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广砥专利>正文

连铸机棘轮式刚性引锭杆存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625 阅读:4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铸机棘轮式刚性引锭杆存放装置,它由引锭杆、电机、主动轴(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引锭杆由外齿轮内棘轮(1)、弧面导辊(10)和侧导辊(7)将其紧固,所述外齿轮内棘轮(1)套装在固定安装于主动轴(3)的毂(8)上,毂(8)上设有两个对等的由压簧(4)顶起的刚性浮动棘爪(5)。(*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钢铁企业使用的一种机构设备,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连铸机用棘轮式刚性引锭杆存放装置。在本技术作出之前,国内外各大厂家的连铸机使用的引锭杆存放装置,通常选用挤夹刹车式锁紧方法或采用超越离合式装置,前者使用结果表明经常出现挤夹刹车失灵,影响正常生产;而后者则因超越离合滚珠经过反复磨损,容易造成的故障,抢修非常麻烦,给连铸机连续作业带来安全隐患,使企业的经济损失受损。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一种能够有效地控制引锭杆,使其在连铸机完成引锭钢坯后存放在操作台固定位置上。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引锭杆由外齿轮内棘轮、弧面导辊和侧导辊将其紧固,所述外齿轮内棘轮套装在固定安装于主动轴的毂上,毂上设有两个对等的由压簧顶起的刚性浮动棘爪。这种产品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下面结构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存放装置零件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齿轮内棘轮的主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齿轮内棘轮的俯视图4为本技术毂的左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毂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棘爪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棘爪的俯视图;实施本技术时,首先将毂8固定在主动轴3上,再将外齿轮内棘轮1套于毂8上,且将压簧4置于固定在毂8上的棘爪5下,所述主动轴3长为610毫米,直径70毫米,由电机传动;毂8的内径为70毫米,外径为116毫米,厚度为105毫米;外齿轮内棘轮1的内径为117毫米,外径为204毫米,厚度为116毫米,外齿轮的跨越齿数为4,法向模数为6,刀具齿形角20°,法向齿顶高系数为1,齿数32,内棘齿轮齿数为21,顶园直径117毫米,根园直径126毫米,齿向角度17°,齿顶弧线长度为5;棘爪5的轴径为6毫米,爪内弧线半径为50毫米,长度为15毫米,外弧线半径为58毫米,长度为20毫米。然后将主动轴3通过轴承6固定在轴承座2上,轴承6与毂8之间设有套筒9和毡圈11。外齿轮内棘轮1上的外齿轮与引锭杆上的齿啮合,由其对面设于支架12上的弧面导辊10和两侧导辊7将引锭杆紧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引锭时,按下电机开关,使电机带动主动轴3逆向转动,此时棘爪5在压簧4的作用下与外齿轮内棘轮1的内棘齿结合,带动外齿轮转动,从而使与之啮合的引锭杆下降,当引锭杆下降到连铸机的结晶器下方挂住钢坯时,电机停止工作。这时连铸矫直机滚轮传动引锭杆和钢坯,引锭杆上升到一定位置时,自动与钢坯脱勾,回到引锭杆操作台固定位置上存放。权利要求1.一种连铸机棘轮式刚性引锭杆存放装置,它由引锭杆、电机、主动轴(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引锭杆由外齿轮内棘轮(1)、弧面导辊(10)和侧导辊(7)将其紧固,所述外齿轮内棘轮(1)套装在固定安装于主动轴(3)的毂(8)上,毂(8)上设有两个对等的由压簧(4)顶起的刚性浮动棘爪(5)。专利摘要一种连铸机棘轮式刚性引锭杆存放装置,它解决了挤夹刹车式锁紧方法经常出现挤夹刹车失灵影响生产和超越离合式滚珠经过反复磨损,容易造成的故障,抢修非常困难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引锭杆由外齿轮内棘轮(1)、弧面导辊(10)和侧导辊(7)将其紧固。是用于连铸机牵引钢锭的一种理想引锭杆存放装置,适应连铸机高效、优质、安全生产的需要。文档编号B22D11/08GK2601763SQ0229062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3日专利技术者周广砥 申请人:周广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广砥
申请(专利权)人:周广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