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1158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将入射的光线向光源颗粒之间暗区内反射,增加光源颗粒之间暗区的亮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光源,光源包括复数个光源颗粒,靠近光源的导光板底面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复数个微结构突起,微结构突起设置有两个面向光源颗粒之间暗区的侧面,侧面涂覆有高反射率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装置在电视、电脑、显示器、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显示装置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光效、低辐射、低功耗、轻薄化已经成为显示装置的研究方向。显示装置主要由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构成,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足够亮度和高均匀性的照明,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作为背光模组中最常见的一种应用方式,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一般将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使光线从侧面进入导光板并在其内部不断发散,进而在导光板的出射面形成均匀出射光,为显示装置提供照明所用的光线。而光源则较多的采用了发光二极管,因其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环保 无污染等特点,逐渐代替了传统所使用的冷阴极荧光灯管。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发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发光二极管光源是由复数个光源颗粒组成的,每个光源颗粒均存在特定形状以及特定发射角度,因此在光源颗粒之间会产生暗区,即产生光照亮度不足的现象,进而导致了导光板内光线分布的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将光源入射的光线向两侧反射,增加光源颗粒之间暗区的亮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复数个光源颗粒,靠近光源的所述导光板底面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复数个微结构突起,所述微结构突起设置有两个面向所述光源颗粒之间暗区的侧面,所述侧面涂覆有高反射率材料。所述微结构突起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底面的内侧面,且靠近每个所述光源颗粒的区域内。所述微结构突起的形状为三棱柱、三棱锥、四棱柱、四棱锥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微结构突起面向所述光源颗粒之间暗区的两个所述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60。 -120。。所述微结构突起之间的间距为O. 1mm。所述微结构突起的底面边长为O. 05mm,所述微结构突起的高度为O. 03mm。所述微结构突起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排布方式为20行20列排布。所述微结构突起通过激光镭射工艺或者钢模注塑工艺形成。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导光板。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导光板底面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复数个微结构突起,在微结构突起上设置有两个面向光源颗粒之间暗区的侧面并在侧面上涂覆高反射率材料,使得光线向光源颗粒之间的暗区反射,从而改善了导光板内光线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微结构突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微结构突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微结构突起的结构示意图之三;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光源颗粒;2、导光板;3、微结构突起。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将光源入射的光线向两侧反射,增加光源颗粒之间暗区的亮度。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专利技术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描述方便本专利技术使用了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底面”、“内侧面”等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关系。除了图中描述的方位外,空间关系术语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的方位。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空间关系术语只是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并不用做限制用语。下面结合下述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做详细描述。如图I所不,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2,导光板2的一侧设置有光源,光源包括复数个光源颗粒1,靠近光源的导光板2底面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复数个微结构突起3,微结构突起3设置有两个面向光源颗粒I之间暗区的侧面,侧面涂覆有高反射率材料。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光源可以位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侧面,当然此时微结构突起相应的设置在靠近光源的导光板底面的内侧面。所述暗区形成在导光板上,位于相邻光源颗粒之间。如图I所示,光源颗粒I位于导光板2的一侧,当光源颗粒I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2后,光线会在导光板2内部进行传播。当光线照射到设置在导光板2底面内侧面上的微结构突起3时,微结构突起3设置有两个面向光源颗粒I之间暗区的侧面,侧面上还涂覆有高反射率材料,微结构突起3会将光线向光源颗粒I之间的暗区内反射,使得光线可以进入光源颗粒I之间的暗区。因此,导光板内光线分布的更加均匀,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O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微结构突起3设置于导光板2底面的内侧面,且靠近每个光源颗粒I的区域内,即在光源颗粒之间的暗区内可以不设置微结构突起3,只在靠近光源颗粒的区域内设置此微结构突起3。微结构突起3通过与光源颗粒I配合而将光线反射到暗区中去,而光源颗粒I存在着特定形状以及特定发射角度,因此将微结构3设置于靠近每个光源颗粒I的区域内,可使微结构3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故而本实施例为最优的选择。进一步的,微结构突起3的形状可以为三棱柱、三棱锥、四棱柱、四棱锥中的任意一种。当然,微结构突起形成的微结构阵列可以为上述任意一种的排列,也可以为其中任意组合的排列。微结构突起3面向光源颗粒之间暗区的两个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60° -120°。两个侧面与导光板底面内侧面的夹角与光源颗粒的发光角度及光源颗粒之间 的距离等因素相关,需要根据多种因素确认,在此不作限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微结构突起3的形状为三棱柱,微结构突起3面向光源颗粒之间暗区的两个侧面夹角为60°。由于微结构突起3的两个侧面均涂覆有高反射材料,当光线照射到微结构突起3时会被反射进暗区内,因此使得导光板内光线分布的更加均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微结构突起3的形状为三棱柱,微结构突起3面向光源颗粒之间暗区的两个侧面夹角为120°。同样,由于微结构突起3的两个侧面均涂覆有高反射材料,当光线照射到微结构突起3时会被反射进暗区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当微结构突起面向光源颗粒之间暗区的两个侧面的夹角发生改变时,仅改变了反射光线的位置,而都起到了将光线反射到暗区内从而提高暗区亮度的作用,因此,对微结构突起两个侧面夹角参数的描述仅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和选择以完成上述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参数的设定和选择,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中所列出的情况仅为较优的情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微结构突起3的形状为三棱锥。此外,微结构突起的形状还可为四棱柱、四棱锥等导光板中常用的微结构形状,在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复数个光源颗粒,其特征在于,靠近光源的所述导光板底面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复数个微结构突起,所述微结构突起设置有两个面向所述光源颗粒之间暗区的侧面,所述侧面涂覆有高反射率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丹马青周昊雷嗣军池海李友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