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镶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4858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镶在铸件内的钢管内壁防氧化方法。为防止镶在铸件内的钢管内壁在高温烘烫下产生氧化铁皮层,在浇注铸件和铸件冷却过程中,向所镶的钢管内通入氮气,停止通氮后,即刻用一专用保护盖将所镶钢管的一端管头密封,防止空气进入钢管内,保持钢管内不氧化气氛,进而达到铸件所镶钢管的内壁不产生氧化铁皮层,免除酸洗钢管内壁之目的,由此可产生积极的经济效果。(*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属于铸造工艺领域。在铸造铸件时,有时根据需要需在铸件内部镶入冷却用的钢管。铸造这类铸件时,先在浇注前将一定直径的无缝钢管弯成要求的形状,放在铸型内固定,然后进行浇注。由于镶入铸件的钢管受到高温金属液的烘烫,加之钢管内的空气作用,致使钢管内壁产生很厚的一层氧化铁皮,影响钢管中冷却水对铸件本身的冷却效果,且长期使用后,管内脱落的氧化铁皮堵塞管道,降低铸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国内外有关设计和制造部门,例如日本川崎制铁株式会社和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等,在技术条件中明确规定,必须对铸件内所镶钢管的内壁进行酸洗处理,以清除氧化铁皮层。目前,清理铸件内所镶钢管内壁氧化铁皮层的方法普遍采用酸洗处理法。由于氧化铁皮结构致密,因而酸洗很难清理干净,同时酸洗还存在易损坏铸件本身,操作麻烦,浪费工时,消耗资金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使铸件内所镶钢管内壁在高温下不与空气作用,造成钢管内不氧化气氛,达到钢管内壁不产生氧化铁皮层,进而免除酸洗过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浇注铸件和铸件冷却过程中,向铸件所镶钢管中通入惰性气体-氮气,驱除钢管内的空气。停止通氮后,即刻用一专用保护盖将所镶钢管的一端密封,避免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镶在铸件内的钢管内壁防氧化方法,涉及在浇注铸件及铸件冷却过程中向所镶钢管内通入氮气,其特征在于停止向所镶钢管内通入氮气后,即刻将所镶钢管的一端用保护盖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一王德生
申请(专利权)人:本溪钢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