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板模块包含内装件与外观件,其中外观件与内装件卡合。内装件包含内板体、卡槽及卡扣件。卡槽设置于内板体的一端部。卡扣件设置于该内板体的相对另一端部,卡扣件具有弹性臂与卡扣部。卡扣部连接于弹性臂。外观件包含外板体、旋转卡件及卡合部。旋转卡件设置于外板体的一端部,旋转卡件可转动地卡合于卡槽,使得外板体能够以旋转卡件为轴心旋转。卡合部设置于内板体的另一端部,卡合部具有两个限位部与槽体,槽体扣合卡扣部,且卡扣部卡合于两个限位部之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板模块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面板模块,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便于拆卸的面板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轻薄、省电及可携带式的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及笔记本电脑等。其中液晶显示面板所具有的轻薄特性亦逐渐地将传统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取而代之,另外面板结构也进一步应用在智能型手机当中或是其它产品中。而一般在制造面板的过程中,作为面板的外壳体的拆装皆必须加入防摔坏的设计以保护面板结构。另外,在制造组装面板或是电子产品的面板需要检修时,常须进行拆卸后再次组装的动作。但目前面板的组合方式通常是使用黏贴结合方式。然而,使用黏贴结合方式的面 板在两件外壳拆卸时可能会造成外观的破坏变形,并且再度结合时可能会因黏度不足而影响到结合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面板模块,以方便拆卸。本技术提供的面板模块包含内装件与外观件,其中外观件与内装件卡合。内装件包含内板体、卡槽及卡扣件。卡槽设置于内板体的一端部。卡扣件设置于内板体的另一端部,卡扣件具有弹性臂与卡扣部,卡扣部连接于弹性臂。外观件包含外板体、旋转卡件及卡合部。旋转卡件设置于外板体的一端部,旋转卡件可转动地卡合于卡槽,使得外板体能够以旋转卡件为轴心旋转。卡合部设置于内板体的另一端部,卡合部具有两个限位部与槽体,槽体与卡扣部扣合,且卡扣部卡合于两个限位部之间。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外观件还包含多个扣合件,多个扣合件分别设置于外板体的两侧边,内板体还包含多个扣合槽,多个扣合槽分别设置于内板体的两侧边,多个扣合槽分别与多个扣合件一一对应扣合。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扣合件的个数为偶数。在本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每一扣合件具有凸条,每一凸条插设固定于每一扣合槽内。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卡扣件的卡扣部进一步包含卡勾,卡勾钩设地固定于槽体内。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两个限位部与槽体形成U形容置空间。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旋转卡件两端部各延伸一用以卡合卡槽的圆柱。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卡槽为圆弧形滑槽。本技术的面板模块采用了弹性臂的结构,在内装件的卡扣部与外观件的槽体扣合后,可通过按压弹性臂的方式来解除面板的卡扣状态,从而方便拆卸面板,且面板重新再度组装时,不会造成面板的形变与影响到结合的强度,因此可重复拆卸与组装。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附图的说明如下图I是依照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面板模块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的内装件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图I所示的外观件的外观示意图。图4是图I所示的面板模块组合后的侧视图。图5是图I所示的面板模块组合后沿5-5’剖面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I所示的面板模块组合后沿6-6’剖面线的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 :面板模块122 :外板体110:内装件124:旋转卡件112:内板体124a:圆柱114:卡槽125 :卡合部115:卡扣件126:限位部116:弹性臂127 :槽体117:卡扣部128 :扣合件117a:卡勾128a:凸条118:解除件Al :轴线119:扣合槽D:方向120 :外观件5-5’ 剖面线6-6’ 剖面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技术的精神,如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在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技术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请参照图1,其是依照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面板模块100的外观示意图。如图I所示,一种面板模块100包含内装件110与外观件120,其中外观件120与内装件110卡合组装后,可作为一般面板使用。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图2是图I所示的内装件110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图I所示的外观件120的外观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内装件110具有内板体112、卡槽114及卡扣件115。内板体112的一端部设置卡槽114,内板体112的另一端部设置卡扣件115,卡扣件115具有弹性臂116与卡扣部117,卡扣部117连接于弹性臂116。内装件110可利用卡扣件115的卡扣部117与外观件120卡合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方便使用者按压弹性臂116,内装件110还可包含解除件118,解除件118连接弹性臂116并自卡扣部117向外延伸,以一固定方向移动解除件118可解除卡扣件115的扣合状态。其中,弹性臂116、卡扣部117以及解除件118可为一体成型制作,本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外观件120具有外板体122、旋转卡件124及卡合部125。外板体122的一端部设置旋转卡件124,旋转卡件124可转动地卡合于卡槽114,使得外板体122能够以旋转卡件124为轴心旋转,卡合后的旋转卡件124可沿一轴线Al带动外板体122旋转。内板体112的另一端部设置卡合部125,卡合部125具有两个限位部126与槽体127,其中槽体127可扣合卡扣件115的卡扣部117,且卡扣部117卡合于两个限位部126之间,使卡扣部117固定在一固定方位且无法任意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卡件124两端部各延伸用以卡合卡槽114的圆柱124a。且因卡槽114为圆弧形滑槽,因此旋转卡件124卡合卡槽114后可利用圆柱124a沿弧形轨道滑动旋转以带动外板体122旋转。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26与槽体127形成U形容置空间,可用以使卡扣部117滑入限位部126与槽体127所形成的U形容置空间,进而使卡扣部117与槽体127卡合并且卡扣部117的两侧经限位部126限位固定,使卡扣部117卡合槽体127后稳固不松脱。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因应卡扣部117的形状设计相对应的限位部126以限制固定卡扣部117的位置。另外,外观件120可进一步包含多个扣合件128,多个扣合件128分别设置于外板体122的两侧边。而内板体112进一步包含多个扣合槽119,扣合槽119分别设置于内板体112的两侧边,扣合槽119可分别与扣合件128扣合固定,以加强固定外观件120与内装件110,增加面板模块100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扣合件128具有凸条128a,利用每一凸条128a可插设固定于每一扣合槽119内。另外,本实施例的扣合件128的个数为偶数,并且可沿外观件120长度方向上的轴线呈对称分布。请参照图4,其是图I所示的面板模块100组合后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当外观件120的旋转卡件124卡合内装件110的卡槽114后,旋转卡件124卡合固定于卡槽114上且使得外板体122以旋转卡件124为轴心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卡件124两端部各延伸用以卡合卡槽114的圆柱124a。且因卡槽114为圆弧形滑槽,所以旋转卡件124卡合卡槽114后可利用圆柱124a沿弧形轨道滑动旋转以带动外板体122旋转。外观件120可利用沿轴线A1的旋转以盖合内装件110,再进一步利用卡合件115与卡合部125卡合固定,或是当外观件120与内装件110解除卡合关系后,外观件120可利用沿轴线A1的旋转而离开内装件110。请参照图5,其是图I所示的面板模块100组合后沿5-5’剖面线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内装件,包含:内板体;卡槽,设置于所述内板体的一端部;以及卡扣件,设置于所述内板体的另一端部,所述卡扣件具有弹性臂与卡扣部,所述卡扣部连接于所述弹性臂;以及外观件,与所述内装件卡合,所述外观件包含:外板体;旋转卡件,设置于所述外板体的一端部,所述旋转卡件可转动地卡合于所述卡槽,使得所述外板体能够以所述旋转卡件为轴心旋转;以及卡合部,设置于所述内板体的另一端部,所述卡合部具有两个限位部与槽体,所述槽体与所述卡扣部扣合,且所述卡扣部卡合于所述两个限位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鑫,
申请(专利权)人:永硕联合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