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更换炼钢厂分流器中连续浇铸管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519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炼钢厂连铸分流器的换管装置,它包括: 一个安装在分流器(2)上的底盘(16), 耐火材料部件(10,18,22)、所述耐火材料部件确定一个使钢水从分流器(2)流到具有长边(30)和短边(31)的连铸结晶器(28)中的浇铸槽,这些耐火材料部件至少包括一个固定板(18)和一个管(22),该管(22)在其上部具有板(24), 向管(22)的板(24)施加压靠固定板(18)的压力产生装置(36),一个新管(22a)的导入位置,一个浇铸位置以及旧管(22b)的撤出位置,将新管(22a)从导入位置移到浇铸位置和将旧管(22)从浇铸位置移到撤出位置的导向装置(18,48), 将新管从导入位置移动到浇铸位置以及将旧管从浇铸位置移动到撤出位置的驱动装置(34,36),其特征在于: 导入装置、浇铸位置和撤出位置围绕凸圆柱面(18)设置,该凸圆柱面(18)具有垂直于结晶器(28)之长边(30)的水平轴线(X-X),该圆柱面构成固定板的周面, 管(22)的板(24)为凹圆柱面形状,该凹圆柱面适配于凸圆柱面(18)以便在新管从导入位置到达浇铸位置以及旧管从浇铸位置到达撤出位置的通道中借助于绕圆柱面(18)之轴线(X-X)的转动保持这些表面的紧密接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更换连续浇铸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在分流器上的底盘;---耐火材料部件,用以确定一个浇铸槽,使钢水从分流器流到一个具有长边和短边的连铸结晶器中,这些耐火材料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板和一个上部带有一平板的管;---施压装置,用以使管上的平板紧靠固定板;---新管的导入位置、浇铸位置以及旧管的撤出位置;---导向装置,用以使新管从导入位置移动到浇铸位置以及使旧管从浇铸位置移动到撤出位置;---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新管从导入位置移动到浇铸位置以及驱动旧管从浇铸位置移动到撤出位置。所述装置一般适用于板坯浇铸,特别适用于薄板坯浇铸。在炼钢厂连铸设备中,钢水从钢包浇铸到分流器中,再从分流器进入一个或多个结晶器。为了防止钢水在从分流器流入结晶器的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利用一个固定在分流器底部并且下端浸入结晶器中的浸入式耐火材料管使钢水与空气隔绝。这种管子很快就会磨损和堵塞,特别是在其下部。这就限制了浇铸的持续时间。为延长浇铸时间已经提出了许多装置,使得可以用新管替代旧管。由于经济原因,更换浇铸管时最好不中断浇铸,即不抬起分流器。在这些被称为换管装置的设备中,浇铸管在其上端装有一平板,该平板可以和浇铸管连接或与之形成一个整体部件。这个平板可以在分流器固定板的下端面上滑动,同时与之保持紧密接合。浇铸管和平板所形成的整个组件在下面将简称为浇铸管。新浇铸管被导入铸锭结晶器,与旧管并排布置。当旧管被移到结晶器的另一侧时,该装置允许新管进入浇铸位置。为了在不抬高分流器的情况下更换浇铸管,新管的下端必须在旧管移到撤出位置以前浸入到结晶器的钢水中。同样,旧管在撤出位置时也应保持浸入在钢水中。这类装置的一个例子可从欧洲专利0,192019中得到。这些常用装置有一些缺点。结晶器必须具有足够的宽度以便三个浇铸管能并排放置新管的位置、浇铸过程中浇铸管所在的位置以及旧管在更换后所应处的位置。在大多数情况下,结晶器没有足够的宽度,并且不具备有利的操作条件。为了更换浇铸管,普遍采用一个放置在旧管平板上的传动装置去推动新管到其平板位置。利用新管和旧管的平板来传递这种推动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换言之,在浇铸管的下端接触之前平板的互相接触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在不利的情况下,作用在浇铸管端部的力将导致浇铸管在换管滑动表面上楔紧并被破坏。为了使装置正常工作,平板的长度必须比浇铸管端部沿结晶器长边方向所需的空间更大。这种要求在浇铸厚板坯的情况下容易满足。事实上,浇铸管具有近似圆形的紧凑截面,因而平板长度可以很容易地大于管的外径。另一方面,由于在薄板坯浇铸时结晶器非常窄,为了保证足够的通道截面,浇铸管端部在沿结晶器长边的方向上应当被扩伸得相当长。因此位于浇铸管上端的平板本身也应被加长。除增加花费外,这还导致了所需空间的增加,并增加了在分流器底部与结晶器之间较小空间内操纵浇铸管的难度。为了避免这种缺点,提出了在浇铸管平板之间插入中间板的设想。例如在专利WO95/03906中就对这种布置进行了描述。这种插入板能有效地减小平板尺寸,但是需要附加的操纵机构,并且有遗漏中间板的危险以及存在着对中问题。最后,在放置浇铸管的过程中,管的端部要先插入结晶器中,然后再浸入到钢水中。同样,在抽出旧管的过程中,浇铸管的下端要先从钢水中抽出,然后再从结晶器抽出。在现有技术中,这些工序通常由操作者人工完成,操作者利用夹钳、有时还有方便操作之用的支架来移动和导向浇铸管。在浇铸厚板坯的情况下,这些人工工序相对容易些,因为在浇铸管和结晶器边缘之间存在着几厘米的空间,同时也因为在结晶器壁处的钢水凝固坯壳比较厚而稳固,并且能较好地承受人工操纵浇铸管所可能带来的冲击。在浇铸薄板坯的情况下,操作的问题变得关键,因为浇铸管与结晶器壁之间的空间减少到几毫米,同时这类薄板坯的凝固坯壳非常薄和脆。浇铸管与薄坯壳的接触会带来坯壳断裂的较大危险,这会导致结晶坯的断裂并使浇铸中止。因此如果操作人员不想碰撞浇铸管,那么操作应当十分地精确。因而在浇注薄板坯的过程中人工操作是不现实的。必须使用一个或多个精确的操纵机构来导入和撤出浇铸管。这些操纵机构不仅昂贵、很难布置在很小的工作区域内,而且必须使操作者接触到。本专利技术恰好涉及能克服这些缺点的换管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点,导入位置、浇铸位置以及撤出位置绕一个凸圆柱表面布置,这个凸圆柱面具有一个垂直于结晶器长边的轴线并构成固定板的周面。浇铸管平板具有与固定板凸圆柱面相适配的凹圆柱面形状,以便在通过围绕圆柱板轴线的旋转运动使新管从导入位置移到浇铸位置、以及使旧管从浇铸位置移到撤出位置的过程中,在这些面之间保证紧密接合。固定板最好尽可能低地布置在结晶器上方,这样使浇铸管在其旋转过程中所界定的圆周能尽可能地小。由于这个特点,即使当结晶器的宽度小于浇铸管端部长度的两倍多时该装置也可使用。事实上,由于是通过旋转运动来实现新管的导入以及旧管的撤出,所以可以使浇铸管端部所界定的圆周不和结晶器边缘相碰。因此即使在窄结晶器里也可以不抬高分流器而实现换管。当结晶器宽度减小时,有可能需要稍微抬起分流器,以便避免使浇铸管的圆周空间与结晶器边缘相碰,同时使浇铸管在浇铸位置保持浸入状态。使浇铸管平板的尺寸小于管端部是很容易的。事实上,圆柱面的半径远小于浇铸管端部形成圆周的半径。因此,足以使平板长度和浇铸管端部长度的比值等同于圆柱面的半径和浇铸管端部横截圆半径的比值。最终也是最主要的是,当新浇铸管在导入位置时它完全位于钢水之外,甚至通常也在结晶器之外;当旧浇铸管在撤出位置时它完全位于钢水之外,甚至通常也在结晶器之外。由于这些优选的特征,在新管的导入过程和旧管的撤出过程中,浇铸管是依靠换管装置本身进行导向的。这种导向是依靠浇铸管板凹圆柱面在其上滑动的固定板圆柱面所引起的旋转运动实现的。换管装置也具备对结晶器内浇铸管的横向引导功能。这两种导向都很精确。这样可以避免相当多的操作问题,而且也无需求助于价格昂贵又很难操作的操纵结构了。本专利技术也涉及炼钢厂连铸分流器上用新浇铸管代替旧管的换管方法,在该方法中新管被放置在换管装置上,然后把它推入到浇铸位置,同时旧管从浇铸位置被推到撤出位置。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新管被放置在换管装置上位于结晶器之外的部位,依靠绕垂直于结晶器长边的水平轴线的旋转运动使新管进入浇铸位置,该旋转运动也使旧管绕相同轴线旋转,并使旧管进入位于结晶器之外的撤出位置,旋转中心应尽可能地低。在困难情况下,即当结晶器的宽度特别小时,分流器被充分抬高,以避免在旋转过程中新管端部所界定的圆周与结晶器边缘相碰,但正在浇铸的浇铸管仍然浸在结晶器的钢水中。---新管被放置到换管装置中;---旧管依靠旋转运动进入浇铸位置,该旋转运动也使旧管绕同一轴线旋转;---旧管从换管装置中被抽出;---分流器被降至正常浇铸位置。这种方法允许当结晶器宽度的减小且在不中断浇铸的情况下更换浇铸管。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优选变形,新管被放置在换管装置上大致水平的位置,通过绕水平轴线旋转大约90°而将新管引入浇铸位置,该旋转运动也使旧管围绕相同轴线旋转大约90°,从而使旧的或磨损的浇铸管从换管装置中基本上以水平的位置被撤出。驱动装置优选地包括了一个可绕圆柱表面的水平轴线转动式安装的旋转体;该旋转体包括了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N·里查德
申请(专利权)人:维苏威乌斯法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