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缝制装置,其校正由设置场所的地板凹凸状态引起的框架歪斜的影响使缝制的位置精度变差。其由下述单元构成:预设置装置,其使布端对齐而保持缝制物,将缝制物向传递位置输送;辅助夹紧机构,其暂时保持向传递位置输送的缝制物;输送体,其在传递位置保持缝制物并将其向缝纫机的纽扣孔锁边位置依次输送;缝纫机,其在由输送体输送的缝制物上依次进行纽扣孔锁边缝制;以及框架,其搭载上述单元,该缝制装置具有:高度调整机构,其对框架的高度进行调整;以及调整量规,其安装在预设置装置上,用于确认框架的平衡度,以调整量规为基准,测量设置框架的地板的平衡度,从而可以通过高度调整机构将框架的平衡度校正为出厂状态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缝纫机、和在规定地保持缝制物的状态下将其间歇地输送至缝纫机的间歇输送(indexer)装置的缝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沿上衣等缝制物的一端边缘,等间隔地形成多个纽扣孔锁边线迹的情况下,必须使缝制物的一端边缘的线迹形成位置依次位于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缝制部。例如如专利文献I所公示,与形成纽扣孔并在其周围形成纽扣孔锁边线迹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组合而使用间歇输送装置,该间歇输送装置用于保持缝制物,并使其沿一端边缘相对于该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缝制部间歇地移动。 在服装行业(缝制工厂)等中,在衬衫等的主布料的前襟上形成的纽扣孔BW的位置,如图25所示,通常将宽度方向的偏离量从前襟宽度W的宽度中心(LI)偏离±0. 25mm以内作为正常,将偏离大于或等于该范围离的情况作为不良。另外,如图26所示,从与上述定位单元抵接的主布料端缘侧的前襟端部V至纽扣孔BW的位置的距离L2的偏离量,通常将O. 5mm以内作为正常,将大于或等于该范围作为不良。专利文献I :日本国特开2010 — 2468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因为间歇输送装置由下述设备构成,即将放置的缝制物向传递位置输送的装置(预设置装置);暂时地保持向传递位置输送的缝制物的装置(辅助夹紧机构);以及间歇地将缝制物向缝纫机的缝合部输送的装置(输送机构),并将这些装置与缝纫机一起载置在框架上,所以很难将上述偏离量限定在规定范围内。在图27及图28中,对具有缝纫机和间歇输送装置的缝制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在框架(工作台)1上方设置缝纫机4、预设置装置2、辅助夹紧机构40、以及输送机构30。此外,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将向纽扣孔锁边位置依次输送缝制物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X (缝制物输送方向),将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Y,将垂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Z。缝纫机4利用缝针等缝制部,通过循环动作而在缝制物上形成纽扣孔锁边缝。预设置装置2具有预设置工作台21,该预设置工作台21具有可以载置主布料等缝制物W的大致水平的上表面,且可以沿Y方向从图27前侧的待机位置前进至位于里侧的传递位置。在预设置装置2的预设置工作台21上,在沿缝制物输送方向X的传递位置侧的端缘部21a处,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切槽22a至22f。辅助夹紧机构40如图28所示,具有支撑在机架上的多个支承板31及上板32,其各自基端部可以旋转。如果各支承板31上升,则其位于预设置工作台的各个切槽22a至22f内,并与上述预设置工作台21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上板32在从上升位置(图29实线)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其前端部与上升的各个支承板31的上表面卡合,夹持(保持)上述缝制物的端部。输送机构30在可升降且可在X方向上间歇移动的输送体3下降时,保持缝制物W的中间部,并可以在由上述辅助夹紧机构40的保持松开之后,沿X方向间歇地移动,从而可以将缝制物的纽扣孔锁边缝形成位置向上述缝纫机4的缝制部依次输送。根据缝纫机4,必须按照使多个纽扣孔锁边缝沿缝制物W的前端缘(前襟端部)形成在从缝制物W的前端缘(前襟端部)在Y方向上一定距离的位置的方式,配置缝制物W的前端缘。因此,设置有止动器等机械的或照射预设置工作台21的LED等的光学的定位单元(未图示)。 在装置整体处于适当的配置关系时,缝制物W的前端缘相对于缝纫机4的缝制部处于Y方向上规定的配置关系。即,上述图25中宽度方向的偏离量及图26的距离L2的偏离量在容许范围内。因此,例如如图7 (2)所示,必须使保持缝制物W的前端缘的预设置工作台21及支承板31的位置适当。但是,如图7 (I)所示,存在支承板31从切槽22的里侧端部的Y方向的距离d变大(宽),或虽未图示,但距离d变小(窄)的情况。申请人:进行各种装置的检查及反复进行实验的结果,发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支撑缝纫机或预设置机构的框架I的挠曲。S卩,通常,在工厂进行上述间歇输送装置组装时,通过在水平且平坦的地面上,使设置于框架下端的所有调节器与地面接触,在框架无挠曲的状态下,对装置进行组装及调整。但是,出厂后设置在缝制工厂时,缝制工厂的设置地面未必是水平且平坦的地面,如果设置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则框架I会产生挠曲,从而使设置在框架I上的各个装置的相对位置偏离。例如,由于在框架I上,支承板31相对于载置在框架I的上表面上的上述预设置工作台21而在前后方向上偏离,从而支承板31的位置相对于预设置工作台的切槽22偏离,成为图7 (I)所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由支承板31和上板32进行的缝制物的夹持变得不充分,缝制物会脱落,或以偏移状态被输送至缝纫机4的缝制部,从而无法在缝制物(前襟)的规定位置形成纽扣孔以及纽扣孔锁边缝。在该状态下,即使将调节器全部调整为接地状态,框架的挠曲也不能被矫正,从而必须对多个调节器进行调整以矫正框架的挠曲。但是,在缝制工厂对多个调整量规进行适当地调整,以与地面相配合矫正框架的挠曲是非常困难的,会使工作效率显著降低。另外,可以说,组合缝制纽扣的钉扣缝纫机的情况也是同样的。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在设有间歇输送装置的缝制装置中,通过更简单的结构,对于由设置场所的地板的凹凸状态引起的框架歪斜的影响而使缝制的位置精度变差这一情况进行校正。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I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缝制装置,其具有预设置装置,其使布端对齐而保持缝制物,将缝制物向传递位置输送;辅助夹紧机构,其暂时保持向上述传递位置输送的缝制物;输送体,其在上述传递位置保持缝制物,并将其向缝纫机的纽扣孔锁边位置依次输送; 缝纫机,其在通过上述输送体输送的缝制物上依次进行纽扣孔锁边缝制;以及框架,其具有搭载上述预设置装置、上述辅助夹紧机构、上述输送体及上述缝纫机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具有高度调整机构,其对上述框架的高度进行调整;以及调整量规,其为了确认上述框架的平衡度而安装在上述预设置装置上,以上述调整量规为基准,测量设置了上述框架的地板的平衡度,从而可以通过上述高度调整机构对上述框架的平衡度进行校正。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如技术方案I记载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预设置装置具有预设置工作台,其载置缝制物;以及多个切槽,其沿缝制物输送方向,形成在上述预设置工作台的一端侧,在上述切槽(22)中配置上述辅助夹紧机构的支承板(31),对上述调整量规与上述支承板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如技术方案I记载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整量规具有基板;标识体,其固定在基板上部,一端侧具有相对于基板突出的突出部;以及板簧,其固定在基板下部。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如技术方案3记载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板上,沿缝制物输送方向形成成为刻度的高部,上述标识体的突出部,具有在上述预设置工作台的切槽内配置的指示部,将上述支承板的高部和上述指示部作为标识,调整上述调整量规与上述支承板的相对位置。。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如技术方案2记载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切槽及支承板的调整部位附加优先等级,按照对上述调整位置附加的优先等级,使调整精度阶段地提高。技术方案6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如技术方案I至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预设置装置和上述辅助夹紧机构;以及操作面板,其向上述控制部输入信号,可以从上述操作面板选择可以调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制装置,具有:预设置装置(2),其使布端对齐而保持缝制物,将缝制物向传递位置输送;辅助夹紧机构(40),其暂时保持向上述传递位置输送的缝制物;输送体(3),其在上述传递位置保持缝制物,并将其向缝纫机的纽扣孔锁边位置依次输送;缝纫机,其在通过上述输送体输送的缝制物上依次进行纽扣孔锁边缝制;以及框架,其具有搭载上述预设置装置、上述辅助夹紧机构、上述输送体及上述缝纫机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具有:高度调整机构(B、D、F),其对上述框架的高度进行调整;以及调整量规(8),其为了确认上述框架的平衡度而安装在上述预设置装置上,以上述调整量规(8)为基准,测量设置了上述框架的地板的平衡度,从而可以通过上述高度调整机构对上述框架的平衡度进行校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镰仓新治,
申请(专利权)人:JUK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