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铝壳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1002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铝壳锂离子电池,包括铝壳壳体、置于铝壳壳体顶部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固装在壳铝壳壳体上的盖板和置于铝壳壳体内的电芯;电芯上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正极柱和负极柱连接;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中设有控制元件;所述铝壳壳体一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中设有一个压敏电阻;所述的正极柱、负极柱和压敏电阻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连接。该新型铝壳锂离子电池能防范“胀气”,安全性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涉及一种新型铝壳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锂离子电池在恶劣环境和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胀气”现象,使电池包鼓起,如果不及时排除,就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安全防范“胀气”,避免电池损坏,同时合理利用电池内部空间,提升电池容量,节约成本,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铝壳锂离子电池,该新型铝壳锂离子电池能防范“胀气”,安全性好。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新型铝壳锂离子电池,包括铝壳壳体、置于铝壳壳体顶部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固装在壳铝壳壳体上的盖板和置于铝壳壳体内的电芯;电芯上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正极柱和负极柱连接;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中设有控制元件;所述铝壳壳体一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中设有一个压敏电阻;所述的正极柱、负极柱和压敏电阻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铝壳锂离子电池,电池盖板上设有控制元件,电池铝壳壳体一侧设有压敏电阻,压敏电阻能够测量电池内部“胀气”引起的压力,控制元件根据压力大小,向外部的控制器(如采用这种电池的手机的微处理器)输出报警信号,外部控制器可以通过三极管等切断电源,从而安全防范“胀气”,避免电池损坏,同时凹槽结构的设计,能减少空间占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铝壳锂离子电池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铝壳壳体,12为盖板,13为第一凹槽,14为第二凹槽,2为电芯,3为正极柱,4为负极柱,5为控制元件,6为压敏电阻。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新型铝壳锂离子电池,包括铝壳壳体、置于铝壳壳体顶部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固装在壳招壳壳体上的盖板和置于招壳壳体内的电芯;电芯上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正极柱和负极柱连接;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中设有控制元件;所述铝壳壳体一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中设有一个压敏电阻; 所述的正极柱、负极柱和压敏电阻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连接。权利要求1 . 一种新型铝壳锂离子电池,包括铝壳壳体、置于铝壳壳体顶部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固装在壳招壳壳体上的盖板和置于招壳壳体内的电芯; 电芯上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正极柱和负极柱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中设有控制元件; 所述铝壳壳体一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中设有一个压敏电阻; 所述的正极柱、负极柱和压敏电阻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铝壳锂离子电池,包括铝壳壳体、置于铝壳壳体顶部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固装在壳铝壳壳体上的盖板和置于铝壳壳体内的电芯;电芯上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正极柱和负极柱连接;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中设有控制元件;所述铝壳壳体一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中设有一个压敏电阻;所述的正极柱、负极柱和压敏电阻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连接。该新型铝壳锂离子电池能防范“胀气”,安全性好。文档编号H01M2/04GK202695674SQ20122036511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6日专利技术者杨雄鹰 申请人:深圳市安一福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铝壳锂离子电池,包括铝壳壳体、置于铝壳壳体顶部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固装在壳铝壳壳体上的盖板和置于铝壳壳体内的电芯;电芯上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正极柱和负极柱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中设有控制元件;所述铝壳壳体一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中设有一个压敏电阻;所述的正极柱、负极柱和压敏电阻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雄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一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