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线束多联端子的压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126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线束多联端子的压接模具,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两根并排放置的支撑杆,两根支撑杆活动连接有一连接件,连接件的前部连接有上模,上模的底端设有多个凸出的挤压块,底座上还设有下模,下模置于上模的下部,下模的顶端设有多个凹槽,每个凹槽分别与一个挤压块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接模具,特别是一种用于线束多联端子的压接模具
技术介绍
一般线束在使用时,据需要通过使用接线端子将线束与接线柱相连接,线束一般由很多线组成,每根线的一端或者两端均需要连接接线端子,人们在连接接线端子时需要一个个压接,这样压接效率低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用于线束多联端子的压接模具。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线束多联端子的压接模具,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两根并排放置的支撑杆,两根支撑杆活动连接有一连接件,连接件的前部连接有上模,上模的底端设有多个凸出的挤压块,底座上还设有下模,下模置于上模的下部,下模的顶端设有多个凹槽,每个凹槽分别与一个挤压块相对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同时压接多个接线端子,不仅使用较为方便,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图中标号1_底座、2-支撑杆、3-连接件、4-上模、5-挤压块、6-下模、7-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I和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种用于线束多联端子的压接模具的实施方式,包括底座1,底座I上设有两根并排放置的支撑杆2,两根支撑杆2活动连接有一连接件3,连接件3的前部连接有上模4,上模4的底端设有多个凸出的挤压块5,底座I上还设有下模6,下模6置于上模4的下部,下模4的顶端设有多个凹槽7,每个凹槽7分别与一个挤压块5相对应。本技术所述的压接模具在使用时,上模4上连接有气动装置,启动气动装置,将多个接线端子的分别套在多根线上,将多个接线端子分别放在凹槽中,气动装置推动上模4向下进行挤压,从而将接线端子与线的一端进行固定,在挤压完成后,气动装置带动上模4复位,这样可以同时压接多个接线端子,不仅使用较为方便,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线束多联端子的压接模具,包括底座(I),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设有两根并排放置的支撑杆(2),两根所述支撑杆(2)活动连接有一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的前部连接有上模(4),所述上模(4)的底端设有多个凸出的挤压块(5),所述底座(I)上还设有下模(6),所述下模(6)置于所述上模(4)的下部,所述下模(4)的顶端设有多个凹槽(7 ),每个所述凹槽(7 )分别与一个所述挤压块(5 )相对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线束多联端子的压接模具,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两根并排放置的支撑杆,两根支撑杆活动连接有一连接件,连接件的前部连接有上模,上模的底端设有多个凸出的挤压块,底座上还设有下模,下模置于上模的下部,下模的顶端设有多个凹槽,每个凹槽分别与一个挤压块相对应。本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文档编号H01R43/048GK202695941SQ20122038936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专利技术者潘达, 戴林林, 薛志有, 祈明刚 申请人:北京南通大地电气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线束多联端子的压接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两根并排放置的支撑杆(2),两根所述支撑杆(2)活动连接有一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的前部连接有上模(4),所述上模(4)的底端设有多个凸出的挤压块(5),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下模(6),所述下模(6)置于所述上模(4)的下部,所述下模(4)的顶端设有多个凹槽(7),每个所述凹槽(7)分别与一个所述挤压块(5)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达戴林林薛志有祈明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南通大地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