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制绒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太阳能电池片置于去损伤层槽体中以去除其表面的损伤层;将太阳能电池片从去损伤层槽体中取出后对其进行第一次去离子水喷淋,直至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放入第一溢流漂洗槽中;将太阳能电池片置于制绒槽体中对其表面进行制绒;将太阳能电池片从制绒槽体取出后对其进行第二次去离子水喷淋,直至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放入第二溢流漂洗槽中;将太阳能电池片置于酸性槽体中进行脱水及去除金属离子;将太阳能电池片从酸性槽体中取出后对其进行第三次去离子水喷淋,直至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放入第三溢流漂洗槽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制绒方法,可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外观合格率及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制作工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也称光伏电池,是一种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由于它是绿色环保产品,不会引起环境污染,而且是可再生资源,所以在当今能源短缺的情形下,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新型能源。目前,太阳能电池片的制造工艺已经标准化,其主要步骤如下·I.制绒通过化学反应使原本光亮的硅片表面(包括正面和背面)形成凸凹不平的结构以延长光在其表面的传播路径,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片对光的吸收效率。2.扩散制结P型硅片在扩散后表面变成N型,形成PN结,使得硅片具有光伏效应。扩散的浓度、深度以及均匀性直接影响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性能,扩散进杂质的总量用方块电阻来衡量,杂质总量越小,方块电阻越大。3.周边刻蚀该步骤的目的在于去掉扩散制结时在硅片边缘形成的将PN结两端短路的导电层。4.沉积减反射膜目前主要有两类减反射膜,氮化硅膜和氧化钛膜,主要起减反射和钝化的作用。5.印刷电极。6.烧结使印刷的电极与硅片之间形成合金。在太阳能电池片的主要制造工艺中,制绒工艺是第一步工艺,其作用是去除硅片表面的损伤层,以及在其表面形成良好的绒面,增加对光的吸收,同时保证后续的扩散制结、沉积减反射膜等工艺,进而保证丝网烧结后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所以经过制绒工艺后的硅片表面绒面的大小、形态、均匀度以及硅片表面的光亮程度对整个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和其最终转换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有技术中,在制绒过程中,时常出现盛装液体的槽体的槽盖不能及时打开,运送花篮的机械臂故障停止等现象,这就会导致硅片表面存在残留的药液或者由于水分自然蒸发留下的水印,这对后面的生产工艺造成很大影响,更制约着最终形成的太阳能电池片的外观合格率及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解决制绒后硅片表面残留药液或水印的问题,从而可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外观合格率及光电转换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该方法包括将太阳能电池片置于去损伤层槽体中以去除其表面的损伤层;将太阳能电池片从去损伤层槽体中取出后对其进行第一次去离子水喷淋,直至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放入第一溢流漂洗槽中;将太阳能电池片置于制绒槽体中对其表面进行制绒;将太阳能电池片从制绒槽体取出后对其进行第二次去离子水喷淋,直至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放入第二溢流漂洗槽中;将太阳能电池片置于酸性槽体中进行脱水及去除金属离子;将太阳能电池片从酸性槽体中取出后对其进行第三次去离子水喷淋,直至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放入第三溢流漂洗槽中。优选的,上述方法中,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第一次去离子水喷淋时,所述去离子水的温度为60 70°C。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第二次去离子水喷淋时,所述去离子水的温度为65 75°C。优选的,上述方法中,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第三次去离子水喷淋时,所述去离子水的温度为20 25°C。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所述酸性槽体内盛装有氢氟酸溶液和/或盐酸溶液。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一溢流漂洗槽、第二溢流漂洗槽和第三溢流漂洗槽中均盛装有温水。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所述温水的温度为35 55°C。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在将太阳能电池片从去损伤层槽体中取出后对其进行第一次去离子水喷淋,直至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放入第一溢流漂洗槽中;在将太阳能电池片从制绒槽体取出后对其进行第二次去离子水喷淋,直至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放入第二溢流漂洗槽中;在将太阳能电池片从酸性槽体中取出后对其进行第三次去离子水喷淋,直至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放入第三溢流漂洗槽中;因此,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增加三次去离子水喷淋,从而可清洗掉太阳能电池片表面所残留的药液或者由于水分自然蒸发留下的水印,从而可使得制绒后太阳能电池片表面较为清洁,最终可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外观合格率及光电转换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的流程示意图;图2和图3均为采用现有工艺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制绒后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显微照片;图4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制绒后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显微照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参考图1,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I :将太阳能电池片置于去损伤层槽体中以去除其表面的损伤层。太阳能电池片被置于去损伤层槽体中时是以花篮为盛装载体的,以下各步骤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均以花篮为盛装载体,所述花篮通过与之相连的机械臂的运转进而实现将·太阳能电池片置于指定的槽体内。本专利技术中在与花篮相连的机械臂上设置有自动喷淋装置,所述自动喷淋装置可对花篮内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行去离子水(DI)喷淋,喷淋的时间可以人为控制。步骤S2 :将太阳能电池片从去损伤层槽体中取出后对其进行第一次去离子水喷淋,直至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放入第一溢流漂洗槽中。当太阳能电池片在去损伤层槽体中放置一定时间后,通过机械臂的运转将与之相连的花篮从所述去损伤层槽体中提出,提出之后关闭所述去损伤层槽体的槽盖,然后开启所述机械臂上的自动喷淋装置,对花篮内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第一次去离子水喷淋,且进行第一次去离子水喷淋时所述去离子水的温度应控制在60 70°C之间。继续运行所述机械臂,使机械臂带动花篮移动至第一溢流漂洗槽旁,此时关闭所述机械臂上的自动喷淋装置,停止对花篮内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第一次去离子水喷淋,接着运行机械臂将花篮放入第一溢流漂洗槽中,对花篮内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第一次漂洗。所述第一溢流漂洗槽中盛装有温度为35 55°C的温水。步骤S3 :将太阳能电池片置于制绒槽体中对其表面进行制绒。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第一次漂洗后,通过机械臂的运转将花篮移动至制绒槽体中对花篮内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行表面制绒。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可以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也可以为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当其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时,所述制绒槽体中盛装有碱性溶液,例如包含氢氧化钠、异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当其为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时,所述制绒槽体中盛装有酸性溶液,例如包含硝酸、氢氟酸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步骤S4 :将太阳能电池片从制绒槽体取出后对其进行第二次去离子水喷淋,直至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放入第二溢流漂洗槽中。当太阳能电池片在制绒槽体中制绒的时间达到特定要求时,通过机械臂的运转将盛装有太阳能电池片的花篮从制绒槽体中提出,提出之后关闭所述制绒槽体的槽盖,然后开启所述机械臂上的自动喷淋装置,对花篮内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第二次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制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太阳能电池片置于去损伤层槽体中以去除其表面的损伤层;将太阳能电池片从去损伤层槽体中取出后对其进行第一次去离子水喷淋,直至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放入第一溢流漂洗槽中;将太阳能电池片置于制绒槽体中对其表面进行制绒;将太阳能电池片从制绒槽体取出后对其进行第二次去离子水喷淋,直至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放入第二溢流漂洗槽中;将太阳能电池片置于酸性槽体中进行脱水及去除金属离子;将太阳能电池片从酸性槽体中取出后对其进行第三次去离子水喷淋,直至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被放入第三溢流漂洗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立明,
申请(专利权)人:浚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