盐酸、尿素和溶剂的反应溶液,然后将上述得到的带有氧化钨晶种层的FTO导电玻璃浸入盛有反应溶液的水热釜中,于150~180℃保温6~12小时,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清洗,烘干即得到氧化钨纳米结构电致变色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志马董云李耀刚张青红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