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壳寡糖组合物及其用途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58797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壳寡糖组合物及其用途和方法,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农药组合物,该农药组合物中包含壳寡糖,壳寡糖占该农药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0.004%-0.025%。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包含壳寡糖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稻飞虱的用途及其应用包含壳寡糖的组合物防治稻飞虱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防治稻飞虱的重要问题,尤其是用包含壳寡糖的农药组合物在处理发生稻飞虱病害的作物后,不仅防治稻飞虱,而且不会对作物产生药害,没有农药残留,实现了环保式的稻飞虱的防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化学领域,特别是涉及稻飞虱的防治组合物和防治方法,具体地涉及。
技术介绍
稻飞虱(包括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是中国也是亚洲国家水稻上的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具有远距离迁飞性习性,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包括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南太平洋群岛和澳大利亚等地。褐飞虱食性单一,仅以栽培水稻和野生稻为寄主。其危害方式主要通过直接刺吸稻株韧皮部中的液态营养物质,使水稻生长受抑制;取食时分泌的唾液可形成口针鞘,阻塞维管束系统和阻碍稻株内水分和营养的运输,从而造成水稻失水萎蔫形成“冒穿”。另外,在取食过程中还传播萎蔫矮 缩病、草状矮缩病和齿叶矮缩病,严重影响水稻生长,造成水稻倒伏,使稻谷减产或绝收,因而,各国对褐性虱的研究都十分重视。白背飞虱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日本、朝鲜、中国、南太平洋群岛及澳大利亚北部,在非洲的埃及也有白背飞虱危害水稻的报道,甚至在没有种植水稻的地方,如蒙古、西伯利亚、库页岛等地也有采到长翅型成虫的记载。在我国白背飞虱分布广泛,几乎遍及所有的稻区,包括华南、华中、华北、东北以及西南稻区,西北稻区可达新疆自治区的米泉等地。白背飞虱危害水稻主要以直接吸食稻株韧皮部汁液或在茎部产卵而直接为害水稻,造成稻株生长缓慢、分粟延迟、瘪粒增加。严重时可致稻株枯死,呈“虱烧”状,使水稻产量受到巨大损失。目前防治稻飞虱化学农药有机磷类毒死蜱乳油,三唑磷乳油;烟碱类烯啶虫胺,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新杂环类噻唑酮可湿性粉剂和吡蚜酮;酰胺类氯虫苯甲酰胺;生物源类甲维盐,阿维菌素;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速灭威乳油,仲丁威乳油,异丙威。目前没有完全既能够环保又能够有效防治稻飞虱的农药以及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长期的大田研究,获得能够有效防治稻飞虱的壳寡糖农药,发现壳寡糖是防治稻飞虱的有效化学物质。并且通过深入研究,获得了防治稻飞虱的壳寡糖的浓度、施用方法以及施用时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农药组合物,该农药组合物中包含壳寡糖,壳寡糖占该农药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O. 004% -O. 025%。优选的,壳寡糖占该农药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O. 005% -O. 012%。上述该农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液体制剂或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可以是农业用的任意液体制剂,固体制剂也是农业用的任意固体制剂。优选的,液体制剂为水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固体制剂优选为可湿性粉剂或颗粒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包含壳寡糖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稻飞虱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包含壳寡糖的农药组合物中壳寡糖的重量百分比为O. 004% -O. 025%,优选的,壳寡糖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O. 005%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应用包含壳寡糖的组合物防治稻飞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稻飞虱病发的初期施用组合物,然后每隔5-10天的时间,优选每隔7天的时间,再次施用与首次施用浓度相同或不同的组合物0-3次,优选地,施用2次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组合物中壳寡糖的重量百分比为O. 004 % -O. 025 %,优选的,壳寡糖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O.005% -O. 012%。上述方法中,所述组合物可以制备液体制剂或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可以是农业用的任意液体制剂,固体制剂也是农业用的任意固体制剂。优选的,液体制剂为水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固体制剂优选为可湿性粉剂或颗粒剂。 上述方法中,施用的方法是指农药施用时的任何有效的常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喷粉法、喷雾法、熏蒸法、土壤处理法或烟雾法等。其中喷粉法是指利用喷粉机所产生的风力把粉剂的农药均匀地撒在作物或防治对象的表面;喷雾法是指以一定量的农药与适量的水配成药液,用喷雾器械将药液喷洒成雾滴,均匀地分布在作物或防治对象表面;熏蒸法是指采用熏蒸剂或易挥发的药剂,使其挥发成为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气体;土壤处理法是指采取喷雾、喷粉、撒毒土等方法,把农药均匀地施于地面或一定的土层内;烟雾法是指利用专用的机具把油状农药分散成烟雾状态,以达到杀虫灭菌除草的方法。上述方法中,稻飞虱病发的初期是指稻飞虱病发刚刚开始的阶段,一般情况,该阶段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通过目测进行判断的,也就是有稻飞虱危害作物的时候,特别是有稻飞虱虫口出现的阶段。具体地,也可以通过定量检测的方式进行判断,也就是稻飞虱虫口出现的植株占总植株数量的3%以下的时期为稻飞虱病发的初期。本专利技术中,壳寡糖为氨基葡萄糖通过I,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度为2-30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平均分子量为1000-3000道尔顿。壳寡糖可以通过任意方法制备,例如如下的方法脱乙酰度在70%以上的壳聚糖通过物理降解法、化学降解法、酶降解法、糖基转移法、复合降解法等方法制备得到的聚合度为2-30的低聚壳聚糖的混合物。或者,通过从真菌细胞壁中提取得到甲壳素并通过物理降解法、化学降解法、酶降解法、糖基转移法、复合降解法等方法制备得到的聚合度为2-30的低聚壳聚糖的混合物。或者,通过由氨基葡萄糖通过1,4_糖苷键化学合成聚合而成的聚合度为2-30的聚合物的混合物。目前壳寡糖均为不同聚合物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也就是说壳寡糖中并不是单一聚合度的寡糖形式,而是每种聚合度的壳寡糖单糖都可能存在。所以无论通过何种方法制备得到,或者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市售产品,只要其是氨基葡萄糖通过1,4_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度为2-30、平均分子量为1000-3000道尔顿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就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壳寡糖,其可以含有乙酰基,但是键合乙酰基的糖单元不超过40%的量,优选不超过30%的量,尤其优选不超过20%的量。目前市售的壳寡糖基本上都为上述壳寡糖术语所阐述的壳寡糖产品。本专利技术的壳寡糖组合物防治主要水稻,包括栽培水稻和野生水稻上的稻飞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发现了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包含壳寡糖的农药组合物,该农药组合物能够防治稻飞虱,特别是发现了特定浓度的壳寡糖在防治稻飞虱时的特异效果,解决防治稻飞虱的重要问题,尤其是用包含壳寡糖的农药组合物在处理染病作物后,不仅防治稻飞虱,而且不会对作物产生药害,没有农药残留,实现了环保式的稻飞虱的防治。本专利技术特别的贡献还在于通过研究发现了应用壳寡糖防治稻飞虱的良好时机和浓度,大大提高了壳寡糖防治稻飞虱的效果。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以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 :将5%壳寡糖溶液用水分别稀释到相应的应用浓度,浓度按照重量百分比浓度计算,在结果记录中以ppm(百万分之)浓度计算,在下面的结果记录中50ppm表示的是重量百分比浓度为O. 005%。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将稀释后的溶液按照需求分阶段处理处于稻 飞虱发病初期的水稻,喷施处理的间隔时间为7天。每个处理通过3块试验田(100平方米)进行观察和检测,分别统计每块试验田的稻飞虱的病情发展情况。应用壳寡糖溶液处理稻飞虱的时机为稻飞虱啮噬水稻具有虫口的植株数量占水稻总植株数的3±0. 25%。稻飞虱防治效果通过检查具有稻飞虱虫口数量的比例变化情况统计。防治效果=(空白对照的虫口数-处理后作物的虫口数)/空白对照的虫口数X 100%统计时按照每块试验田进行统计平均值,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农药组合物,该农药组合物中包含壳寡糖,壳寡糖占该农药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0.004%?0.025%。优选的,壳寡糖占该农药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0.005%?0.0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善学侯华民陆红霞陈坚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