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一三专利>正文

具有原位内生表面金属陶瓷层的铸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3929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原位内生表面金属陶瓷层的铸件,其母体为钢或铁,其特征在于表面金属陶瓷层是利用浇注的钢水或铁水的热量使粉料压坯发生原位内生反应获得的,其中所含的陶瓷颗粒的体积百分数>40%,且厚度可在0.5~12毫米变化。其制备方法是将原位内生组分和填料组分的相应粉料经还原处理后制成压坯,并经预烧结脱胶处理后固定在铸型表面,浇入高温钢水或铁水,激发原位内生反应,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促进实现压坯烧结致密化和与母体牢固的冶金结合。该铸件耐磨性高、韧性好、表面平整、质量好,且制备工序少,周期短,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各种形状的铸件,为铸件表面金属陶瓷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表层金属陶瓷化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陶瓷材料是继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之后的第三代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热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但由于过高的成本和极低的韧性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改善陶瓷材料的韧性,人们开始用少量金属将主相陶瓷粘结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金属陶瓷的硬质材料。这种材料在保持了陶瓷固有的良好耐磨性的同时,由于有金属相的加入,其韧性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其成型方法仅限于粉末冶金法(李荣久主编,陶瓷—金属复合材料,1995年,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故其生产成本高,只适于制造形状简单、尺寸较小的产品,如切削刀具、钻探工具等。此外,粉末冶金法制造的金属陶瓷是一种整体材料,虽然金属相的加入提高了其韧性,但由于其主相为陶瓷相,故其韧性仍比传统的钢铁材料差。为了克服金属陶瓷整体材料存在的缺陷,同时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热稳定性好、强度和韧性高的特性,工程技术人员又研究开发出金属表面金属陶瓷化产品,即在作为母体的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金属陶瓷层,以满足构件在使用中所需要的表面优异耐磨、内在韧性高的要求。目前能制造这种产品的方法只有热喷涂法(谭昌瑶、王钧石主编,《实用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原位内生表面金属陶瓷层的铸件,该铸件的母体为钢或铁,表面为金属陶瓷层,其特征在于铸件表面的金属陶瓷层是利用铸造浇注的高温钢水或铁水的热量使固定于铸型表面的粉料压坯发生原位内生反应而获得的,其表面形成的金属陶瓷层中的陶瓷颗粒的体积百分数>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三
申请(专利权)人:王一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