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枢纽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54691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枢纽器,其在一枢轴上间隔设置有一固定承架及一转动承架,该枢轴由棒材加工而成,利用CNC车床将该枢轴的一半部加工成一中空圆管体,利用切削机将该枢轴的另一半部切削形成有一凹槽,该凹槽与该中空圆管体的内部相连通,这样,待装配的电线穿入该中空圆管体的内部后可进入该凹槽中并进一步连接于可携式电子装置所设的电子元件,由于该凹槽中没有设置任何会阻碍电线的螺丝,故可提升电线装配的作业效率,且该枢轴所设的凹槽利用传统切削机即可加工制成而无需使用购置成本高的NC车床,进而能达成降低成本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枢纽器,特别关于一种可提升电线装配效率的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枢纽器
技术介绍
将枢纽器设置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底座与上盖的枢接处,使上盖可相对于底座进行开启或关闭,现有技术的枢纽器,请参阅图4所示,在公开号为2011/0242756的美国专利技术专利案中,是在一枢轴40上设置有可转动的一转动承架50,该枢轴40由棒材加工而成,利用电脑数值控制(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CNC)车床将该枢轴40的一半部加工成一中空圆管体41,该中空圆管体41具有一内端开口 411及一外端开口(图中未示),利用数值控制(numerical control ;NC)车床将该枢轴40的另一半部削平并钻孔以形成有一固定板42。在将枢纽器装设于可携式电子装置时,以螺丝贯穿该固定板42与该转动承架50并使其分别结合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上盖与底座,而待装配的电线由该中空圆管体41的外端开口穿入并由该内端开口 411穿出后连接于可携式电子装置所设的电子元件,以完成枢纽器的装设作业。然而,在枢纽器的装设过程中,由于该中空圆管体41的内端开口 411穿出的电线相当容易受到该固定板42上所装设的螺丝的阻碍,使得电线无法顺利的进行装配,进而导致装配工时缓慢且装配效率无法获得提升;再者,由于该枢轴40必须由购置成本高的CNC车床及NC车床才得以加工制成,因而增加了枢纽器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枢纽器,通过在一枢轴上形成有一中空圆管体及一凹槽,该凹槽与该中空圆管体的内部相连通,以使电线不会受到阻碍而可顺利进行装配,并使得电线装配效率获得提升。为达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枢纽器,其包括有一枢轴、一转动承架以及一固定承架,其中,该枢轴具有一第一半部及一第二半部,该第一半部加工成一中空圆管体,该第二半部的环侧面切削形成有一凹槽,该凹槽与该中空圆管体的内部相连通;该转动承架可转动的设置于该枢轴的中空圆管体的外侧;该固定承架固接于该枢轴的第二半部。所述的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枢纽器,其利用CNC车床将该枢轴的第一半部加工成该中空圆管体,利用切削机将该枢轴的第二半部的环侧面切削形成有该凹槽。所述的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枢纽器,其中该枢轴的第二半部远离该第一半部的端面突伸有一非圆形杆;该固定承架具有一固定板且该固定板的一侧形成有一连接板,该固定板上贯穿设有一非圆形孔,该固定承架的非圆形孔对应套设于该枢轴的非圆形杆的外侧相互固定。所述的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枢纽器,其中将该枢轴的非圆形杆的端部压平,使该固定承架与该枢轴以铆合方式固定。所述的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枢纽器,其中该枢轴的中空圆管体的外侧面突伸有一限位块;该转动承架具有一套管且该套管的一侧形成有一连接板,该套管的一端面突伸有一凸部,该转动承架利用其所设的该套管可转动的套设于该枢轴的中空圆管体的外侧,且该转动承架的凸部可抵于该枢轴的限位块。所述的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枢纽器,其中该枢轴由棒材加工而成;该转动承架与该固定承架均由板材冲压而成。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枢纽器,可以获得的优点及改进至少包括I.在将枢纽器的装设的过程中,待装配的电线穿入该中空圆管体的内部后可进入该凹槽中并进一步连接于可携式电子装置所设的电子元件,由于该凹槽中没有设置任何螺丝会阻碍电线,故可缩短电线的装配工时,进而使电线装配效率获得提升。2.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枢轴必须通过CNC车床及NC车床加工制成,而本技术的枢轴由CNC车床及传统切削机即可加工制成,由于省去使用购置成本高的NC车床,进而达成降低成本的目的,且本技术的该转动承架及该固定承架均为目前业界惯用的组件,其成本极低,也有助于降低整体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号说明10枢轴11中空圆管体111内端开口 112外端开口12限位块13凹槽14非圆形杆20转动承架21套管211凸部22连接板221穿孔30固定承架 31固定板311非圆形孔 32连接板321穿孔40枢轴41中空圆管体 411内端开口42固定板50转动承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阅图I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枢纽器,其包括有一枢轴10、一转动承架20以及一固定承架30,其中该枢轴10由棒材加工而成,该棒材具有一第一半部及一第二半部,利用CNC车床将该第一半部切削加工成一中空圆管体11,在该中空圆管体11的外侧面突伸有一限位块12,该中空圆管体11具有一内端开口 111及一外端开口 112,利用切削机从该第二半部的环侧面切削形成有一凹槽13,该凹槽13与中空圆管体11的内部相连通,在该第二半部远离该第一半部的端面突伸有一非圆形杆14。该转动承架20与该固定承架30均由板材冲压而成,该转动承架20具有一套管21,在该套管21的一侧形成有一连接板22,该套管21的一端面突伸有一凸部211,在该连接板22上贯穿设有多个穿孔221,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该转动承架20利用其所设的该套管21可转动的套设于该枢轴10的中空圆管体11的外侧,且由于该转动承架20的凸部211与该枢轴10的限位块12位于同一圆周位置,使得两者之间可相互抵顶以达到限位效果。该固定承架30具有一固定板31,在该该固定板31的一侧形成有一连接板32,该固定板31上贯穿设有一非圆形孔311,该连接板32上贯穿设有多个穿孔321,该固定承架30利用其所设的该非圆形孔311对应套设于该枢轴10的非圆形杆14的外侧相互固定,在具体实施例中,将该非圆形杆14的端部压平,使该固定承架30与该枢轴10以铆合方式固定。在将枢纽器装设于可携式电子装置时,以螺丝贯穿该转动承架20的穿孔221与该固定承架30的穿孔321并使其分别结合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上盖与底座,而待装配的电线则由该中空圆管体11的外端开口 112穿入,再由该内端开口 111穿出后进入该凹槽13中并连接于可携式电子装置所设的电子元件,以完成枢纽器的装设作业。本技术的特点在于,由于该凹槽13中没有设置任何螺丝,故电线穿入该中空圆管体11的内部后进入该凹槽13时不会受到螺丝的阻碍,使电线可顺利进行装配,进而使电线装配效率获得提升;且该枢轴10的凹槽13利用传统切削机即可加工制成而无需使用购置成本高的NC车床,进而达成降低成本的目的,且该转动承架20及该固定承架30均为目前业界惯用的组件,其成本极低,也有助于降低整体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枢轴、一转动承架以及一固定承架,其中:该枢轴具有一第一半部及一第二半部,该第一半部加工成一中空圆管体,该第二半部的环侧面切削形成有一凹槽,该凹槽与该中空圆管体的内部相连通;该转动承架可转动的设置于该枢轴的中空圆管体的外侧;该固定承架固接于该枢轴的第二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定贤林正程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