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传统金属管的连铸中,液态金属与现有的结晶器内壁接触,导致了管内壁的各种缺陷,而且只能连铸大直径的管材。小直径的管材只能通过进一步的轧制来制造,能源消耗较大。本专利技术是基于金属凝固原理,通过调整拉管过程中的控制参数来连铸一定壁厚的管材的。采用上引式铸管,取消了内芯模,利用电磁场约束和推动液体金属,使之成柱状,从而提高了管内壁质量,并可近终形连铸小直径的管材(小于φ100mm),从而节约了大量能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结晶器内为螺旋形的冷却水道,连铸过程中使结晶器和管材做相对转动,并结合电磁力的作用使铸管周向均匀冷却,控制连铸时的拉速、熔池中金属液位以及金属液温度等参数,便可连续地铸出金属管。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附图说明图1给出。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图。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结构为牵拉轧辊2、旋转平台3、结晶器4、冷却水道16、分离环7和电磁线圈9。冷却水道16为螺旋形,位于结晶器4的内部,分离环7位于结晶器4的下沿,结晶器的外侧是电磁线圈9。金属液10从中间包12经过水口11,通过连通器6,自结晶器4的下口进入结晶器内,与结晶器的内壁接触,开始凝固;此时,由高频电源5给保护套8内的感应线圈9加电,对结晶器内的金属液施以电磁场作用;经过一定时间,当结晶器内金属液的凝固层达到一定的厚度,即所需的管壁厚度时,操纵设备(由电机15带动轧辊2),使引锭头按预定速度向上移动,牵引凝壳脱离液面,同时电机13通过传动链14带动旋转平台3使管子和结晶器做相对转动。芯部未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无芯模上引式电磁连续铸管方法。其特征在于: 1上引式的连续铸造管; 2连铸结晶器内无内芯模; 3连铸过程中对结晶器内金属液施以电磁场作用,使液体金属受到约束、搅拌、振动; 4连铸过程中使金属管和结晶器做相对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忠鸣,方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上大众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