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托辊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5160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新型托辊密封装置,包括收容在轴承座中沿轴向从外向内依次与轴过盈配合的防护盖和内迷宫密封件,还包括与所述轴承座过盈配合的外迷宫密封件,所述内迷宫密封件和所述外迷宫密封件径向布置彼此之间形成密封微隙。由于密封件采用径向布置,污染物会随着托辊自身旋转的离心力被排出,从而有效地控制污染物进入到轴承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托辊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托辊是带式输送机中用量最大的部件,用于支撑输送带和物料的重量。托辊的性能好坏、寿命长短、旋转阻力的大小对带式输送机的影响非常大。如图IA所示,托辊为长条圆桶形,中心设有轴2',轴2'的两端安装 有轴承3',轴承3'通过密封装置I'来完成封装,密封装置I,套设在轴2,的端面上。如图IB所示,现有托辊的密封装置Γ安装在轴承座3Γ与轴2'之间,用于密封轴承3'。密封装置,包括轴向设置的内迷宫密封件IP、外迷宫密封件12'、内密封罩13'和外密封罩16',迷宫密封件(1Γ、12')外套设有截面两端为S型的内密封罩13',内密封罩13'外覆盖外密封罩16',内密封罩13'与外迷宫密封件12'之间形成一个污染物积存区15',内密封罩13'与外密封罩16'的中部之间形成另一个污染物积存区15',内密封罩13'与外密封罩16'的外沿之间形成开口间隙14'。托辊在使用时,轴2'与外迷宫密封件12'和外密封罩16'过盈配合。因此,外迷宫密封件12'和外密封罩16'相对于轴2'静止不动,内迷宫密封件1Γ和内密封罩13'相对于轴2'、外迷宫密封件12'和外密封罩16'转动。所以内迷宫密封件1Γ和内密封罩13'形成一组转动组件,外迷宫密封件12'和外密封罩16'形成一组静止组件,转动组件与静止组件之间必须预留一定的间隙以保持顺畅的相对转动,例如开口间隙14'。由于开口间隙14'与外界环境相通,使用时一些水和煤尘等污染物会通过开口间隙14'进入到密封装置Γ中。污染物通过托辊自身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存储在污染物积存区15'内,不至于污染轴承3',以此来保证轴承3'的使用寿命。但是这样的做法最终导致污染物积存区15'的污染物越来越多,产生较大的旋转阻力。污染物与锂基润滑脂长时间混合在一起,也会污染轴承的润滑,降低轴承和托辊的寿命。并且这种密封装置的部件较多,结构复杂,装配难度大。并且所有的零件为轴向顺序排列,各密封件之间必须保持较大的距离,否则将由于加工和装配精度的影响导致各密封件相互接触摩擦,但是较大的距离使得污染物更容易进入到轴承中,污染轴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控制污染物进入托辊密封装置的托辊密封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新型托辊密封装置,包括收容在轴承座中沿轴向从外向内依次与轴过盈配合的防护盖和内迷宫密封件,还包括与所述轴承座过盈配合的外迷宫密封件,所述内迷宫密封件和所述外迷宫密封件径向布置彼此之间形成密封微隙。优选地,所述防护盖与所述轴承座之间形成开口间隙,所述轴承座上沿所述开口间隙形成向外的第一斜坡面。优选地,所述轴承座上与筒皮的连接处沿轴向形成加强圈。优选地,所述内迷宫密封件至少为一个,所述外迷宫密封件至少为两个。优选地,所述新型托辊密封装置还包括罩盖,所述罩盖包括径向圈和与所述径向圈的大径端连接的轴向圈,所述径向圈与所述防护盖之间形成开口间隙,所述轴向圈位于所述轴承座与所述外迷宫密封件之间并且彼此之间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径向圈沿所述开口间隙形成向外的第二斜坡面。优选地,所述径向圈的内侧与所述外迷宫密封圈之间形成第一污染物积存区。优选地,所述外迷宫密封圈与所述轴承座之间形成第二污染物积存区。优选地,所述径向圈的小径端沿轴向向外延伸出,与所述防护盖之间形成密封微隙的凸缘。·优选地,所述密封微隙的宽度为O. 5-lmm,所述开口间隙的宽度为所述密封微隙宽度的2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密封件采用径向布置,污染物会随着托辊自身旋转的离心力被排出,从而有效地控制污染物进入到轴承中。附图说明图IA是现有的托辊的结构示意图;图IB是图I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2是本技术中新型托辊密封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新型托辊密封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附图标记对照表I'——密封装置2'——轴3'——密封轴承11'——内迷宫密封件 12'——外迷宫密封件 13'——内密封罩14'—开口间隙15'—污染物积存区 16'——外密封罩31'——轴承座I——轴承座2——轴3——轴承4——防护盖5——内迷宫密封件6——外迷宫密封件7——筒皮8——罩盖11—第一斜坡面12—加强圈41——开口间隙56——密封微隙61——第二污染物积存区81-径向圈82-轴向圈83-凸缘84—开口间隙86——第一污染物积存区811——第二斜坡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指的内或外都是相对于轴的中心点而言,离轴的中心点较近为内,离轴的中心点较远的为外。参见图2,图2为本技术中新型托辊密封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新型托辊密封装置包括收容在轴承座I中沿轴2向从外向内依次与轴2过盈配合的防护盖4和内迷宫密封件5,还包括与轴承座I过盈配合的外迷宫密封件6,内迷宫密封件5和外迷宫密封件6径向布置彼此之间形成密封微隙56。使用时,防护盖4和内迷宫密封件5相对于轴2静止不动,轴承座I和外迷宫密封件6相对于轴2转动。部分污染物进入到密封微隙56后,由于内迷宫密封件5和外迷宫密封件6采用径向布置,污染物会随着托辊自身旋转的离心力被排出,从而有效地控制污染物进入到轴承3中。本实施例中,防护盖4与轴承座I之间形成开口间隙41,轴承座I上沿开口间隙形成向外的第一斜坡面11。污染物首先从开口间隙41进入到密封微隙56中,第一斜坡面11有利于污染物尽快排走。本实施例中,轴承座I上与筒皮7的连接处沿轴向形成加强圈12。带有加强圈12 的轴承座I适用于重型托辊,能够吸收冲击载荷。轴承座I可以采用铸造工艺形成。本实施例中,内迷宫密封件5为两个,外迷宫密封件为3个。密封件越多形成的密封微隙56越长,就能更好地阻碍污染物进入到轴承3中。较佳地,内迷宫密封件5至少为一个,外迷宫密封件6至少为两个。再参见图3,图3为本技术中新型托辊密封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新型托辊密封装置还包括罩盖8,罩盖8包括径向圈81和与径向圈81的大径端连接的轴向圈82,径向圈81与防护盖4之间形成开口间隙84,轴向圈82位于轴承座I与外迷宫密封件6之间并且彼此之间过盈配合。使用时,防护盖4和内迷宫密封圈5相对于轴2静止不动,轴承座I、外迷宫密封件6以及罩盖8相对于轴2转动。本实施例中,径向圈81沿开口间隙84形成向外的第二斜坡面811。第二斜坡面811有利于污染物尽快排走。较佳地,径向圈81的内侧与外迷宫密封圈6之间形成第一污染物积存区86。当少量的污染物从开口间隙84进入到第一污染物积存区86后,污染物存积在这里,阻碍污染物继续深入到后面的密封微隙56中。较佳地,外迷宫密封圈6与轴承座I之间还形成有第二污染物积存区61。污染物积存区(61、86)中可以涂抹润滑脂,也可以将雾化的润滑油喷涂在表面,便于吸附污染物。较佳地,径向圈81的小径端沿轴向向外延伸出,与防护盖4之间形成密封微隙56的凸缘83。凸缘83 —方面阻碍污染物进入到密封微隙56中,另一面增加了密封微隙56的长度,减少对轴承3的污染。较佳地,密封微隙56的宽度为O. 5-lmm,开口间隙4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托辊密封装置,包括收容在轴承座中沿轴向从外向内依次与轴过盈配合的防护盖和内迷宫密封件,还包括与所述轴承座过盈配合的外迷宫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迷宫密封件和所述外迷宫密封件径向布置彼此之间形成密封微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洋李占宇杜佳军凌长辉高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