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抗拉型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3190 阅读:4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抗拉型隔震支座,所述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导轨、扣件、限位板及下连接板;所述导轨的轨道表面涂有或嵌有耐磨助滑层,导轨两端设有限制扣件滑出导轨轨道的限位板,扣件上设有与导轨轨道面相配合紧扣的齿牙;所述导轨通过与其相配套的扣件的齿牙连接成可双向滑动或单向滑动的机构,该机构通过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形成可与其支撑的上部土木工程结构及支撑其的下部土木工程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根导轨和扣件配合机制提高了上述隔震支座所不具备的较强的抗拉能力,生产制造工艺简洁,更易于控制产品质量,用材更省,造价更低,更有利于市场推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涉及一种隔震支座,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抗拉型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区域分布广阔而分散,地震频繁而强烈。从1900年至今,震级等于或大于8级的强地震已经发生12次之多,其中发生于人烟稠密之处者,损伤惨重,如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实际震害的调查表明地震中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主要是因为土木工程结构破坏、倒塌所致;传统的土木工程结构“通过结构构件的弹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以减少结构地震响应”的抗震设 计思路难以保证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近年来,结构振动控制
的耗能减震技术为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提供了一条合理有效的途径。隔震技术通过在结构的基础、层间或者屋顶设置隔震支座,通过隔震支座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以期避开地震能量卓越频率段,同时通过外设或内置于隔震支座内的阻尼耗能机制耗散地震能量,大大减少主体结构的变形和损伤。目前已有的隔震装置主要有三类橡胶类隔震支座、摩擦单摆或复摆、弹性或刚性滑动支座。在自动复位能力方面,前两类隔震支座是具有自动复位能力的,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抗拉型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导轨、扣件、限位板及下连接板;所述导轨的轨道表面涂有或嵌有耐磨助滑层,导轨两端设有限制扣件滑出导轨轨道的限位板,扣件上设有与导轨轨道面相配合紧扣的齿牙;所述导轨通过与其相配套的扣件的齿牙连接成可双向滑动或单向滑动的机构,该机构通过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形成可与其支撑的上部土木工程结构及支撑其的下部土木工程结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卫星曹加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路博橡胶减振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