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上盖、下盖以及连接上盖和下盖的铰接结构,下盖设有收容口。铰接结构包括固定底座、翻转底座、第一铰链板、第二铰链板及弓形弹簧。固定底座固定安装于下盖并邻近收容口,翻转底座固定安装于上盖,第一铰链板活动连接于固定底座和翻转底座之间,第二铰链板与固定底座、第一铰链板和翻转底座共同形成首尾相连的四连杆结构。弓形弹簧弹性连接第二铰链板和固定底座之间。当外力作用于上盖时,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相对固定底座旋转,弓形弹簧受拉伸变形。在弓形弹簧收缩并带动翻转底座完成自动开启和闭合动作,从而上盖的完全开启和闭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之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结构具可靠性,且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尤其是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铰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诸如翻盖手机及掌上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装置,通常采用铰链结构连接上盖和下盖。上盖可向下折叠以便携带,或者将上盖打开以与下盖形成一定角度以便于使用者可选择适当的视角。而且这种铰链结构设有翻盖驱动结构,以实现上盖的开启和闭合。然而,如何提高驱动结构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一直是业界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需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具高可靠性及较长使用寿命的铰接结构。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上盖、下盖以及连接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铰接结构,所述下盖设有收容口。所述铰接结构包括固定底座、翻转底座、第一铰链板、第二铰链板及弓形弹簧。所述固定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盖并邻近所述收容口,所述翻转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上盖,所述第一铰链板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和所述翻转底座之间,以及第二铰链板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和所述翻转底座之间,并与所述固定底座、第一铰链板和翻转底座共同形成首尾相连的四连杆结构。所述弓形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第二铰链板和所述固定底座之间。其中,当外力作用于所述上盖时,所述第一铰链板和所述第二铰链板相对所述固定底座旋转,所述弓形弹簧受拉伸变形,当所述弓形弹簧拉伸至最大变形量时,所述上盖位于预开位置。当所述上盖越过所述预开位置后,所述弓形弹簧收缩并带动所述第二铰链板继续相对所述固定底座旋转,并使所述弓形弹簧与所述第二铰链板的连接处收容于所述收容口中,从而使得所述上盖相对所述下盖完全打开。优选地,所述固定底座包括第一固定板以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盖,所述第一固定板之两个相对的边缘分别朝所述第一固定板之同一侧折弯卷曲以形成第一轴孔及第二轴孔,所述第一铰链板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之两个相对的边缘分别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板之同一侧折弯卷曲以形成第一轴孔及第五轴孔,利用销轴插入相互配合的所述第一铰链板之第一轴孔及所述固定底座之第一轴孔中,以将所述第一铰链板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优选地,所述翻转底座包括第二固定板以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盖,所述第二固定板之两个相对的边缘分别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之同一侧折弯卷曲形成第四轴孔及第五轴孔,利用所述销轴插入相互配合的所述第一铰链板之第五轴孔及所述翻转底座之第五轴孔中,以将所述第一铰链板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翻转底座的一端。优选地,所述第二铰链板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之两个相对的边缘分别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板之同一侧折弯卷曲形成第二轴孔及第四轴孔,利用所述销轴插入相互配合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之第二轴孔及所述固定底座之第二轴孔中,以将所述第二铰链板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的另一端,利用所述销轴插入相互配合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凳第四轴孔及所述翻转底座之第四轴孔中,以将所述第二铰链板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翻转底座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固定底座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共面的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邻近所述第一轴孔的一侧折弯卷曲形成第三轴孔,所述第一调节板突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边,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之间,所述第三轴孔与所述弓形弹簧配合以将所述弓形弹簧弹性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优选地,所述固定底座之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和第三轴孔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二铰链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共面的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折弯卷曲形成第六轴孔,形成所述第六轴孔的卷曲方向与形成所述第二铰链板之第二轴孔的卷曲方向相反,所述第六轴孔与所述弓形弹簧配合,以将所述弓形弹簧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板。·优选地,所述第二铰链板设有收容槽以收容所述弓形弹簧,所述收容槽自所述第二连接板延伸至所述第二调节板并与所述第六轴孔相通,所述弓形弹簧的一端穿过所述收容槽以与所述第六轴孔配合,并将所述销轴插入所述第六轴孔中以连接所述弓形弹簧与所述第二调节板。优选地,所述第二铰链板之第二轴孔、第四轴孔及第六轴孔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由一体成型而制成,并形成大致L型。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采用铰接结构连接上盖和下盖,以使上盖的翻转及滑动。所述铰接结构由首尾相连的固定底座、第一铰链板、翻转底座及第二铰链板,以提高可靠度。同时,利用弓形弹簧弹性连接第二铰链板及固定底座以为铰接结构提供回复力。推动上盖,通过翻转底座带动整个铰接结构运动,以使弓形弹簧变形,接着在弓形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使翻转底座完成自动开启和闭合动作,以实现上盖的开启和闭合。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闭合状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之铰接结构的开启状态图。图3为图2所示之铰接结构的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之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移除上盖时,铰接结构的安装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之一种实施方式中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预开启状态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一种实施方式中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完全开启状态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子装置 100下盖20收容口25上盖40铰接结构60固定底座62第一固定板620第一固定孔621第一轴孔622、662第一调节板625第二轴孔624、6别第三轴孔626翻转底座64 第二固定板 640第二固定孔641第四轴孔642、686第五轴孔644、664 第一铰链板66第一连接板660第二铰链板68第二连接板680第一表面681第二调节板682第二表面683收容槽685第六轴孔688弓形弹簧69卷孔690销轴80预开角度A打开角度A’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闭合状态图。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下盖20、上盖40以及连接上盖40和下盖20的铰接结构6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为翻盖手机及掌上电脑等,但不限于此。推动上盖40,在铰接结构60的驱动下,上盖40相对下盖20滑动并翻转以打开上盖40。铰接结构60包括固定底座62、翻转底座64、第一铰链板66、第二铰链板68及弓形弹簧69。固定底座62固定安装于下盖20,翻转底座64固定安装于上盖40。第一铰链板66活动连接于固定底座62和翻转底座64之间,第二铰链板68活动连接于固定底座62和翻转底座64之间,并与固定底座62、第一铰链板66和翻转底座64共同形成首尾相连的四连杆结构。弓形弹簧69弹性连接第二铰链板68和固定底座62。图2为所述铰接结构60的开启状态图,图3为图2所示之铰接结构60的分解图。固定底座62固定安装于下盖20,包括第一固定板620及与第一固定板620共面的第一调节板625,并设有第一轴孔622、第二轴孔624及第三轴孔626。第一固定板620为大致平板结构并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621,利用紧固件(如螺丝、螺钉或者螺栓等)穿过第一固定孔621以将第一固定板620锁固于下盖20,并使第一调节板625邻近下盖20之收容口 25处。第一轴孔622和第二轴孔624分别通过第一固定板620之两个相对的边缘朝向第一固定板620之同一侧折弯卷曲形成。第一调节板625突设于第一固定板620的侧缘,且位于第一轴孔622和第二轴孔624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上盖、下盖以及连接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铰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设有收容口,所述铰接结构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盖并邻近所述收容口;翻转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上盖;第一铰链板,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和所述翻转底座之间;第二铰链板,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和所述翻转底座之间,并与所述固定底座、第一铰链板和翻转底座共同形成首尾相连的四连杆结构;以及弓形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第二铰链板和所述固定底座之间;其中,当外力作用于所述上盖时,所述第一铰链板和所述第二铰链板相对所述固定底座旋转,所述弓形弹簧受拉伸变形,当所述弓形弹簧拉伸至最大变形量时,所述上盖位于预开位置;当所述上盖越过所述预开位置后,所述弓形弹簧收缩并带动所述第二铰链板继续相对所述固定底座旋转,并使所述弓形弹簧与所述第二铰链板的连接处收容于所述收容口中,从而使得所述上盖相对所述下盖完全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敬振,杨任秀,郑兆元,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