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脉搏波的血液粘度无创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3707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7:22
一种基于脉搏波的血液粘度无创检测方法,属于生物力学和血液流变学领域,其特征在于,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桡动脉压力脉搏波,实现血液粘度的无创检测,先建立桡动脉脉搏波与压力梯度、血液流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求解常微分方程,得到一个心动周期内不同时刻血液流量的数值解。再建立血流量与血液粘度的关系,从而得到血液粘度。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个性化计算,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痛苦,检测手段简单方便,有助于促进血液粘度检测的普遍化和大众化发展,最终实现某些血流动力学疾病的早期预测和临床诊断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力学技术,涉及计算机程序,电路设计等,可用于血液粘度的无创检测。
技术介绍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其内部各分子间产生的内摩擦力称作血液粘度。血液粘度是反映血液流体动力学性质和凝固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测量血液粘度对研究某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发展及预防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目前临床一般采用离体检测方式,分别利用毛细管粘度计、旋转粘度计等设备测量牛顿型流体和非牛顿型流体的粘度。此类方法有其局限性由于采血不当会造成血液粘度测定明显的误差;添加抗凝剂会引起血液成分的稀释和改变以及由于测量方法不同,血液的流动状态不同,造成的原理性的误差等。因此,针对传统测量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提出了基于桡动脉非线性脉搏波传播理论的血液粘度无创检测方法。 该方法建立不同模块,逐步将可检测到的信息通过压力传感器、A/D转换器、存储器、CPU等多部件进行转换和处理,最终实现粘度的无创检测。在模块建立过程中,首先基于非线性脉搏波理论和流体动量守恒的运动方程,建立脉搏波传播速度与血压波形图的压力梯度关系模型,压力梯度与血流量关系模型,血流量与血液粘度关系模型。然后,建立关于血流量、血管横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脉搏波的血液粘度无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机中依次按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1),计算机初始化:输入:用压力传感器或袖带血压计检测到的桡动脉压力脉搏波和被测者的脉压值;被测者的个人信息,至少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肩宽;步骤(2),计算机对输入的桡动脉压力脉搏波进行标定后,得到一个心动周期内被测者的平均脉压Pm;步骤(3),计算机按下式计算桡动脉压力脉搏波的传播速度c(t):c(t)=P(t)(1+b*lnP(t)Pm)ρb,其中:P(t),为一个心动周期内各采样点对应的脉压值,ρ,为血液密度,ρ=1.05*10?3kg/cm3,b,为脉搏波波形参数,按下式计算:b=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爱科吴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