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环缝制方法以及带环缝制缝纫机,其在通过夹紧部件的移动将带环折回的同时,在对带环的一端部进行缝合的过程中,消除意外的带环松弛,高精度地进行带环缝制。在将带环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向布料上缝合时,在将一端部向布料上缝合的预先缝合控制后,从利用夹紧部件抓持另一端部未缝合的带环的状态开始,使夹紧部件移动,将带环的与夹紧部件的抓持位置相比的另一端部侧的部分,配置在带环压脚的下降位置,使带环压脚下降,通过带环压脚的按压而对该部分进行保持,在该保持状态下,使夹紧部件以远离带环压脚的方式移动,缩短其抓持位置与一端部的已缝合部之间的沿带环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环缝制方法以及带环缝制缝纫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环缝制方法以及带环缝制缝纫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带环缝制缝纫机中,将作为细长的布片的带环的两端部,分别插入前端为双叉状的2个叉状部件的前端部之间,通过使各叉状部件彼此反向旋转,从而将两端部以向内侧折回后的状态,向缝纫机的落针位置供给,向布料上进行缝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上述现有的带环缝制缝纫机只能进行下述最基本的缝制,即,利用2个叉状部件供给带环,将带环的两端部以均向内侧折回后的状态向布料上缝合。因此,为了可以进行更多样的带环缝合,近来,提出了一种带环缝制缝纫机,其具有1个叉状部件以及夹持带环的夹紧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例如,存在将带环的一端部折叠为大致Z字状并进行缝制的缝合形状。在该缝纫机中,在由夹紧部件夹持的状态下的带环的一端部处进行第一缝合,使夹紧部件移动,以在该第一缝合部处折回,在从第一缝合部偏向夹紧部件的移动方向的规定位置,进行第二缝合,然后,通过使夹紧部件向反方向移动,从而在第二缝合部处将带环折回,通过相对于折回后的带环在第二缝合部和第一缝合部之间的位置处重叠,并进行第三缝合,从而可以实现折入为Z字状的形状的缝合。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106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46742号公报但是,在现有的带环缝制缝纫机中,如上述所示,在通过夹紧部件的移动将带环折回的同时,对带环的一端部进行缝合,因此,可能产生下述问题。例如,在进行第二缝合后,通过使夹紧部件向反方向移动,从而在第二缝合部处将带环折回时,如果如专利文献2的图8所示,从第二缝合部向第一缝合部的方向无松弛地折回,则没有问题,但有时即使将夹紧部件移动至极限位置,也如图18(a)所示无法消除松弛,使得带环从第二缝合部向第一缝合部的相反侧鼓起。在此情况下,如果直接进行第三缝合,则产生下述问题,即,如图18(b)所示,形成意外的朝向外侧的松弛T,从而带环的形成失败,美观也变差,明显有损商品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通过夹紧部件的移动将带环折回的同时,在对带环的一端部进行缝合的过程中,消除意外的带环松弛,进行美观性好的带环缝制。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带环缝制方法,在该方法中,将带环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向布料上缝合,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一端部的至少一个部位缝合于布料上后,执行下述步骤:未缝合端保持步骤,在该步骤中,从由夹紧部件抓持未缝合所述另一端部的带环的状态开始,对与所述带环的被所述夹紧部件抓持的抓持位置相比的所述另一端部侧进行保持;抓持位置移动步骤,在该步骤中,在所述未缝合端保持步骤中的所述带环的保持状态下,使所述夹紧部件移动,缩短其抓持位置与所述一端部的已缝合部之间的沿所述带环的距离;以及未缝合端放开步骤,在该步骤中,在所述抓持位置移动步骤中使抓持位置移动后,将所述未缝合端保持步骤中的保持解除,然后,使所述夹紧部件移动,将所述带环从所述一端部的已缝合部折回,将所述带环的与由所述夹紧部件抓持的抓持位置相比的所述已缝合部侧,缝合在所述布料上,执行所述一端部的追加缝合,然后,将所述另一端部向所述布料上进行缝合。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带环缝制缝纫机,其用于将带环向布料上缝合,具有: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使缝针上下移动;夹紧部件,其能够对长度方向朝向规定方向的状态的带环进行抓持,并且能够放开带环;带环压脚,其通过下降动作对所述带环进行按压;载置台,其载置进行所述带环的缝合的布料;布料压脚,其对所述布料进行保持;以及夹紧部件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夹紧部件向沿所述载置台的载置面的任意位置移动,该带环缝制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在将带环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向布料上缝合时,执行下述控制:预先缝合控制,在该控制中,将所述一端部的至少一个部位向布料上缝合;未缝合端保持控制,在该控制中,从利用夹紧部件抓持未缝合所述另一端部的带环的状态开始,利用所述夹紧部件移动机构使所述夹紧部件移动,将所述带环的与被所述夹紧部件抓持的抓持位置相比更靠近所述另一端部侧的部分,配置在所述带环压脚的下降位置,使所述带环压脚下降,通过所述带环压脚的按压而对该部分进行保持;抓持位置移动控制,在该控制中,在所述未缝合端保持控制中的所述带环的保持状态下,利用所述夹紧部件移动机构使所述夹紧部件移动,缩短其抓持位置与所述一端部的已缝合部之间的沿所述带环的距离;以及未缝合端放开控制,在该控制中,在通过所述抓持位置移动控制使抓持位置移动后,使所述带环压脚上升,将所述未缝合端保持控制中的保持解除,然后,执行折回缝合控制,在该控制中,利用所述夹紧部件移动机构使所述夹紧部件移动,将所述带环从所述一端部的已缝合部折回,将所述带环的与由所述夹紧部件抓持的抓持位置相比的所述已缝合部侧,缝合在所述布料上,进行所述一端部的追加缝合,然后,执行另一端部缝合控制,在该控制中,将所述另一端部向所述布料上进行缝合。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带环缝制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先缝合控制后,由夹紧部件抓持所述另一端部未缝合的带环的状态下,在所述折回缝合以及所述另一端部缝合控制之前,执行下述的选择控制,即,选择是执行所述未缝合端保持控制、所述抓持位置移动控制以及所述未缝合端放开控制,还是省略这些控制。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根据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带环缝制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使通过所述预先缝合控制最后形成的缝合部,在所述未缝合端保持控制中,向与所述带环压脚的下降位置相比的所述夹紧部件侧移动之后,使所述带环压脚下降。此外,关于带环,“一端部”表示先缝合的端部,“另一端部”表示后缝合的端部,将“一端部”的已经缝合的部位称为“一端部的已缝合部”。“通过预先缝合控制最后形成的缝合部”,在该预先缝合控制为将“一端部”的一个部位缝合于布料上的控制的情况下,与预先缝合控制结束时刻的“一端部的已缝合部”相同,在该预先缝合控制为将“一端部”的大于或等于2个部位缝合于布料上的控制的情况下,相当于在预先缝合控制结束时刻的“一端部的已缝合部”中最后缝合的部位,与“一端部的已缝合部”不同,包含在“一端部的已缝合部”中。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通过对与带环的被夹紧部件抓持的抓持位置相比的未缝合的另一端部侧进行保持,从而可以使带环的被夹紧部件抓持的抓持位置,以与未缝合的另一端部相比沿带环接近一端部的已缝合部的方式移动,在通过夹紧部件的移动将此后的带环折回的同时,在对带环的一端部进行缝合的过程中,可以消除意外的带环的松弛,高精度地进行带环缝制。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在带环缝合时使用的带环压脚,对与带环的被夹紧部件抓持的抓持位置相比的未缝合的另一端部侧进行保持,从而可以使带环的被夹紧部件抓持的抓持位置,以与未缝合的另一端部相比沿带环接近一端部的已缝合部的方式移动,在通过夹紧部件的移动将此后的带环折回的同时,在对带环的一端部进行缝合的过程中,可以消除意外的带环的松弛,高精度地进行带环缝制。由于使用带环压脚,所以不需要追加用于使抓持位置移动的机械结构。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在不必如将带环折回时带环产生意外的松弛的情况这种,使夹紧部件的抓持位置远离一端部的已缝合部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不需要的未缝合端保持控制、抓持位置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环缝制方法,在该方法中,将带环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向布料上缝合,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一端部的至少一个部位缝合于布料上后,执行下述步骤:未缝合端保持步骤,在该步骤中,从由夹紧部件抓持未缝合所述另一端部的带环的状态开始,对与所述带环的被所述夹紧部件抓持的抓持位置相比的所述另一端部侧进行保持;抓持位置移动步骤,在该步骤中,在所述未缝合端保持步骤中的所述带环的保持状态下,使所述夹紧部件移动,缩短其抓持位置与所述一端部的已缝合部之间的沿所述带环的距离;以及未缝合端放开步骤,在该步骤中,在所述抓持位置移动步骤中使抓持位置移动后,将所述未缝合端保持步骤中的保持解除,然后,使所述夹紧部件移动,将所述带环从所述一端部的已缝合部折回,将所述带环的与由所述夹紧部件抓持的抓持位置相比的所述已缝合部侧,缝合在所述布料上,执行所述一端部的追加缝合,然后,将所述另一端部向所述布料上进行缝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10 JP 2012-0018211.一种带环缝制方法,在该方法中,将带环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向布料上缝合,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一端部的至少一个部位缝合于布料上后,执行下述步骤:未缝合端保持步骤,在该步骤中,从由夹紧部件抓持未缝合所述另一端部的带环的状态开始,对与所述带环的被所述夹紧部件抓持的抓持位置相比的所述另一端部侧进行保持;抓持位置移动步骤,在该步骤中,在所述未缝合端保持步骤中的所述带环的保持状态下,使所述夹紧部件移动,缩短其抓持位置与所述一端部的已缝合部之间的沿所述带环的距离;以及未缝合端放开步骤,在该步骤中,在所述抓持位置移动步骤中使抓持位置移动后,将所述未缝合端保持步骤中的保持解除,然后,使所述夹紧部件移动,将所述带环从所述一端部的已缝合部折回,将所述带环的与由所述夹紧部件抓持的抓持位置相比的所述已缝合部侧,缝合在所述布料上,执行所述一端部的追加缝合,然后,将所述另一端部向所述布料上进行缝合。2.一种带环缝制缝纫机,其用于将带环向布料上缝合,具有: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使缝针上下移动;夹紧部件,其能够对长度方向朝向规定方向的状态的带环进行抓持,并且能够放开带环;带环压脚,其通过下降动作对所述带环进行按压;载置台,其载置进行所述带环的缝合的布料;布料压脚,其对所述布料进行保持;夹紧部件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夹紧部件向沿所述载置台的载置面的任意位置移动;以及控制单元,其对上述针上下移动机构、上述夹紧部件、上述带环压脚、上述载置台、上述布料压脚、上述夹紧部件移动机构进行控制,该带环缝制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在将带环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向布料上缝合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下述控制:预先缝合控制,在该控制中,将所述一端部的至少一个部位向布料上缝合;未缝合端保持控制,在该控制中,从利用夹紧部件抓持未缝合所述另一端部的带环的状态开始,利用所述夹紧部件移动机构使所述夹紧部件移动,将所述带环的与被所述夹紧部件抓持的抓持位置相比更靠近所述另一端部侧的部分,配置在所述带环压脚的下降位置,使所述带环压脚下降,通过所述带环压脚的按压而对该部分进行保持;抓持位置移动控制,在该控制中,在所述未缝合端保持控制中的所述带环的保持状态下,利用所述夹紧部件移动机构使所述夹紧部件移动,缩短其抓持位置与所述一端部的已缝合部之间的沿所述带环的距离;以及未缝合端放开控制,在该控制中,在通过所述抓持位置移动控制使抓持位置移动后,使所述带环压脚上升,将所述未缝合端保持控制中的保持解除,然后,执行折回缝合控制,在该控制中,利用所述夹紧部件移动机构使所述夹紧部件移动,将所述带环从所述一端部的已缝合部折回,将所述带环的与由所述夹紧部件抓持的抓持位置相比的所述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田俊介,
申请(专利权)人:JUK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