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小麦地复播苜蓿油菜两熟的种植方法,适宜冬麦的种植区;步骤1在收割的冬麦地上复播苜蓿与油菜的混合籽种;时间为6月25-28日;步骤2在复播前,撒施磷酸二铵作为底肥,其撒施量为18-22kg/亩,随后进行犁地和整地作业,将苜蓿种和油菜种按1:1.2-1.3的比例混合均匀,播种;步骤3采用谷物条播机播种,播种行距13-15cm,深度1-2cm;步骤4油菜和苜蓿出苗后,于7月3-8日和7月20-25日分别灌水一次;步骤5苜蓿和油菜的收获时间为10月1-3日,收获前喷施克无踪水剂,将150ml-200ml克无踪水剂兑水40-60kg进行喷雾,使油菜和苜蓿叶快速脱水干燥,之后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当年收获的油菜籽60-70kg/亩,苜蓿苗茎的密度增加4.1千株/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播、套种技术,可实现一年两熟,尤其适宜提高苜蓿幼苗的成活率、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收益率。
技术介绍
苜蓿为一种广泛种植的多年生牧草,幼苗期较长;由于强烈的光照容易灼伤苜蓿幼苗,造成幼苗死亡,在新疆北部地区,冬小麦收割后复播苜蓿时一般等到9月上旬,气温降低后才开始播种,因此,播种当年苜蓿生长时间较短,入冬前还处于幼苗期,不能割草,没有收益,种子、机耕费和水肥等生产成本在播种当年无法回收;越冬后第二年由于苜蓿还处于幼苗期,容易受杂草侵害,草产量较低;而新疆北部地区夏季高温少雨,光热资源属于典型的“一季有余,二季不足”的地区;小麦收割后剩余无霜期较短,复播早熟作物产量较低,成本较高,没有经济效益,因此,生产上冬小麦收割后一般不进行复播。 检索文献披露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为解决苏南丘陵区苜蓿苗期的杂草问题,从保护播种入手,在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黑麦、小黑麦四种作物共五个品种中寻找适宜的伴生作物。通过对产量、株高、杂草率等多个指标测定分析,筛选出中新830小黑麦、赣选一号黑麦草适于用作苜蓿播种的伴生作物,同时获得两个苜蓿存活率最高的处理苜蓿(15kg/hm2)+中新830小黑麦(150kg/hm2)撒播及苜蓿(18kg/hm2)+中新830小黑麦(250kg/hm2) 30cm条播。河北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牧草研究中心对于滨海中度盐化土壤,在夏末秋初表层盐分低于其他季节的时期,整地开沟10 15cm播种苜蓿可基本上保证其正常出苗和生长。苜蓿与油菜混播也可提高苜蓿的保苗率。河北农业大学1991-1994年在冀西北高原二阴滩地上对油菜、苜蓿混播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草地生育期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分为春季返浆蒸发失墒期、夏季雨水下渗水分恢复期和秋季水分蒸发消耗期现蕾开花一结籽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58%,是牧草需水关键期。混播草地除当年生产466. 5kg/hm2油菜籽外,还可平均生产较自然草场增长I. 264倍的生物量,且显著地提高了降水利用效率,以上文献内容表明,采用早熟油菜与苜蓿混种复播,在国内还尚未见相关报道,本专利技术构思的“早熟冬小麦-苜蓿+油菜”的种植模式,然后用干燥剂脱水干燥、收割机收获油菜籽,增加了当年的经济效益,有独到之处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本专利技术以此为切入点,采用“早熟冬小麦-苜蓿+油菜”的种植模式,然后用干燥剂脱水干燥、收割机收获油菜籽,增加了当年的经济效益,同时延长苜蓿入冬前的生长时间,为苜蓿第二年的高产创造有利条件,开展的试验与验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在于提高冬小麦地复播苜蓿幼苗成活率、增加当年和第二年经济效益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适宜冬小麦的种植区;步骤I在收割的冬小麦地上复播苜蓿与油菜的混合籽种;时间为6月25-28日;步骤2在复播前,撒施磷酸二铵作为底肥,其撒施量为18_22kg/亩,随后进行犁地和整地作业,将苜蓿种和油菜种按1:1. 2-1. 3的比例混合均匀,播种;步骤3采用谷物条播机播种,播种行距13-15cm,深度l_2cm ;步骤4油菜和苜蓿出苗后,于7月3-8日和7月20-25日分别灌水一次;步骤5苜蓿和油菜的收获时间为10月1-3日,收获前喷施克无踪水剂,将150ml-200ml克无踪水剂兑水40_60kg进行喷雾,使油菜和苜蓿叶快速脱水干燥,之后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当年收获的油菜籽60-70kg/亩,苜蓿苗密度增加4. I千株/亩。所述的种植方法,选用的克无踪水剂由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 本专利技术的作用机理采用早熟冬小麦为前茬,获得较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并且为复播苜蓿提前播种创造条件。冬小麦收割后,及时进行耕整地作业,然后选用特早熟油菜与苜蓿混种复播,由于油菜出苗迅速,生长速度快,叶片较为宽大,可以为苜蓿幼苗遮挡部分阳光,创造较为阴凉的环境,避免了阳光对苜蓿叶片灼伤,提高苜蓿成活率。油菜生长后期,叶片功能开始退化萎缩,对光照的遮挡作用减弱,此时苜蓿已经度过苗期,光热又有利于苜蓿生长;油菜成熟后,每亩用33%克无踪水剂兑水40kg采用机械进行喷雾,使苜蓿和油菜的茎叶快速脱水干燥;喷施后7天,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并粉碎秸杆,每亩的增收300-350元,第二年苜猜增产75-85kg/亩,彰显技术进步。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试验地北疆种牛场试验设置分A区、B区和C区,面积均为75亩;A区试验地(I)选用新冬22号播种,播种时间为2009年9月15日,播前深施底肥磷酸二胺20kg/亩,播种后灌水2次,2010年春季追施尿素25kg/亩,灌水3次。(2)于2010年6月25日收割小麦,6月26日,均匀撒施磷酸二铵20kg/亩作为底月巴,随后进行犁地和整地作业,待播;(3)2010年6月27日,将早熟油菜与苜蓿籽混合均匀后,采用谷物条播机播种,播种量为苜蓿籽I. 5kg/亩,油菜籽2. Okg/亩;行距为15cm,播种深度I. 2cm ;(4)2010年6月28日,试验区及时进行灌溉,油菜和苜蓿出苗后又于7月5日、7月22日分别灌水一次;(5)收获2010年10月I日,试验区每亩使用克无踪水剂(除草剂)150ml兑水40kg进行喷雾,使苜蓿和油菜的茎叶快速干燥脱水,10月7日,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油菜籽并粉碎稻杆;(6) 2011年春季,调查苜蓿苗密度,追施尿素5kg/亩,生长季灌水3次,苜蓿分别在6月I日、8月5日和9月28日收割,晾干后打包、称重。B区试验地(I)选用新冬22号播种,播种时间为2009年9月15日,播前深施底肥磷酸二胺20kg/亩,播种后灌水2次,2010年春季追施尿素25kg/亩,灌水3次;(2)于2010年6月25日收割小麦,6月26日均匀撒施磷酸二铵20kg/亩作为底月巴,随后进行犁地和整地作业,待播;(3)2010年6月27日,采用谷物条播机播种苜蓿,苜蓿播种量为1.5kg/亩,行距为15cm,播种深度I. 8cm ;(4)2010年6月28日,灌水一次,苜蓿出苗后又于7月5日、7月22日分别灌水一次;(5)2011年春季,调查苜蓿苗密度,追施尿素5kg/亩,生长季灌水3次,苜蓿分别在6月I日、8月5日和9月28日收割,晾干后打包、称重。C区试验地 (I)选用新冬22号播种,播种时间为2009年9月15日,播前深施底肥磷酸二胺20kg/亩,播种后灌水2次,2010年春季追施尿素25kg/亩,灌水3次;于2010年6月25日收割小麦,撒施磷酸二铵20kg/亩作为底肥,犁地和整地作业,待播;(2) 2010年9月I日,采用谷物条播机播种苜蓿,播量I. 5kg/亩,行距15cm,播种深度l_2cm ;(3)2010年9月2日,试验区进行灌溉,苜蓿出苗后于9月8日、9月22日分别灌水一次;(4) 2011年春季,调查苜蓿苗密度,追施尿素5kg/亩,生长季灌水3次,苜蓿分别在6月I日、8月5日和9月28日收割,晾干后打包、称重。试验选用的谷物条播机由河北保定市鑫飞达农机装备有限公司生产,型号2冊F-24。本专利技术的试验结果验证产量测定结果及经济效益分析(A区采用本方法)见表。表试验区投入及产出权利要求1.一种小麦地复播苜猜油菜两熟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麦地复播苜蓿油菜两熟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适宜冬麦的种植区;步骤1在收割的冬麦地上复播苜蓿与油菜的混合籽种;时间为6月25?28日;步骤2在复播前,撒施磷酸二铵作为底肥,其撒施量为18?22kg/亩,随后进行犁地和整地作业,将苜蓿种和油菜种按1:1.2?1.3的比例混合均匀,播种;步骤3采用谷物条播机播种,播种行距13?15cm,深度1?2cm;步骤4油菜和苜蓿出苗后,于7月3?8日和7月20?25日分别灌水一次;步骤5苜蓿和油菜的收获时间为10月1?3日,收获前喷施克无踪水剂,将150ml?200ml克无踪水剂兑水40?60kg进行喷雾,使油菜和苜蓿叶快速脱水干燥,之后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当年收获的油菜籽60?70kg/亩,苜蓿苗密度增加4.1千株/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述明,李卫军,朱进忠,王玉祥,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