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秀娟专利>正文

一种活性污泥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6630 阅读:164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1-30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活性污泥反应器,包括:反应器筒体;降流管,设置在所述反应器筒体内且所述降流管的上缘接近所述反应器筒体内的上液面,所述降流管的外壁与所述反应器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升流区,所述降流管内的液体和所述升流区的液体形成循环;还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降流管内且位于所述降流管的上部;叶轮式推进器,所述叶轮式推进器的叶轮设置在所述降流管内,所述叶轮式推进器适宜于推动所述降流管内的液体向下流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水泵作为液体循环的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活性污泥反应器中采用叶轮式推进器,能够大幅度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能耗的活性污泥反应器
技术介绍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絮体处理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的原理是利用水中的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吸附和消耗,从而除去有机污染物。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基本上由曝气池、曝气装置、沉降池和污泥回流设备组成,在实际运行中,污水首先与沉淀池回流的活性污泥混合进入曝气池,在曝气装置的曝气作用下,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废水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所吸附,并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体所代谢分解,从而降低了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其中,曝气池和曝气装置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最为核心的装置,二者的构造直接影响到了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效率和能耗,曝气是一个非常耗能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曝气的能耗要占整个处理系统能耗的60%-80%。 深井曝气法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典型工艺,深井曝气法在地下深竖井构筑物中进行曝气,具有曝气时间短、充氧能力大、处理效果好的优点。现有技术中,《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汪大晕雷乐成编著,2001年05月第I版,273-274页)一书中公开了一种气提循环式深井,所述气提循环式深井在深井的内部设置有降流管,在所述降流管的外壁和所述深井的内壁之间形成升流区,此处的液体呈升流状,所述降流管的上端开口与深井内部相连通,污水由降流管的上端进入,深井内设置有曝气装置;该装置在启动时,先在升流区一侧比较浅的部位进行曝气,由于气提作用,液体在井内开始循环,待液流达到完全循环后,再在降流管内逐步供给空气,直到全部空气完全由降流管内供应为止。上述气提循环式深井中的空气在供氧的同时,还是循环的动力,但是上述气提循环式深井的缺陷在于当该装置的液流达到完全循环后在降流管内逐步供给空气时,为了防止气体溢出,必须在较深的位置进行曝气,从而导致曝气时克服的水压加大,致使装置的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气提循环式深井为了防止气体溢出,必须在较深的位置进行曝气,从而导致曝气能耗较大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能够大幅度降低能耗的活性污泥反应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低能耗的活性污泥反应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活性污泥反应器,包括 反应器筒体,在所述反应器筒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 降流管,设置在所述反应器筒体内且所述降流管的上缘接近所述反应器筒体内的上液面,所述降流管的外壁与所述反应器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升流区,所述降流管内的液体和所述升流区的液体形成循环; 还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降流管内且位于所述降流管的上部;叶轮式推进器,所述叶轮式推进器的叶轮设置在所述降流管内,所述叶轮式推进器适宜于推动所述降流管内的液体向下流动; 所述叶轮式推进器的叶轮设置在所述降流管顶部; 所述曝气装置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叶轮式推进器的下方; 所述反应器筒体为封闭筒体,在所述反应器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口连接设置有第一排气阀; 所述叶轮式推进器的推流速度为O. 5-5m/s ; 在所述反应器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搅拌器; 所述的活性污泥反应器,还设置有 置换罐,所述置换罐与所述反应器筒体的高压区处于基本水平的位置,与所述置换罐连通设置有用于将未处理的污水送入所述置换罐的进水阀和用于放出所述置换罐中液体的出水阀,在所述置换罐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排气阀; 与所述置换罐连通设置有第一循环管道和第二循环管道,所述置换罐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循环管道和第二循环管道与所述反应器筒体相连通,在所述第一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水阀,在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水阀; 在所述第一循环管道或第二循环管道上设置有推流装置;在所述置换罐的顶部设置有排泥阀; 所述置换罐包括圆柱形筒体以及分别与所述圆柱形筒体的两个底面连接置的锥形筒体,所述两个锥形筒体沿远离所述圆柱形筒体的方向逐渐收缩; 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的活性污泥反应器的运行方法,包括 (1)打开所述第二排气阀,关闭所述第一循环水阀、第二循环水阀和出水阀,,开启所述进水阀,将未处理的污水送入所述置换罐; (2)待所述未处理的污水灌满所述置换罐后,关闭所述进水阀和第二排气阀,打开所述第一循环水阀和第二循环水阀,开启所述推流装置,将所述反应器筒体中处理后的出水与所述置换罐中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置换; (3)待所述置换罐内未处理的污水全部进入所述反应器后,关闭所述第一循环水阀、第二循环水阀,开启所述第二排气阀和所述出水阀,将所述处理后的出水放出,然后再将未处理的污水送入所述置换罐进行下一轮置换; 在所述步骤(3 )中,待所述置换罐内未处理的污水全部进入所述反应器后,关闭所述第一循环水阀、第二循环水阀,开启所述第二排气阀,所述置换罐中的气体发生上浮,带动污泥上浮,实现出水与污泥的分离后,再开启所述出水阀,将分离后的出水放出,剩余的污泥仍旧滞留在所述置换罐中; 待分离后的出水放出后,关闭所述出水阀,开启所述进水阀,将未处理的污水送入所述置换罐与所述污泥混合;在所述步骤(3)中开启所述第二排气阀的同时还开启所述排泥阀,通过所述排泥阀排出部分污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活性污泥反应器的优点在于 (I)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活性污泥反应器,在所述降流管内设置有叶轮式推进器,所述叶轮式推进器推动所述降流管内的液体向下流动,液体到达反应器筒体的底部后,由于气泡自身的提升作用,带动所述液体向上返流至反应器筒体的上部开口处,再次进入降流管内部进行下一轮的曝气处理,从而使得所述降流管内的液体与所述升流区的液体形成循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活性污泥反应器,将所述曝气装置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降流管内且位于所述降流管的上部,且靠近所述叶轮反应器筒体内的液面设置,从而使得所述叶轮式推进器易于克服曝气气泡的升流,降低了叶轮式推进器的能耗,同时也使得所述曝气装置出气口上方的水位较浅,水压较低,有效降低了曝气的能耗。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水泵作为液体循环的动力,本专利技术的活性污泥反应器中采用叶轮式推进器,能够大幅度降低能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活性污泥反应器的耗电量小于传统活性污泥反应器的1/15-1/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活性污泥反应器,设置所述反应器筒体为封闭筒体,在所述反应器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口连接设置有第一排气阀。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所述反应器筒体为封闭筒体,有效增加了反应器内部的压力,有利于氧气的溶解,提高了混合液中溶解氧的浓度,提高了活性污泥的净化反应速率。(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活性污泥反应器,设置所述叶轮式推进器的叶轮位于所述降流管的顶部时,设置所述曝气装置位于所述叶轮式推进器叶轮的下方,其优点在于,所述 曝气装置出气口出来的气泡不经过所述叶轮推进器的叶轮,有效避免由于所述叶轮的搅拌而导致气泡的合并;然而当所述叶轮式推进器的叶轮设置在所述降流管的底部时,由于所述降流管底部的压力较大,大部分氧已经是以溶解氧的形式存在,气泡尺寸较小,此时由于所述叶轮的搅拌而导致气泡发生合并的可能性比较低,同时所述叶轮的搅拌能够增加气液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所述液体循环,再者,当所述叶轮推进器的叶轮设置于所述降流管底部时,更便于反应器的维修与维护。(4)本专利技术所述活性污泥反应器,还设置有置换罐,所述置换罐与所述反应器筒体的高压区处于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性污泥反应器,包括:反应器筒体,在所述反应器筒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降流管,设置在所述反应器筒体内且所述降流管的上缘接近所述反应器筒体内的上液面,所述降流管的外壁与所述反应器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升流区,所述降流管内的液体和所述升流区的液体形成循环;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降流管内且位于所述降流管的上部;叶轮式推进器,所述叶轮式推进器的叶轮设置在所述降流管内,所述叶轮式推进器适宜于推动所述降流管内的液体向下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冯秀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4年12月10日 15:38
    活性污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主要的二大类活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