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育苗移栽方法及其配套机械化移栽机,是一种适合北方玉米育苗移栽的方法和突破传统的手工一个一个苗株分离的瓶颈;可一次完成整盘苗株土单体分离,机械化一次完成秧苗输送、分离、投放、犁沟、覆土镇压等多道农艺作业工序的一种配套机械化移栽机。其特征是:先在棚内育苗,后用配套机械化移栽机移栽至大地;移栽机有地轮、输送带、小伞齿轮、拨轮、大伞齿轮、双锯齿、犁铧、覆土镇压轮、收苗器、落苗筒,育苗盘包括盘托、穴盘。比传统移栽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双行机是人工移栽的10~15倍;从而使玉米育苗移栽大面积推广成为可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玉米直播模式,一般可比直播增产20%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也适合辣椒、高粱等育苗移栽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玉米育苗移栽方法及其配套机械化移栽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玉米育苗移栽方法及其配套机械化移栽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玉米育苗移栽的方法和突破传统的手工一个一个苗株分离的瓶颈;可人工一次完成整盘苗株土单体分离,机械化一次完成秧苗输送、分离、投放、犁沟、覆土镇压等多道农艺作业工序的一种配套机械化移栽机。
技术介绍
玉米是我国及世界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之一,在我国北方多为一年一季春播玉米区;目前,玉米的主要种植方法是大田直播,由人工多粒播种发展到近年来的单粒机播。我地区无霜期135天左右,有效积温3000℃左右;选用的玉米品种多为生育期124~128天的早中熟品种,公顷产量较低,一般为7500~10000kg。受无霜期的限制,我地区很难选择130天以上生育期的中晚熟品种。为了补充积温和延长生育期,近年来采用了地膜覆盖技术,但地膜覆盖成本高,又有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对环保、生态不利,不能大面积推广。玉米育苗移栽比大田直播可大幅度的增产,但在本地区没有成熟的玉米育苗移栽方法和配套的移栽机械;现有的移栽机械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需要手工一个一个抓取秧苗,进行苗株土单体分离;其移栽作业繁琐、费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力成本高;移栽作业不但与春季农活争时,而且移栽用时长,难以保证最佳移栽期,耽误农时;所以玉米育苗移栽很难大面积推广。因此,苗株土单体分离繁琐工序的瓶颈突破不了,玉米育苗移栽工作的效率就不能提高,使得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粮食增产和经济效益难以显现;而使玉米增产技术难以被广大农民所认可,使其大面积推广成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玉米育苗移栽方法及其配套机械化移栽机;其玉米育苗移栽方法适合本地区玉米育苗移栽,并取得了增产20%以上的效果;其配套机械化移栽机突破了传统的手工一个一个苗株分离的繁琐瓶颈,可人工一次完成整盘苗株土单体分离,机械化一次完成秧苗输送、分离、投放、犁沟、覆土镇压等多道农艺作业工序;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比传统的移栽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使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粮食增产和经济效益得以显现,从而使本玉米育苗移栽方法能被广大农民所认可,使其大面积推广成为可能。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玉米育苗移栽方法是:i、播种育苗:在本地区大田直播期前30~35天,在多穴孔育苗盘的穴孔内装入河淤土和草炭混合的育苗基质土,在每立方米育苗基质土内加入含纯氮3kg、纯磷2kg、纯钾1.5kg的肥料;在穴孔内的育苗基质土内每穴一粒玉米种子播种,播种深度10mm;把播种后的多穴孔育苗盘放入半地下式小拱棚或大棚内,浇透水后在多穴孔育苗盘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保温保湿;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70~80%,4~7天可出苗,苗出齐后可揭去多穴孔育苗盘上覆盖的塑料薄膜;白天可视棚内温度情况放风练苗,待一叶一芯后,白天可揭去棚膜,晚间覆盖棚膜保温防冻;待二叶一芯后,晚间气温5℃以上时,棚膜不需再覆盖,使玉米苗在自然温度下生长;ii、育苗期的水、肥管理:在育苗期须经常检查育苗基质土的含水量,发现干旱要及时补水,一般2~3天浇一次水;育苗期需肥很少,一般不需追肥,表现脱肥时可结合浇水进行叶面喷肥,叶面肥浓度不可超过0.3%;iii、移栽:在玉米苗三叶一芯至四叶一芯时都可移栽,但主要看苗根系的盘结程度,在苗根系盘结结实,使脱穴孔后的苗株土单体不散时为准,移栽前在多穴孔育苗盘的穴孔内浇一遍透水;iv、移栽后的管理:移栽后要及时给水,在移栽的2~3天后,苗根自然深入大田土内。本专利技术玉米育苗移栽方法的配套机械化移栽机,其特征在于:在右机架、左机架间有地轮轴,地轮轴有地轮,地轮轴上的输送带主动轮有输送带链条连接输送带链轮;输送带链轮上的输送带有输送带前轮,输送带上平面的后端有桌面,桌面的前端有平板;平板外侧中间上面至输送带外侧上面有直挡板,输送带里侧上面和平板里侧上面有弧形挡板,以保护秧苗不倾斜,弧形挡板的弧形头端探出在投苗点的上面,以保护双锯齿抛送秧苗在圆切线外不倒伏;固定在右机架、左机架上的小伞齿支架上端有小伞齿轮轴,小伞齿轮轴有小伞齿链轮通过小伞齿链条连接地轮轴上的小伞齿主动轮;小伞齿轮轴有小伞齿轮齿合其下面的拨轮轴心上的大伞齿轮,拨轮下外圆周有双锯齿;双锯齿圆切线与拨轮直径延线的交点下方设有犁铧;后机架下面固定有镇压臂,镇压臂下面有覆土镇压轮轴,覆土镇压轮轴有覆土镇压轮;在后机架上面固定有座椅架,座椅架上面固定有座椅;右机架、左机架前端有牵引耳,右机架、左机架前端上面有牵引架,牵引架上面有提升耳。本专利技术可制造双行或多行移栽机,以适应不同的需要。本专利技术玉米育苗移栽方法的配套机械化移栽机,为了更好更准确的投送秧苗,还在右机架、左机架之间下面设有收苗器和其下面的落苗筒;落苗筒固定在犁铧上面,落苗筒下后侧面有半圆缺口;收苗器包括连接在落苗筒上面的喇叭筒,喇叭筒上面有半弧挡,半弧挡一侧与弧形挡板的弧形头端连接;半弧挡设有齿间钩,以清除双锯齿间的积压泥土和一旦卡在双锯齿上的苗株土体。本专利技术玉米育苗移栽方法的配套机械化移栽机,还设有配套的育苗盘,其包括盘托和在其内的穴盘;盘托一面开口,穴盘高出盘托的四边;穴盘有多个穴孔,盘托的底板上有与穴孔对应的通孔。本专利技术玉米育苗移栽方法的配套机械化移栽机,其配套育苗盘的穴孔为圆柱型。本专利技术玉米育苗移栽方法的配套机械化移栽机,配套育苗盘的圆柱型穴孔的下径比上径大。本专利技术玉米育苗移栽方法的配套机械化移栽机,配套育苗盘的盘托和穴盘的上沿有外延边。本玉米育苗移栽方法配套机械化移栽机,在使用时,可在其配套的育苗盘内育苗,育好的秧苗移栽至大地时,可把育苗盘整盘放到本机的桌面上,在抽去盘托的同时缓缓向输送带内推送穴盘,待穴盘全部进到输送带内时,向上拔出穴盘;此时,整盘苗株土体已单体分离,并被输送带缓缓送给拨轮,拨轮下外圆周的双锯齿逐个同步地轮抛送苗株土体,苗株土体由收苗器接收并通过落苗筒下落,再从落苗筒下后侧面的半圆缺口中落入犁铧犁出的沟内,再由覆土镇压轮覆土镇压。本专利技术玉米育苗移栽方法的有益效果是:一、增产:玉米移栽一般可比直播增产20%以上,增产途径主要有以下七点;一是保苗率增产:直播玉米能达到95%的保苗率已是最高了,而移栽玉米保苗率可达100%,此一项即可增产5%。二是生育期增产:育苗移栽可使玉米生育期增加一个月左右,可确保作物果实完全成熟,此一项即可增产2~4%。三是幼苗断根技术增产:发芽和幼苗期断损其出生根,可刺激次生根大量萌发,建立其植株强大的根系,提高肥水吸收能力,是增产的重要机理;玉米苗在移栽的过程中必然要损伤初生根系,此一项可增产30%左右。四是抗灾增产:育苗期在人工棚膜内的可控条件下,可避免水、旱、风、虫等自然灾害,因此在灾害之年,增产十分突出。五是玉米移栽诱变增产:移栽可诱发植株内部生理变化,其表现为株高降低、茎节变短、秆粗叶肥,提高了保肥、保水、抗倒伏和光合作用的能力。六是品种升级增产:移栽比直播增加一个月左右的生育期,这样早熟区就可种植晚熟品种,早、晚熟品种产量差距一般在30%左右。七是提高复种指数增产:育苗可使作物生育期增加30天左右,以无霜期135~140天的中熟玉米区为例,就可种植生育期90天左右的极早熟玉米两茬或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育苗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i、播种育苗:在本地区大田直播期前30~35天,在多穴孔育苗盘的穴孔内装入河淤土和草炭混合的育苗基质土,在每立方米育苗基质土内加入含纯氮3kg、纯磷2kg、纯钾1.5kg的肥料;在穴孔内的育苗基质土内每穴一粒玉米种子播种,播种深度10mm;把播种后的多穴孔育苗盘放入半地下式小拱棚或大棚内,浇透水后在多穴孔育苗盘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70~80%,苗出齐后可揭去多穴孔育苗盘上覆盖的塑料薄膜;白天可视棚内温度情况放风练苗,待一叶一芯后,白天可揭去棚膜,晚间覆盖棚膜;待二叶一芯后,晚间气温5℃以上时,棚膜不需再覆盖,使玉米苗在自然温度下生长;ii、育苗期的水、肥管理:在育苗期须经常检查育苗基质土的含水量,发现干旱要及时补水,一般2~3天浇一次水;育苗期需肥很少,一般不需追肥,表现脱肥时可结合浇水进行叶面喷肥,叶面肥浓度不可超过0.3%;iii、移栽:在玉米苗三叶一芯至四叶一芯时都可移栽,但主要看苗根系的盘结程度,在苗根系盘结结实,使脱穴孔后的苗株土单体不散时为准,移栽前在多穴孔育苗盘的穴孔内浇一遍透水;iv、移栽后的管理:移栽后要及时给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移栽机,其特征在于:在右机架(12-1)、左机架(12-2)间有地轮轴(9),地轮轴(9)有地轮(7),地轮轴(9)上的输送带主动轮(33)有输送带链条(26)连接输送带链轮(24);输送带链轮(24)上的输送带(23)有输送带前轮(22),输送带(23)上平面的后端有桌面(25),桌面(25)的前端有平板(38);平板(38)外侧中间上面至输送带(23)外侧上面有直挡板(21),输送带(23)里侧上面和平板(38)里侧上面有弧形挡板(35),弧形挡板(35)的弧形头端探出在投苗点的上面;固定在右机架(12-1)、左机架(12-2)上的小伞齿支架(34)上端有小伞齿轮轴(19),小伞齿轮轴(19)有小伞齿链轮(20)通过小伞齿链条(27)连接地轮轴(9)上的小伞齿主动轮(8);小伞齿轮轴(19)有小伞齿轮(37)齿合其下面的拨轮(18)轴心上的大伞齿轮(36),拨轮(18)下外圆周有双锯齿(16);双锯齿(16)圆切线与拨轮(18)直径延线的交点下方设有犁铧(10);后机架(12-3)下面固定有镇压臂(30),镇压臂(30)下面有覆土镇压轮轴(32),覆土镇压轮轴(32)有覆土镇压轮(31);在后机架(12-3)上面固定有座椅架(29),座椅架(29)上面固定有座椅(28);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绍春,刘一江,杜鸿钧,王庆革,马占秋,霍义玲,
申请(专利权)人:刘绍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