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冷中间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5637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铸冷中间包装置,包括中间包壳、上水口,上水口本体,上水口本体外层的打结料、塞棒本体,在塞棒头的外部设有预热锥;中间包壳的内层为中间包永久衬,中间包永久衬的内层为中间包工作衬,中间包工作衬为干式料;装置底部设有引火砖;引火砖下部设有预热烧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进行冷中间包起步,达到降低浇次间隔时间,节省能源,提高连铸机作业率的目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炼
,尤其涉及一种连铸冷中间包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提高连铸机作业率及能源紧张的影响,目前各钢铁企业都在通过规范相关操作达 到降低浇次间隔时间及节省能源的目的。在原有生产过程中,由于中间包材质的影响,在 进行浇注前必须对中间包进行预热后再进行烘烤,在中间包工作层达到要求温度后进行浇 注作业。这种方式能保证连铸机起步操作的正常进行,但造成每个浇次间的等待时间长, 影响连铸机产能的提高,同时因中间包工作层的预热与烘烤操作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中间包起步、降低浇次间隔时间、节省能源、提高连 铸机作业率的it铸冷中间包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铸冷中间包装置,包括中间包壳、上水口,上水口本体,上水口本体外层的打 结料、塞棒本体,其特征在于在塞棒头的外部设有预热锥;中间包壳的内层为中间包永 久衬,中间包永久衬的内层为中间包工作衬,中间包工作衬为干式料;装置底部设有引火 砖;引火砖下部设有预热烧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进行冷中间包起步,达到降低浇次间隔 时间,节省能源,提高连铸机作业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阁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见图l, 一种连铸冷中间包装置,包括中间包壳6、上水口2,上水口本体IO,上水 口本体10外层的打结料7、塞棒本体11,在塞棒头1的外部设有预热锥3;中间包壳6 的内层为中间包永久衬5,中间包永久衬5的内层为中间包工作衬4,中间包工作衬4为干式料;装置底部设有引火砖9;引火砖9下部设有预热烧嘴8。其工作参数为开浇时中包重量为15-18吨;塞棒第一棒开度控制在20-30mm;中间 包过热度为30-35°C。权利要求1、一种连铸冷中间包装置,其装置包括中间包壳(6)、上水口(2),上水口本体(10),上水口本体(10)外层的打结料(7)、塞棒本体(11),其特征在于在塞棒头(1)的外部设有预热锥(3);中间包壳(6)的内层为中间包永久衬(5),中间包永久衬(5)的内层为中间包工作衬(4),中间包工作衬(4)为干式料;装置底部设有引火砖(9);引火砖(9)下部设有预热烧嘴(8)。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连铸冷中间包装置,包括中间包壳、上水口,上水口本体,上水口本体外层的打结料、塞棒本体,在塞棒头的外部设有预热锥;中间包壳的内层为中间包永久衬,中间包永久衬的内层为中间包工作衬,中间包工作衬为干式料;装置底部设有引火砖;引火砖下部设有预热烧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进行冷中间包起步,达到降低浇次间隔时间,节省能源,提高连铸机作业率的目的。文档编号B22D41/00GK201064823SQ20072001262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5日专利技术者张相春, 梅雪辉, 军 王, 马永刚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铸冷中间包装置,其装置包括中间包壳(6)、上水口(2),上水口本体(10),上水口本体(10)外层的打结料(7)、塞棒本体(11),其特征在于:在塞棒头(1)的外部设有预热锥(3);中间包壳(6)的内层为中间包永久衬(5),中间包永久衬(5)的内层为中间包工作衬(4),中间包工作衬(4)为干式料;装置底部设有引火砖(9);引火砖(9)下部设有预热烧嘴(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马永刚张相春梅雪辉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