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是一种利用海水中海鞘、微藻、刺参的生物互利机制,生物转化海水中无机营养盐和有机物为刺参和海鞘及微藻生物量,并对养殖水域进行自我净化和修复,实现海水刺参人工养殖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海洋生物养殖大国。随着近海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产生大量的有机和无机废物,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致使每年的赤潮爆发面积和次数逐年增加,严重危害海水养殖业和海洋生态环境。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刻不容缓。由于海水的大尺度特点,至今仍然缺少理想的技术方法。遵从生态系统学理论,将生态位、习性和行为互利或相容的种类,按适当的比例搭配养殖在同一水体,采用多元化综合养殖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强化水体中物质循环,保持养殖系统稳定,减少自身污染并控制养殖规模,将是实现水产养殖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混养模式中,合理的种类搭配,可以使水体空间、饵料资源状况与养殖种类的生活、生长要求吻合,并能达到种间互利,强化“生物调控”和“自我修复”作用,减少污染,实现养殖业的清洁卫生。微藻对水体营养盐的高效吸收使其能够有效控制海区的营养水平,并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及群落组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鞘?微藻?刺参人工优化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排干养殖池塘内的水,暴晒池塘底部,放置附着基石头并加满池塘水,在附着基上接种海洋饵料微藻,维持水体中的微藻密度(40?100)×104cell/mL,接种微藻1?3天后,将海鞘和刺参投放到微藻生物量增加的上述养殖池中,养殖池水深1?2m,刺参体重达5?20g时投放养殖池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爱莉,鞠宝,于贞,邢荣莲,王长海,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