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解铝的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可以免除铝锭表面打渣的铝液转注用溜槽。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铝液转注溜槽多为“梯级”连接,分配器多采用顶注式浇注铝锭,均容易导致铝液翻滚氧化产渣,从而需要进行铝锭表面除渣,增加了人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残铝,增加了火耗和能耗,提高了吨铝生产成本,企业经济损失严重。而从理论上说,如果铝液转注溜槽比较平缓、无冲击,铝水分配器采取底注式浇注铝锭,铝液在自身的氧化膜保护下平缓流动,就不容易产渣,可以达到铝锭浇注不用打渣的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自行开发应用此项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式转注溜槽、分配器,减少铝液在转注过程中氧化产渣,以达到铝锭生产中不用打渣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并制作保持炉到铸模阶段的溜槽、中间包和分配器。炉眼与溜槽的连接采用平缓的斜坡连接,坡度为8~15度;生产中铝液淹过炉眼,溜槽与中间包采用DT管密闭连接,中间包浇嘴采用8~15度的平缓斜坡与分配器连接。从溜槽中采用较大的DT管深入中间包中,用天平在DT管中控制铝液的流量并达到降低铝液冲击高度;铝水分配器是改变其流嘴的方向与形状,从而改变了传统的顶注式的方法(另案申请),变成平稳平缓注入的底注的方式。整体制作完成后,能够使铝液在溜槽、中间包、分配器间平缓流动,不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翻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减少铝液转注过程中的氧化产渣,以至不用打渣都可以形成较高外观质量的铝锭,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人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系数,降低铝锭制造成本,提高企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保持炉与溜槽的连接示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打渣铝液转注溜槽,包括炉眼、溜槽、铝水分配器及中间包,其特征是: 炉眼(2)与溜槽(3)的连接采用平缓的斜坡连接,坡度为8~15度; 溜槽(3)与中间包(7)采用DT管(8)密闭连接,中间包浇嘴采用8~15度的平缓斜坡与分配器(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骞,林琳,赵昌坡,卢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