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9883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它包括上顶针板、中顶针板、下顶针板、中导柱和侧导柱,上顶针板、中顶针板和下顶针板均活动套在中导柱和侧导柱外,所述下顶针板与中导柱之间设有下导套;上顶针板和中顶针板与中导柱之间设有上导套,上导套套在下导套外;上导套和下导套之间设有滚珠,下导套设有径向通孔,滚珠一部分位于下导套的径向通孔内,滚珠的另一部分嵌于上导套内;中导柱外壁设有圆环型内凹,所述圆环型内凹位于滚珠上方。本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更好的完成二次顶出。属于模具设备技术领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模具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用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从模具中取出成品,无论是采用单一或者是多元件的顶出机构,其顶出动作都是一次完成。但是,由于成品形状特殊,或者是量产时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顶出后,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时,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这样的顶出动作称为二次顶出。二次顶出,能够让顶出流程顺畅化,对于某些顶出形成需求较大的产品,利 用二次顶出可以减少顶针在顶出时施加的力量,避免顶出时造成产品上的缺陷。现有的二次顶出机构相对结构较复杂,因此设计一款结构简单的二次顶出机构是目前所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二次顶出机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它包括上顶针板、中顶针板、下顶针板、中导柱和侧导柱,上顶针板、中顶针板和下顶针板均活动套在中导柱和侧导柱外,所述下顶针板与中导柱之间设有下导套;上顶针板和中顶针板与中导柱之间设有上导套,上导套套在下导套外;上导套和下导套之间设有滚珠,下导套设有径向通孔,滚珠一部分位于下导套的径向通孔内,滚珠的另一部分嵌于上导套内;中导柱外壁设有圆环型内凹,所述圆环型内凹位于滚珠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工作时,驱动装置推动中顶针板,中顶针板带动上顶针板和上导套向上运动;上导套和下导套之间设有滚珠,滚珠无法径向移动,处于限死装置,所以上导套上移的同时通过滚珠带动了下导套上移,下导套再带动下顶针板上移,第一次顶出时,三块顶针板一起上移,直到滚珠可以径向移动,也就是滚珠部分嵌入中导柱的圆环型内凹,使得滚珠与上导套之间没有任何作用力,因此上导套无法通过滚珠继续带动下导套上移,即,下顶针板停止运动,完成第一次顶出步骤;而后,上顶针板、中顶针板在驱动装置的推动下继续上移,完成第二次顶出。本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更好的完成二次顶出。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初始状态视图。图3为本技术完成第一次顶出步骤后视图。图4为下导套示意图。图中,I、上顶针板,2、中顶针板,3、下顶针板,4、中导柱,5、侧导柱,6、下导套,6. I、径向通孔,7、上导套,8、滚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但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照图I-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它包括上顶针板I、中顶针板2、下顶针板3、中导柱4和侧导柱5,上顶针板I、中顶针板2和下顶针板3均活动套在中导柱4和侧导柱5外,所述下顶针板3与中导柱4之间设有下导套6 ;上顶针板I和中顶针板2与中导柱4之间设有上导套7,上导套7套在下导套6外;上导套7和下导套6之间设有滚珠8,下导套6设有径向通孔6. 1,滚珠8 一部分位于下导套6的径向通孔6. I内,滚珠8的另一部分嵌于上导套7内;中导柱4外壁设有圆环型内凹,所述圆环型内凹位于滚珠8上方。本技术工作时,驱动装置推动中顶针板2,中顶针板2带动上顶针板I和上导套7向上运动;上导套7和下导套6之间设有滚珠8,滚珠8无法径向移动,处于限死装置, 所以上导套7上移的同时通过滚珠8带动了下导套6上移,下导套6再带动下顶针板3上移,第一次顶出时,三块顶针板一起上移,直到滚珠8可以径向移动,也就是滚珠8部分嵌入中导柱4的圆环型内凹,使得滚珠8与上导套7之间没有任何作用力,因此上导套7无法通过滚珠8继续带动下导套6上移,即,下顶针板3停止运动,完成第一次顶出步骤;而后,上顶针板I、中顶针板2在驱动装置的推动下继续上移,完成第二次顶出。本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更好的完成二次顶出。权利要求1.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顶针板(I)、中顶针板(2)、下顶针板(3)、中导柱(4)和侧导柱(5),上顶针板(I)、中顶针板(2)和下顶针板(3)均活动套在中导柱(4)和侧导柱(5)外,所述下顶针板(3)与中导柱(4)之间设有下导套(6);上顶针板(I)和中顶针板(2)与中导柱(4)之间设有上导套(7),上导套(7)套在下导套(6)外;上导套(7)和下导套(6)之间设有滚珠(8),下导套(6)设有径向通孔(6. 1),滚珠(8) —部分位于下导套(6)的径向通孔(6. I)内,滚珠(8)的另一部分嵌于上导套(7)内;中导柱(4)外壁设有圆环型内凹,所述圆环型内凹位于滚珠(8)上方。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它包括上顶针板、中顶针板、下顶针板、中导柱和侧导柱,上顶针板、中顶针板和下顶针板均活动套在中导柱和侧导柱外,所述下顶针板与中导柱之间设有下导套;上顶针板和中顶针板与中导柱之间设有上导套,上导套套在下导套外;上导套和下导套之间设有滚珠,下导套设有径向通孔,滚珠一部分位于下导套的径向通孔内,滚珠的另一部分嵌于上导套内;中导柱外壁设有圆环型内凹,所述圆环型内凹位于滚珠上方。本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更好的完成二次顶出。属于模具设备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2685224SQ20122038651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7日专利技术者吴鹏程, 欧常宁, 胡定武, 林益强, 潘磊成, 丁巨龙 申请人:宁波德科精密模塑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顶针板(1)、中顶针板(2)、下顶针板(3)、中导柱(4)和侧导柱(5),上顶针板(1)、中顶针板(2)和下顶针板(3)均活动套在中导柱(4)和侧导柱(5)外,所述下顶针板(3)与中导柱(4)之间设有下导套(6);上顶针板(1)和中顶针板(2)与中导柱(4)之间设有上导套(7),上导套(7)套在下导套(6)外;上导套(7)和下导套(6)之间设有滚珠(8),下导套(6)设有径向通孔(6.1),滚珠(8)一部分位于下导套(6)的径向通孔(6.1)内,滚珠(8)的另一部分嵌于上导套(7)内;中导柱(4)外壁设有圆环型内凹,所述圆环型内凹位于滚珠(8)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程欧常宁胡定武林益强潘磊成丁巨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德科精密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