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物理原香型油茶籽油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39127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纯物理原香型油茶籽油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原料选择,原料烘干,茶籽剥壳,低温压榨,水化脱胶、中温干燥,冷冻结晶,精密过滤后,充惰性气体保鲜储存或包装上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从原料的采集和原料储存时间开始产品质量的控制,创造性的将鲜籽鲜榨及低温低压贯穿其中,在一定程度上的保证了毛油酸价的控制及营养成分的不流失,同时提高了毛油的品质和茶饼进行副产品深加工利用价值。采用冷冻析晶和活性炭吸附,既去除了油料中的有害物质,又使油茶籽油的固有特性及营养成分得到了有效保留,大大提高了油的品质。采用充惰性气体的方法,既提高了油的保鲜期和稳定性,又杜绝了添加剂的使用,保证了全过程使用物理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油制取与加工领域,尤其是。
技术介绍
油茶籽油!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之一,属我国特有的纯天然高级油料,其脂肪酸组成与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植物油脂橄榄油相似,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茶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营养成分,长期食用,具有明显的预防心血管硬化、降血压、降血脂和防癌抗癌的特殊功效。但用常规方法生产的油茶籽油,无论从色泽、味道,还是从营养特性上,对油茶籽油固有的色泽、香味及营养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所制得的油茶籽油的品质也大打折扣,同时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较高,茶饼中的鞣质含量也较高,油茶籽油精制时需碱炼,这样对油茶籽油中的固有营养成分有较大的损失和破坏;茶饼中副产品茶皂素的提 取难度大,提取的纯度也较低,加大了副产品深加工的难度。目前,国内油茶籽油产品大致分手工作坊的土制油茶籽油和全精炼油茶籽油两大类。土制油茶籽油虽然保留了油茶籽油固有的色泽和滋味,但是当中的过氧化值、游离脂肪酸等有害成分并没有去除,储藏性能也差,特别是在加工的过程中,因需要烘烤和高温高压,易生成苯并芘,长期食用对人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全精炼油茶籽油虽然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国家一级油茶籽油的标准,但因加工过程中使用了碱炼和脱色工艺,油茶籽油中的固有营养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也失去了油茶籽油固有的色泽和滋味,其品质也大打折扣;特别是采用浸出工艺生产的全精炼油茶籽油,因在生产过程的工艺中需使用化学溶剂(一般采用6#溶剂油),油中的溶剂残留不容易彻底去除,所生产的油茶籽油无论从营养角度,还是从口感、滋味角度,都失去了油茶籽油的固有品质和特性;再者使用全精炼方法生产的油茶籽油,因生产工艺中的多个环节中油茶籽油或油料需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一苯并芘,增加了加工后续环节降苯工序的难度,且不容易控制。也有人试图用不使用碱炼工艺的常规全精炼方法生产原香型油茶籽油产品,但由于毛油的酸价控制不好在后续工序中需采用高温、高压,对苯并芘的产生极不容易控制,也达不到油品的储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油茶籽油生产方法的不足,提供,通过采取不同品质的原料和不同的工艺、设备组合及技术参数,并将鲜籽鲜榨及低温、低压方法贯穿其中,制得的毛油经低温脱胶、去杂,再经冷冻析晶、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质,充惰性气体保鲜后即可得到纯物理原香型油茶籽油。所得产品充分保留了油茶籽油的固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色泽透明金黄,气味清香,稳定性好,酸价低、过氧化值低的高档食用木本植物食用油。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A、原料选择,选用采用当年采摘的新鲜无霉变茶籽,要求油茶籽原料从采摘到生产加工的储存周期为75-120天,酸价O. 65-1. 0,湿质含油率32%—35%,湿质水分为12-16% ; B、原料烘干,采用立式烘干塔,热源采用以有机能源为燃料的热风炉供热风,热风温度控制在55°C _65°C,油茶籽干燥后的水分控制在7. 5%-9% ; C、茶籽剥壳,剥壳率在85%-90%; D、低温压榨,低温冷压榨采用双螺旋低温榨油机,进料频率设置为8至10赫兹,榨膛温度设置在85°C以下,压榨毛油出膛温度在50°C以下; E、水化脱胶,将出膛毛油温度加热到在60°C-75°C,加浓度为5%的盐水,盐水用量约为油重的4%-6%,盐水温度比油温高5-10°C ; F、中温干燥,将水化脱胶后的油茶籽油加热到120°C至150°C进行中温干燥;·· G、冷冻结晶,将中温干燥后的油茶籽油温度降至6-10°C,保持该温度12-18小时养晶,同时加入油量O. 4%的活性炭,进行慢速搅拌; H、精密过滤后,充惰性气体保鲜储存或包装上市。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从原料的采集和原料储存时间开始产品质量的控制,创造性的将鲜籽鲜榨及低温低压贯穿其中,在一定程度上的保证了毛油酸价的控制及营养成分的不流失,同时提高了毛油的品质和茶饼进行副产品深加工利用价值。采用冷冻析晶和活性炭吸附,既去除了油料中的有害物质,又使油茶籽油的固有特性及营养成分得到了有效保留,大大提高了油的品质。采用充惰性气体的方法,既提高了油的保鲜期和稳定性,又杜绝了添加剂的使用,保证了全过程使用物理生产方法。实施例一 选用采用厂家自有种植基地所生产的,且在管护过程中使用有机肥及有机病害虫防治,当年采摘的新鲜无霉变茶籽,油茶籽原料从采摘到生产加工的储存周期不超过75天,酸价小于O. 65,湿质含油率大于32% (湿质水分为15%左右)。压榨毛油酸价控制在O. 8以下。烘干采用立式烘干塔,热源采用以稻壳、茶壳等为燃料的热风炉供热风,热风温度控制在55°C _65°C,油茶籽干燥后的水分控制在7. 5%至9% ;压榨入料前茶籽剥壳率控制在85%至90%,低温冷压榨采用YZZX200*2型双螺旋低温榨油机,进料频率控制在8至10赫兹,榨膛温度控制在85°C以下,压榨毛油出膛温度控制在50°C以下;水化脱胶油温控制在600C _75°C,加浓度为5%的盐水,加水量约为油重的5%,水温控制在比油温高5-10°C ;水化脱胶后的油茶籽油干燥温度控制在120°C至150°C之间;冷冻结晶时将油温降至6-10°C以下(冬季比室温低2-4°C),保持该温度12-18小时养晶,加入油量O. 4%的活性炭,进行慢速搅拌;进行精密过滤后,保鲜储存时所充的惰性气体纯度大于99. 5%。将充好惰性气体的油包装即为极品纯物理制造原香型油茶籽油。实施例二 选用生产厂家自有种植基地所生产的,且在管护过程中使用有机肥及有机病害虫防治,当年采摘的新鲜无霉变茶籽,油茶籽原料从采摘到生产加工的储存周期不超过90天,酸价小于O. 8,湿质含油率大于30% (湿质水分为15%左右)。压榨毛油酸价控制在O. 9以下。生产方法同实施例1,得到珍品纯物理制造原香型油茶籽油。实施例三 选用固定供应商所供应的,当年采摘的新鲜无霉变茶籽,油茶籽原料从采摘到生产加工的储存周期不超过120天,酸价小于O. 95,湿质含油率大于30% (湿质水分为15%左右)。压榨毛油酸价控制在1.0以下。生产方法同实施例1,得到精品纯物理制造原香型油茶籽油。为比较本专利技术方法与常规的高温压榨全精炼方法生产出来的油茶籽油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申请人进行了对比试验。比较例一选用与实施例I相同的原料,从采摘到生产加工的储存时间也同于实施例I,采用烘干后茶籽经粉碎、蒸炒再压榨,精炼采用常规的全精炼方法,得到全精炼油茶籽油。其结果如表一 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生产出来的油茶籽油,无论是有效成分的含量还是微量元素的含量都比用常规的高温压榨方法生产出来的油茶籽油要高,而且其口感要好。 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原料选择,选用采用当年采摘的新鲜无霉变茶籽,要求油茶籽原料从采摘到生产加工的储存周期为75-120天,酸价O. 65-1. 0,湿质含油率32%—35%,湿质水分为12-16% ; B、原料烘干,采用立式烘干塔,热源采用以有机能源为燃料的热风炉供热风,热风温度控制在55°C _65°C,油茶籽干燥后的水分控制在7. 5%-9% ; C、茶籽剥壳,剥壳率在85%-90%; D、低温压榨,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纯物理原香型油茶籽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原料选择,选用采用当年采摘的新鲜无霉变茶籽,要求油茶籽原料从采摘到生产加工的储存周期为75?120天,酸价?0.65?1.0,湿质含油率32%??35%,湿质水分为12?16%;B、原料烘干,采用立式烘干塔,热源采用以有机能源为燃料的热风炉供热风,热风温度控制在55℃?65℃,油茶籽干燥后的水分控制在7.5%?9%;C、茶籽剥壳,剥壳率在85%?90%;D、低温压榨,低温冷压榨采用双螺旋低温榨油机,进料频率设置为8至10赫兹,榨膛温度设置在85℃以下,压榨毛油出膛温度在50℃以下;E、水化脱胶,将出膛毛油温度加热到在60℃?75℃,加浓度为5%的盐水,盐水用量约为油重的4%?6%,盐水温度比油温高5?10℃;F、中温干燥,将水化脱胶后的油茶籽油加热到120℃至150℃进行中温干燥;G、冷冻结晶,将中温干燥后的油茶籽油温度降至6?10℃,保持该温度12?18小时养晶,同时加入油量0.4%的活性炭,进行慢速搅拌;H、精密过滤后,充惰性气体后保鲜储存或包装上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雨张奎吕忠钟小明李军平陈江晓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林之神林韵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