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内圈装卸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766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内圈加工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内圈装卸机械手。一种轴承内圈装卸机械手,包括设有空腔的基座、与基座的相对两侧壁枢接的套轴、一端与套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内转臂、伸缩轴、外转臂、插销、伸缩装置和转动装置;套轴的另一端设有直径与伸缩轴的直径匹配的轴孔,轴孔的底面设有与套轴的一端的端面贯通的防转孔;伸缩轴的一端依次设有长度大于防转孔长度的防转段和固定段;伸缩轴位于轴孔中,固定段与外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防转段与防转孔传动连接;销孔的一端穿过内转臂的另一端设有的销孔与外转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该轴承内圈装卸机械手在轴承内圈碾压加工时给碾压装置装上或卸下轴承内圈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内圈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好的轴承内圈装卸机械手
技术介绍
轴承内圈外圆需要加工外圆和滚道且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1513677A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密轴承内圈外圆的成型刀具,包括刀柄和刀片,刀柄包括一握柄,握柄的上端设置有一结合部,用于安装刀片;刀片包括刀片本体,所述刀片本体的上、下部均设置有斜刃口,所述斜刃口由两端的倒角和两倒角之间的表面加工部组成,所述表面加工部的中间设置有一弧形凸起。该专利技术能对精密轴承内圈的外圆和滚道一次性加工成型。该专利技术加工后的轴承内圈致密性差使用寿命较短;用碾压装置加工轴承内圈,加工后的轴承内圈的致密性好使用寿命较长;目前轴承内圈碾压加工时由操作人员给碾压装置装上或卸下轴承内圈,存在效率较低安全性较差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轴承内圈碾压加工时给碾压装置装上或卸下轴承内圈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好的轴承内圈装卸机械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轴承内圈碾压加工时由操作人员给碾压装置装上或卸下轴承内圈,存在效率较低安全性较差的不足,提供一种轴承内圈碾压加工时给碾压装置装上或卸下轴承内圈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好的轴承内圈装卸机械手。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轴承内圈装卸机械手,包括设有空腔的基座、与基座的相对两侧壁枢接的套轴、位于基座外并一端与套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内转臂、伸缩轴、外转臂、插销、用于驱动伸缩轴的伸缩装置和用于转动套轴的转动装置;套轴的另一端设有直径与伸缩轴的直径匹配的轴孔,轴孔的底面设有与套轴的一端的端面贯通的防转孔;伸缩轴的一端依次设有长度大于防转孔长度的防转段和固定段;伸缩轴位于轴孔中,固定段穿过防转孔和内转臂的一端与外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防转段与防转孔传动连接;内转臂的另一端设有直径大于插销直径的销孔,销孔的一端穿过销孔与外转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该轴承内圈装卸机械手与专用的轴承内圈加料装置和碾压装置配合使用;使用时,转动装置经套轴带动伸缩轴、内转臂和外转臂同步转动,伸缩装置带动伸缩轴伸出并使外转臂与内转臂脱开,套在插销上的碾压加工完成的轴承内圈在内转臂的阻挡下从插销脱落收入收料槽或收料框中;套轴带动伸缩轴、内转臂和外转臂继续转动,伸缩装置带动伸缩轴和外转臂缩回,外转臂与内转臂合拢,插销插入位于轴承内圈加料装置出口端的待加工轴承内圈的内孔中;转动装置经套轴带动伸缩轴、内转臂和外转臂同步反转,套在插销上的待加工轴承内圈转到碾压装置的加工工位进行碾压加工。该轴承内圈装卸机械手在轴承内圈碾压加工时给碾压装置装上或卸下轴承内圈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好。作为优选,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与基座的上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架、缸体与固定架铰接的油缸、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的相对端面设有抱住套轴的圆弧形凹槽,两个固定块固定连接,套轴与固定块固定连接;基座的上壁设有与空腔贯通的上孔;油缸的缸杆穿过上孔与一个固定块铰接。转动装置结构简单实用。作为优选,所述的基座设有上限位调节螺栓和下限位调节螺栓;上限位调节螺栓的一端与另一个固定块的上端相对并与基座的上壁螺纹连接,下限位调节螺栓的一端与另一个固定块的下端相对并与基座的下壁螺纹连接。上限位调节螺栓和下限位调节螺栓通过固定块限定内转臂和外转臂的转角提高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的伸缩装置包括主端面凸轮、凸轮轴、与凸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的从端面凸轮、凸轮座、压簧、单向轴承和平面推力轴承;平面推力轴承和压簧依次套在伸缩轴的另一端外,平面推力轴承的一端与套轴另一端的端面连接,主端面凸轮压住压簧的一端与伸缩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凸轮座通过单向轴承与凸轮轴枢接并与基座固定连接。伸缩装置结构简单可靠且节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转臂和外转臂的工作转角为45度或60度或72度;与内转臂和外转臂的工作转角相对应,主端面凸轮的端面轮廓曲线和从端面凸轮的端面轮廓曲线均等分为沿圆周均布的八个子轮廓曲线或六个子轮廓曲线或五个子轮廓曲线;每个子轮廓曲线包括斜升段、连接段、上平行段和下平行段;上平行段和下平行段所对应的角度相等且分别位于连接段的相对两侧,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上平行段的一端和下平行段的一端直角连接,斜升段的上端与上平行段的另一端连接,斜升段的下端与相邻的一个子轮廓曲线的下平行段的另一端连接。主端面凸轮的端面轮廓曲线和从端面凸轮的端面轮廓曲线制作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平行段所对应的角度与子轮廓曲线所对应的角度之比为1:6至1:3。使套在插销上的碾压加工完成的轴承内圈在内转臂的阻挡下从插销脱落到插销插入待加工轴承内圈的内孔中具有安全转角。作为优选,所述的斜升段与上平行段之间的夹角为120度至150度。主端面凸轮相对从端面凸轮容易转动并兼顾伸缩轴的伸缩行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该轴承内圈装卸机械手在轴承内圈碾压加工时给碾压装置装上或卸下轴承内圈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好。二.转动装置结构简单实用。三.上限位调节螺栓和下限位调节螺栓通过固定块限定内转臂和外转臂的转角提高安全性。四.伸缩装置结构简单可靠且节能。五.主端面凸轮的端面轮廓曲线和从端面凸轮的端面轮廓曲线制作方便。六.上平行段所对应的角度与子轮廓曲线所对应的角度之比为1:6至1:3,使套在插销上的碾压加工完成的轴承内圈在内转臂的阻挡下从插销脱落到插销插入待加工轴承内圈的内孔中具有安全转角。七.斜升段的与上平行段之间的夹角为120度至150度,主端面凸轮相对从端面凸轮容易转动并兼顾伸缩轴的伸缩行程。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I本的A-A剖视 图3是图I的右视图;图4是图I中主端面凸轮和从端面凸轮的端面轮廓曲线展开示意图。图中插销-I、基座-2、空腔-21、上孔-22、上限位调节螺栓_23、下限位调节螺栓-24、套轴-3、轴孔-31、防转孔-32、内转臂-4、销孔-41、伸缩轴-5、防转段-51、固定段-52、油缸-6、缸体-61、缸杆-62、固定块-7、圆弧形凹槽-71、子轮廓曲线-8、斜升段-81、连接段-82、上平行段-83、上平行段-84、主端面凸轮-9、从端面凸轮-10、外转臂-11、固定架-12、凸轮轴-13、压簧-14、单向轴承-15、平面推力轴承-16、凸轮座-17。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如附图I、附图2、附图3所不一种轴承内圈装卸机械手,包括具有空腔21的基座2、与基座2的相对两侧壁通过两个推力轴承枢接的套轴3、位于基座2外并一端与套轴3的一端键连接的内转臂4、伸缩轴5、外转臂11、插销I、用于驱动伸缩轴5的伸缩装置和用于 转动套轴3的转动装置。套轴3的另一端具有直径与伸缩轴5的直径间隙配合的轴孔31,轴孔31的底面具有与套轴3的一端的端面贯通的防转孔32 ;伸缩轴5的一端依次具有长度大于防转孔32长度的防转段51和固定段52 ;防转孔32可以是多边形孔或花键孔,防转段51的横截面形状与防转孔32匹配并间隙配合,本实施例中,防转孔32为正六边形孔;伸缩轴5位于轴孔31中,固定段52穿过防转孔32和内转臂4的一端与外转臂11的一端键连接,防转段51与防转孔32传动连接;内转臂4的另一端具有直径大于插销I直径的销孔41,销孔41的一端穿过销孔41与外转臂1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内圈装卸机械手,其特征是,包括设有空腔的基座、与基座的相对两侧壁枢接的套轴、位于基座外并一端与套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内转臂、伸缩轴、外转臂、插销、用于驱动伸缩轴的伸缩装置和用于转动套轴的转动装置;套轴的另一端设有直径与伸缩轴的直径匹配的轴孔,轴孔的底面设有与套轴的一端的端面贯通的防转孔;伸缩轴的一端依次设有长度大于防转孔长度的防转段和固定段;伸缩轴位于轴孔中,固定段穿过防转孔和内转臂的一端与外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防转段与防转孔传动连接;内转臂的另一端设有直径大于插销直径的销孔,销孔的一端穿过销孔与外转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凯岷徐振威徐伟权徐椿林毛吉峰毛福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雄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