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铸钢鞋模浇铸工艺及其设备,其浇铸工艺采用浇包与高频感应炉合二为一的浇铸工艺。其设备采用炉膛中在近炉嘴的左半圆为悬空芯柱,芯柱近炉嘴处为一圆柱空孔,圆柱孔通过炉底与炉子右半圆空腔连通,炉膛底部有一测漏装置,炉膛中部外围通过云母绝缘后绕上感应线圈,炉子外部制成方形钢窝状。采用炉包合二为一的浇铸工艺可克服因转包而导致钢液温度不稳定和倒入浇包后所产生新的溶渣,从而提高模具铸造的质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钢熔炼浇铸工艺及其设备。传统的铸钢熔炼浇铸工艺一般都采用高频感应炉熔炼,而后将钢液倒入浇包,最后浇铸模具,这种熔炼浇铸工艺的缺点在于因转包而导致钢液温度不易控制和钢液倒入浇包后又产生新的溶渣,因此,也容易产生渣孔和气孔,影响了模具铸造的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在炉咀处采用浇包式结构,炉膛可挡渣,使炉、包合二为一的特殊感应炉。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完成的其鞋模浇铸工艺采用浇包与高频感应炉合二为一的浇铸工艺。鞋模浇铸设备采用炉、包合二为一的特殊感应炉,其炉膛中在近炉咀的左半圆为悬空非铁磁性合金芯柱,芯柱内为干式耐火材料填充,芯柱近炉咀处为一圆柱空孔,圆柱空孔通过炉底与炉子右半圆空腔连通,炉膛底部有一测漏装置,炉膛外部也采用非铁磁性合金板固定,炉咀两侧边采用湿式耐火材料填充,中部与底部采用干式耐火材料填充,炉膛中部外围通过云母石棉板隔离绝缘后缠绕上感应线圈,并通过耐高温水泥填充支撑固定,炉子外部用铁板制成方形钢窝状。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炉、包合二为一的特殊感应炉及工艺可克服因转包而导致钢液温度不易控制和钢液倒入浇包后所产生新的溶渣,提高了钢液的熔炼质量;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新工艺之后还克服了传统铸钢熔炼工艺中缺点,可使渣孔和气孔率大幅减少,提高了模具铸造的质量,从而改善了铸件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炉子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浇管砂箱主视图。图4为图3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陶瓷浇管主视图。图6为图5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浇管与浇管砂箱主视图。图8为图7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底模与铝质冷铁组合主视图。图10为图9局部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上模主视图。图12为图11剖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上模后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砂箱浇管及鞋芯陶模组合主视图。图15为图14俯视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鞋模浇铸总成主视图。图17为图16俯视图。图中1为炉咀,2为芯柱,3为炉膛,4为云母石棉板,5为感应线圈,6为耐高温水泥,7为炉外部,8为测漏装置,9陶模板,10铝质冷铁,11保温冒口,12鞋型。现结合图面进一步祥细说明实施例该鞋模浇铸工艺采用浇包与高频感应炉合二为一的浇铸工艺。鞋模浇铸设备采用炉、包合二为一的特殊感应炉,其炉膛中在近炉咀的左半圆为悬空非铁磁性合金芯柱,芯柱内为干式耐火材料填充,芯柱近炉咀处为一圆柱空孔,圆柱空孔通过炉底与炉子右半圆空腔连通,炉膛底部有一测漏装置,炉膛外部也采用非铁磁性合金板固定,炉咀两侧边采用湿式耐火材料填充,中部与底部采用干式耐火材料填充,炉膛中部外围通过云母石棉板隔离绝缘后缠绕上感应线圈,并通过耐高温水泥填充支撑固定,炉子外部用铁板制成方形钢窝状。熔炼时先依模具材料要求使用成分稳定的钢板边角料,并经表面除杂质,除锈处理,熔炼过程下料均匀,熔汤温度控制在初始温度,避免造成高温过氧化现象,当钢液满炉后,加入硅铁等铁合金,调整至所要求成分,迅速升温至脱氧温度,进行终脱氧处理,与此同时,炉前进行合箱,并将合箱后之铸型运输专用车送至炉前,控制钢液温度至浇铸温度,清除熔渣,用高纯氩气覆盖钢液表面,同时倾炉浇注。由于炉内有一芯柱可起到挡渣作用,同时采用炉、包合二为一的特殊感应炉,并用铸型运输专用车后能较好地控制钢液温度,提高了钢液的熔炼质量。鞋模制作工艺一.造型、制芯鞋模外形采用呋喃树脂砂造模,鞋芯采用陶模制作,根据鞋模外形尺寸选用合适的专用砂箱,分别制作浇注系统模、底模和上模。1.浇注系统模制作依据鞋模宽度,选用尺寸适当之砂箱(如图3、图4)和陶瓷浇管(如图5、图6),将砂箱与浇管按图7、图8所示组合,陶管与砂箱相对位置确定后,将型砂加入砂箱并紧实,待砂型硬化后,用专用围板制作行腔表面层陶模,浇注系统模制作完成。2.底模制作依据模具长、宽尺寸选用合适的底模专用砂箱和铝质冷铁按图9、图10所示组合,加入型砂紧实,底模制作完成。3.上模制作依据模具尺寸将保温冒口和铝质冷铁按图13所示放置于平面模板上,并与上模专用砂箱准确定位,加入型砂,紧实,硬化后在型腔表面上涂上高温涂料(醇基为宜)上模制作完成。二.拼模(如图14、图15所示)将造好的底模放在车间内水平地面上,工作面朝上,并使它处于水平状态(铝质冷铁朝上)把制好的浇注系统模抬到底模上,处于前端位置,浇口朝向后端,并将它与底模锁紧,将鞋型砂芯摆放在底模上,鞋形后跟朝向浇口,底模的铝质冷铁处于砂芯正下方,用预先制好的陶模围板制作型腔,陶模板之外两边用铁条(高度不超过陶模板)后边用水玻璃自硬砂围起,铁条上方用水玻璃砂补高至与陶模板平,分模面涂上涂料,下模组合完成。将组合好的砂模用吊车吊到浇注车上,待合模。三.合模、浇注(如图16、图17)在钢液熔炼末期,出炉前20分钟,用瓦斯喷火枪焙烧陶模砂芯至砂芯呈暗红色,并保持这一状态,当熔汤处理好后,迅速合模,并用“C”形锁箱夹锁紧上、下模,将砂型送到熔炉前浇注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鞋模浇铸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浇包与高频感应炉合二为一的浇铸工艺。2.一种鞋模浇铸设备,包括高频感应炉,其特征在于炉膛中在近炉咀的左半圆为悬空非铁磁性合金芯柱,芯柱内为干式耐火材料填充,芯柱近炉咀处为一圆柱空孔,圆柱空孔通过炉底与炉子右半圆空腔连通,炉膛底部有一测漏装置,炉膛外部也采用非铁磁性合金板固定,炉咀两侧边采用湿式耐火材料填充,中部与底部采用干式耐火材料填充,炉膛中部外围通过云母石棉板隔离绝缘后缠绕上感应线圈,并通过耐高温水泥填充支撑固定,炉子外部用铁板制成方形钢窝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铸钢鞋模浇铸工艺及其设备,其浇铸工艺采用浇包与高频感应炉合二为一的浇铸工艺。其设备采用炉膛中在近炉嘴的左半圆为悬空芯柱,芯柱近炉嘴处为一圆柱空孔,圆柱孔通过炉底与炉子右半圆空腔连通,炉膛底部有一测漏装置,炉膛中部外围通过云母绝缘后绕上感应线圈,炉子外部制成方形钢窝状。采用炉包合二为一的浇铸工艺可克服因转包而导致钢液温度不稳定和倒入浇包后所产生新的溶渣,从而提高模具铸造的质量。文档编号B22D23/00GK1311068SQ00114398公开日2001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2日专利技术者林益民 申请人:林益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模浇铸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浇包与高频感应炉合二为一的浇铸工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林益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