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蔗糖多酯为基础油的食品级润滑油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3912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以蔗糖多酯为基础油的食品级润滑油及制备方法,其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蔗糖多酯65~79份,氢化茶籽油1~15份,粘度指数改进剂0.1~15份,抗凝剂0.01~4.0份,抗氧化剂0.01~3.0份,极压耐磨剂0.1~10.0份;其步骤包括预混合、溶解、过滤和检验。本发明专利技术选用平均酯化度为6~8的蔗糖多酯为基础油,再加入其它高质量的辅助成分制成,其产品具有抗氧化性,生物降解率高、润滑性能优越、粘温特性高、安全性高且稳定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级润滑油,尤其是一种以平均蔗糖多酯为基础油的食品级润滑油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食品机械润滑油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食品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质,食品生产中不可避免润滑油与食品的接触。食品级润滑油对食品比较安全,而非食品润滑油含有部分有毒害成分,使用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目前部分国内企业用动物油、医用凡士林作为食品机械润滑油,其安全性不高,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质量还有很大差距,生产的食品难以达到欧美等发达地区的要求而难以出口。出口食品企业和制药企业用的食品级润滑油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在技术和价格方面都受制于人,不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食品级润滑油通常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目前国内的基础油主要精制矿物油和改性植物油得到,相关研究如中国石化公司以深度精制的矿物油为基础油,专利如申请号CN200780044509. 4,公开了一种润滑组合物,以矿物油和/或合成油为基础油,添加剂可含有少量蔗糖脂肪酸酯(用量为O. 2%-18%)。目前,中国以石油提炼物为基础油的矿物润滑油占生产总量的97. 7%,但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能源,矿物润滑油的生物降解性较差,流失到环境中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危害。矿物润滑油污染地下水的影响可达100年,微量的矿物油会阻碍植物生长和毒害水生生物。因此,开发新型基础油代替矿物油成为当务之急(张强,李文林,廖李,黄凤洪.植物油转化环境友好型润滑油的研究进展,中国油脂,2008,33 (9) 36.)。近几年国内研究较多的是采用环境友好的植物油脂进行改性得到基础油,植物油具有较好的黏温特性以及优良的润滑性能,可再生,不污染环境,以植物油为润滑油基础油,具有减少矿物润滑油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有效应对是有资源枯竭的双重意义。相关专利如下I.申请号CN03823615. X,申请人维加奥尔斯有限公司,公开了一种润滑油及其用途,采用芜菁菜籽油或者菜籽油作为主要成分,辅助润滑剂可含有蔗糖脂肪酸酯作为乳化剂;2.申请号CN200480014998. 5,申请人可再生润滑油有限公司,公开了一种改良的食品级润滑剂,其包括a)至少一种三酸甘油酯油;b)至少一种聚α烯烃以及c)至少一种抗氧化剂。三酸甘油酯油选自天然植物油、合成植物油、遗传修饰的植物油及其混合物,该组合物还含有至少一种食品级油,选自合成酯、白石油、氢化裂解的石油及其混合物。3.申请号CN200710122083. 1,申请人清华大学,公开了一种润滑油的制备方法,是以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葵花油、棉籽油等为原料,对其进行化学改性。4.申请号CN201010141684. 9,申请人东北农业大学,公开了一种在超临界CO2状态下氢化大豆油研制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采用了大豆油作为润滑油基础油,与一般工业润滑油相比,改善了润滑油中可食用成分,减少了毒副作用。虽然植物油作为环境友好型润滑油的基础油具有无毒、生物降解率高、润滑性能好以及黏度指数高、再生能力强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氧化安定性差,低温性能及水解稳定性差等缺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植物油的应用。鹿糖多酯(sucrose polyester, SPE)通常指的是三酯以上的鹿糖酯。其化学结构,ORO./OR o OR式为R°其中,R=H 或 CH3 (CH2) n—C=Oo RO OR·蔗糖多酯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优良的润滑性能,可作为食品级润滑油的基础油。蔗糖多酯生产原料来源较广,属可持续再生资源。在目前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国外食品技术壁垒不断提高、国际石油资源日益紧缺的环境下,急需要寻找更高质量、可再生资源生产的食品级润滑油。申请号201110102418.x,申请人广西大学,公开了一种制药行业通用机械润滑油,其成分组成是基础油80 95%,抗氧剂I. 5 8%,抗磨剂O. 5 5%,防锈剂I. 0 5%,减摩剂O. Γ3%,润滑添加剂O. 3 4%,采用了蔗糖多酯为基础油,并增加了新的复合添加剂,使润滑油综合性能超过传统矿物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抗氧化性、防锈性、生物降解性,能延长换油期,减少废液的处理费用,减低能源消耗和总生产成本,是性价比较高且环保的产品,利于在食品、卫生和制药行业推广使用。但是,该专利技术有3个不足之处一是没有界定蔗糖多酯的酯化度,如酯化度为3飞的蔗糖酯常温下呈固态,而且使用比例高达80、5%,该体系难以制成润滑油;二是没有对产品主原料即蔗糖多酯的质量标准作出要求;三是使用含硫添加剂,没有控制润滑油产品的卫生质量指标。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基础油将危及润滑油的质量安全,使用含硫添加剂和重金属残留超标的润滑油同样会导致食品、药品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抗氧化性,生物降解率高、润滑性能优越、粘温特性高、安全性高,稳定性高的以蔗糖多酯为基础油、氢化茶籽油为辅助基础油的食品级润滑油产品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同时促进我国南方蔗糖和茶籽油的深加工产业发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蔗糖多 65 79份 氢化茶籽油卜15份粘度指数改进剂0.1 15份抗凝剂0.01 4.0份抗氣化剂0.01 3.0份极JK耐磨剂O.I 10.0份所述的蔗糖多酯的酯化度为6 8。以上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聚异丁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苯乙烯-双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复配物。该粘度指数改进剂为分子量不超过10 万的有机聚合物,在润滑油中起到调节粘度作用。以上所述苯乙烯-双烯共聚物为聚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以上所述抗凝剂为聚甘油脂肪酸酯、羟基硬脂精和硅铝酸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复配物。该抗凝剂为食品工业原料,在产品中降低润滑油的凝结温度。以上所述抗氧化剂为儿茶酚、叔丁基对苯二酚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复配物。该抗氧化剂为食品工业原料,在产品中起到防止润滑油氧化变质作用。以上所述极压耐磨剂为植酸、氯化石蜡和含氮硼酸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复配物。该极压耐磨剂为食品工业原料,在润滑油中能够有效地改进润滑脂的极压性和抗磨性。以上所述含氮硼酸酯为三乙醇胺硼酸酯。本专利技术优选的蔗糖多酯的重量份为6^79份;氢化茶籽油的重量份为f 13份。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原料蔗糖多酯,又名蔗糖脂肪酸酯、蔗糖酯、脂肪酸蔗糖酯,CAS编号为37318-31-3,由蔗糖和脂肪酸经酯化反应生成的单质或混合物,粘稠液体,分子式为(RCOO)nC12H12O3 (OH) 8_n(其中R为脂肪酸的羟基,η为蔗糖的羟基酯化数,η = 6,7,8),其平均酯化度为6 8,外观呈油状粘稠液体,无味或略带油脂味,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GB 8272-2005或GB 10617-2005),即酸值彡6. Omg/g,游离糖(10. 0%,水分彡 4. 0%,灰分彡 4. 0%,砷彡 I. Omg/kg,铅彡 2. Omg/kg。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氢化茶籽油,又名氢化油茶籽油、氢化山茶油,氢化山茶籽油,氢化茶油,其质量符合氢化食用油卫生标准(GB 17402-2003),其酸价< 1.0mg/g,过氧化值(O. lg/100g,铅< I. 0mg/kgο本专利技术所加入的添加剂性质如下聚异丁烯的等效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蔗糖多酯为基础油的食品级润滑油,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蔗糖多酯?????????????????65~79份氢化茶籽油??????????????1~15份粘度指数改进剂?????0.1~15份抗凝剂??????????????????0.01~4.0份抗氧化剂???????????????0.01~3.0份极压耐磨剂?????????????0.1~10.0份所述的蔗糖多酯的酯化度为6~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安根杨克迪莫建光葛利林国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