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聚酰胺酸酯和聚酰胺酸的液晶取向剂以及液晶取向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4059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液晶取向膜表面的细微凹凸减少、液晶取向性提高的同时电特性也得以改善、可靠性提高了的液晶取向剂。所述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含有具有由下述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酰胺酸酯、具有由下述式(2)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酰胺酸以及有机溶剂,所述聚酰胺酸酯的重均分子量小于所述聚酰胺酸的重均分子量,[化1]在式(1)以及式(2)中,X1和X2分别独立地为4价的有机基团,Y1和Y2分别独立地为2价的有机基团,R1为碳数1~5的烷基,A1和A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10的烷基、链烯基或炔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有聚酰胺酸酯和聚酰胺酸的液晶取向剂、以及由该液晶取向剂制得的液晶取向膜。
技术介绍
用于液晶电视机、液晶显示器等的液晶显示元件通常在元件内设置用于抑制液晶的取向状态的液晶取向膜。一直以来,作为液晶取向膜主要使用将以聚酰胺酸(polyamicacid)等聚酰亚胺前体或可溶性聚酰亚胺的溶液为主要成分的液晶取向剂涂布于玻璃基板等并烧成的聚酰亚胺类液晶取向膜。伴随着液晶显示元件的高分辨率化,从对液晶显示元件的对比度降低的抑制或残影现象的降低等要求考虑,液晶取向膜中如下特性逐渐变得重要即,除了呈现优异的液晶 取向性以及稳定的预倾角以外,还包括高电压保持率、对由交流驱动引起的残影的抑制、施加直流电压时较少的残留电荷和/或因直流电压而积蓄的残留电荷的快速释放的特性。为了迎合上述要求,对聚酰亚胺类液晶取向膜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作为由直流电压引起的残影消失所需的时间短的液晶取向膜,提出了使用除了聚酰胺酸和含酰亚胺基的聚酰胺酸以外还含有特定结构的叔胺的液晶取向剂的液晶取向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以及使用含有具有吡啶骨架等的特定二胺化合物用于原料的可溶性聚酰亚胺的液晶取向剂的液晶取向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等。此外,作为电压保持率高且由直流电压引起的残影消失所需的时间短的液晶取向膜提出了如下液晶取向膜即,使用了除聚酰胺酸或其酰亚胺化聚合物等以外还含有极少量的选自分子内具有一个羧酸基的化合物、分子内具有一个羧酸酐的化合物以及分子内具有一个叔胺基的化合物的化合物的液晶取向剂的液晶取向膜(例如,参考专利文献3 )。此外,作为液晶取向性优异、电压保持率高、残影少、可靠性优异、且显示高预倾角的液晶取向膜,已知使用了含有聚酰胺酸或其酰亚胺化聚合物的液晶取向剂的液晶取向膜,所述聚酰胺酸由具有特定结构的四羧酸二酐和环丁烷的四羧酸二酐和特定的二胺化合物制得(例如,参考专利文献4)。另外,作为抑制横向电场驱动模式的液晶显示元件中发生的由交流驱动引起的残影的方法,提出了使用液晶取向性良好、且液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大的特定的液晶取向膜的方法(参考专利文献5)。但是,近年来大屏幕且高分辨率的液晶电视机成为主体,对残影的要求日益严格,且要求能够耐受苛刻的使用环境下的长期使用的特性。同时,日益要求所使用的液晶取向膜与以往的液晶取向膜相比可靠性更高,对于液晶取向膜的诸多特性也不仅要求初始特性良好,还要求即使例如长时间曝露于高温下之后也能够维持良好。另一方面,已报告有作为构成聚酰亚胺类液晶取向剂的聚合物成分,聚酰胺酸酯的可靠性高、且将其酰亚胺化时的加热处理不会引起分子量的减少,因此液晶的取向稳定性·可靠性优异(参考专利文献6)。不过,聚酰胺酸酯通常具有体积电阻率高、施加直流电压时的残留电荷多等问题,但尚未知晓改善含有所述聚酰胺酸酯的聚酰亚胺类的液晶取向剂的特性的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平9-31620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平10-104633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开平8-76128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特开平9 — 138414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专利特开平11 - 38415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专利特开2003 - 26918号公报专利技术概述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作为上述改善含有聚酰胺酸酯的液晶取向剂的特性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关注于混合了聚酰胺酸酯和电特性方面优异的聚酰胺酸的液晶取向剂。但是,所述由混合了聚酰胺酸酯和聚酰胺酸的液晶取向剂制得的液晶取向膜在液晶取向性和电特性方面均尚无法得到满足。S卩,由含有聚酰胺酸酯和聚酰胺酸的液晶取向剂制得的液晶取向膜除了引起白化现象之外,还发生高温下使用膜时的电压保持率的降低、由直流电压的蓄积引起的残影的发生、以及由交流驱动引起的残影的发生等异常。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作为含有聚酰胺酸酯和聚酰胺酸的液晶取向剂,能够制得液晶取向性和电特性方面均良好、且没有白化的具有透明性的液晶取向膜的液晶取向剂。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对由含有聚酰胺酸酯和聚酰胺酸的液晶取向剂形成的液晶取向膜进行分析,结果确认到膜表面生成了细微的凹凸。本专利技术人还发现,通过使液晶取向剂所含有的聚酰胺酸酯的重均分子量小于所述聚酰胺酸的重均分子量,能够将生成于膜表面的细微凹凸抑制得更小。另外,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使所述生成于膜表面的细微凹凸变小时,能够解决含有聚酰胺酸酯和聚酰胺酸的液晶取向剂所具有缺陷。于是,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发现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包括以下的
技术实现思路
。I.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含有具有由下述式(I)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酰胺酸酯、具有由下述式(2)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酰胺酸以及有机溶剂,所述聚酰胺酸酯的重均分子量小于所述聚酰胺酸的重均分子量。化I权利要求1.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含有具有由下述式(I)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酰胺酸酯、具有由下述式(2)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酰胺酸以及有机溶剂,所述聚酰胺酸酯的重均分子量小于所述聚酰胺酸的重均分子量,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以聚酰胺酸酯的含量/聚酰胺酸的含量的质量比计,所述聚酰胺酸酯的含量和聚酰胺酸的含量为1/9 9/1。3.如所述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酸酯和聚酰胺酸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有机溶剂为O. 5 15质量%。4.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酸酯的重均分子量比所述聚酰胺酸的重均分子量小1000 100000。5.如权利要求I 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式(I)和式(2)中的X1和X2分别独立地为选自由下述式表示的结构的至少I种, 化26.如权利要求I 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中的Y1为选自由下述式表示的结构的至少I种, 化37.如权利要求I 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式(2)中,Y2为选自由下述式表示的结构的至少I种, 化48.液晶取向膜,将权利要求I 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涂布并烧成而制得。9.液晶取向膜,对将权利要求I 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涂布并烧成而得到的被膜照射经偏振的放射线而制得。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液晶取向膜表面的细微凹凸减少、液晶取向性提高的同时电特性也得以改善、可靠性提高了的液晶取向剂。所述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含有具有由下述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酰胺酸酯、具有由下述式(2)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酰胺酸以及有机溶剂,所述聚酰胺酸酯的重均分子量小于所述聚酰胺酸的重均分子量,在式(1)以及式(2)中,X1和X2分别独立地为4价的有机基团,Y1和Y2分别独立地为2价的有机基团,R1为碳数1~5的烷基,A1和A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10的烷基、链烯基或炔基。文档编号C08G73/10GK102893208SQ20118002405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5日专利技术者作本直树, 饭沼洋介, 长尾将人, 野口勇步 申请人: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作本直树饭沼洋介长尾将人野口勇步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