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工位智能理瓶装置。该装置包括进瓶机构、旋转理瓶机构、机架、控制器,所述进瓶机构、旋转理瓶机构顺序连接在机架上并与控制器相连,所述进瓶机构包括正反瓶检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缺瓶检测装置能识别空缺的空瓶位置,及时反馈输瓶轨道内是否有瓶的信息,保证了理瓶的满载率,提高了理瓶的效率;正反瓶检测装置能及时反馈输瓶轨道内空瓶位置的正反状况,并通过挡反瓶气缸和旋转理瓶机构加以调整,使得瓶子的朝向相同,同时因为有多个输瓶轨道,瓶子不会在理瓶过程中产生撞击而损坏瓶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理瓶过程完全区别与现有技术中的理瓶技术,能够避免空载运行的弊端,理瓶效率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装设备的理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智能理瓶装置。
技术介绍
在饮料、乳品或其它介质的灌装生产线上用于放置饮料或乳品等容器需要经过输瓶、理瓶、杀菌消毒的工序后才能使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理瓶机是纯机械式结构理瓶机。纯机械式结构理瓶机包括输送带。输送带上倾斜设有等间距分布的挂钩。输送带经过提供瓶子的供料区后,无序放置的瓶子会落入相邻挂钩所在的区域。此时,有可能瓶子的瓶口正对挂钩,也有可能瓶子的瓶底正对挂钩。输送带经过供料区后会处于竖直的输送轨道上,在重力的作用下瓶子向挂钩所在位置滑动,瓶口正对挂钩的瓶子会因为挂钩伸入在瓶内而被挂钩挂住,瓶底正对挂钩的瓶子则会因为挂钩与瓶底的接触点偏离瓶子的重心而滑出脱离 输送带,由此实现理瓶的目的。纯机械式结构理瓶机在理瓶过程中不能保证每个相邻挂钩之间都能落入一个瓶子,这是因为输送带工作时高速运动,往往瓶子中间部分被挂钩顶住后就会出现一个空载的理瓶工位。空载率与输送带速度成正比关系,实际使用过程中空载率较高。空载现象严重降低了该纯机械式结构理瓶机的理瓶效率。挂钩随输送带高速运动,当挂钩于瓶子接触时对瓶子产生猛烈的冲撞,这种冲击过程往往造成瓶身受损或者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工位智能理瓶装置,能一次整理多个空瓶,且无空载现象,机械性能稳定可靠。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装置包括进瓶机构、旋转理瓶机构、机架、控制器,所述进瓶机构、旋转理瓶机构顺序连接在机架上并与控制器相连,所述进瓶机构包括正反瓶检测装置。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或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进瓶机构除包括正反瓶检测装置外,还包括第一轨道组和缺瓶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轨道组由一组输瓶轨道并行组成并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缺瓶检测装置和正反瓶检测装置设于第一轨道组上,所述缺瓶检测装置包括一组与控制器相连的缺瓶检测光电传感器以及第一挡瓶机构,且安装于所述正反瓶检测装置之前,且每个缺瓶检测光电传感器均与第一轨道组上的输瓶轨道一一对应;所述正反瓶检测装置包括一组与控制器相连的正反瓶检测光电传感器以及第二挡瓶机构,每个正反瓶检测光电传感器均与第一轨道组上的输瓶轨道--对应。旋转理瓶机构由旋转支架、第二轨道组和挡反瓶气缸组、夹持机构、伺服电机组成,所述第二轨道组为一组输瓶轨道并行组成并安装于旋转支架上,输瓶轨道的数量与第一轨道组相同且位置与第一轨道组的输瓶轨道一一对应,所述挡反瓶气缸组安装于机架上,位于第二轨道组末端下方,且每个挡反瓶气缸与第二轨道组上输瓶轨道一一对应并能由控制器进行控制,所述旋转支架安装于机架上并可由控制器进行控制的伺服电机带动旋转,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机架上,所述夹持机构安装于旋转支架上并可随旋转支架旋转。所述第一挡瓶机构和第二挡瓶机构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挡瓶机构和第二挡瓶机构的结构包括气缸、连杆和带有挡条的转轴,所述气缸与连杆相连,所述连杆与带有挡条的转轴相连,所述气缸由控制器进行控制。所述第一轨道组的每个输瓶轨道由四根表面光滑的相互之间平行的导条呈正方形排列而成。所述第二轨道组的每个输瓶轨道由四根表面光滑的相互之间平行的导条呈正方形排列而成。由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缺瓶检测装置能识别空缺的空瓶位置,及时反馈输瓶轨道内是否有瓶的信息,保证了理瓶的满载率,提高了理瓶的效率;正反瓶检测装置能及时反馈输瓶轨道内空瓶位置的正反状况,并通过挡反瓶气缸和旋转理瓶机构加以·调整,使得瓶子的朝向相同,同时因为有多个输瓶轨道,瓶子不会在理瓶过程中产生撞击而损坏瓶身。本专利技术的理瓶过程完全区别与现有技术中的理瓶技术,能够避免空载运行的弊端,理瓶效率明显提闻。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理瓶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理瓶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理瓶装置的背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包括进瓶机构3、旋转理瓶机构4、机架I、控制器,所述进瓶机构3、旋转理瓶机构4顺序连接在机架I上并与控制器相连,所述进瓶机构3包括正反瓶检测>j-U ρ α装直。在本实施例中,进瓶机构3、旋转理瓶机构4在机架I竖直方向上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进瓶机构3包括第一轨道组2,第一轨道组2由至少十个输瓶轨道5组成,每个输瓶轨道由四根表面光滑的相互之间平行的导条呈正方形排列而成。所述进瓶机构除包括正反瓶检测装置外,还包括第一轨道组2和缺瓶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轨道组2由一组输瓶轨道5并行组成并安装于机架I上,所述缺瓶检测装置和正反瓶检测装置设于第一轨道组2上,所述缺瓶检测装置包括一组与控制器相连的在输瓶轨道的固定位置上能够检测到空瓶的缺瓶检测光电传感器8以及第一挡瓶机构7,且安装于所述正反瓶检测装置之前,且每个缺瓶检测光电传感器8均与第一轨道组上的输瓶轨道5一一对应;所述正反瓶检测装置包括一组与控制器相连的在输瓶轨道5的固定位置上能检测到倒置状态的空瓶的开口部位的正反瓶检测光电传感器81以及第二挡瓶机构71,每个正反瓶检测光电传感器81均与第一轨道组上的输瓶轨道5 —一对应。缺瓶检测光电传感器8分布在各个输瓶轨道5外侧,缺瓶检测光电传感器8的数量与输瓶轨道5数量一致。所述缺瓶检测光电传感器8包括发射部和接收部,所述发射部和接收部分别位于输瓶轨道5的两侧,所述发射部和接收部都与控制器连接并受控制器控制。所述缺瓶检测光电传感器8还可以米用一体式的光电传感器。正反瓶检测光电传感器81分布在各个输瓶轨道5外侧,其数量与输瓶轨道5数量一致。第二挡瓶机构71结构与第一挡瓶机构7结构一致。所述正反瓶检测光电传感器包括发射部和接收部,所述发射部和接收部分别位于输瓶轨道5的两侧,所述发射部和接收部都与控制器连接并受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挡瓶机构7安装于缺瓶检测光电传感器组后、正反瓶检测光电传感器组之前,所述第二挡瓶机构71安装于正反瓶检测光电传感器组之后。所述输瓶轨道5为并列的弯曲轨道,从进瓶口 101处延伸至缺瓶检测光电传感器和正反瓶检测光电传感器下方。第一挡瓶机构7包括气缸10、连杆11和带有挡条91的转轴9,转轴9通过连杆11与气缸10连接。所述气缸10由控制器进行控制。当气缸10动作时连杆11将气缸10在直线方向上的推力转换成另一直线方向上的推力,推动转轴9进行轴向运动,进而转轴9转 动带动挡条91做摆动。第一挡瓶机构7也固定在输瓶轨道5上。挡条91摆动的动作范围刚好经过输瓶轨道5的空间,这样挡条就能插入在输瓶轨道5内。旋转理瓶机构4由旋转支架6、第二轨道组13和挡反瓶气缸组15、夹持机构14、伺服电机12组成,所述第二轨道组为一组输瓶轨道5并行组成并安装于旋转支架上,输瓶轨道5的数量与第一轨道组相同且位置与第一轨道组的输瓶轨道5 —一对应,所述挡反瓶气缸组15安装于机架I上,位于第二轨道组13末端下方,且每个挡反瓶气缸与第二轨道组上输瓶轨道5 —一对应并能由控制器进行控制,所述旋转支架6安装于机架I上并可由控制器进行控制的伺服电机12带动旋转,所述伺服电机12安装于机架I上,所述夹持机构14安装于旋转支架6上并可随旋转支架6旋转。此处特别说明的是,第一轨道组2的多条输瓶轨道5和第二轨道组13的多条输瓶轨道5均为结构相同的四根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工位智能理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进瓶机构、旋转理瓶机构、机架、控制器,所述进瓶机构、旋转理瓶机构顺序连接在机架上并与控制器相连,所述进瓶机构包括正反瓶检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钰,史中伟,金卫东,卢靖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