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人工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19951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人工鱼礁,包括鱼礁底座、长方框架结构体,所述鱼礁底座作为与长方框架结构体一体制出的基座而共同构成一立方结构体,在所述长方框架结构体顶部平面中部竖直向下制有竖直导流通孔,在四面侧壁上贯通制有上、下两层侧壁通孔,竖直导流通孔与侧壁通孔贯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保证了礁体的稳定性,整体结构的复杂性,通透性,由于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增加了礁体的表面积,有利于贝类等附着生物的生长,最终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人工鱼礁
技术介绍
人工鱼礁是人为设置在海中的构造物,可为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栖息、生长、繁育提供安全场所,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近年来,我国沿海渔业产业结构正在调整,建设人工鱼礁渔场,作为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已被广泛认可,我国沿海部分省份已相继启动了人工鱼礁的规划和建设,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人工鱼礁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照单体鱼礁规格可分为小型人工鱼礁、中型人工鱼 礁、大型人工鱼礁;按不同的制造材料可分为混凝土礁、石材礁、钢铁礁、玻璃钢礁、木质等制作的鱼礁;按形状可分为方形礁、柱形礁、球形礁、锥形礁等以及多种形状的组合鱼礁。鱼礁的环境功能体现在鱼礁内部以及周围区域的非生物环境和变化,鱼礁对非生物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鱼礁的投入改变了鱼礁周围以及内部的流速和流态,周围海域非生物环境也发生变化。鱼礁投放后形成的上升流,加速营养盐的底部运输,形成理想的营养盐转运环境,从而使礁区海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索饵场,同时鱼礁本身作为一种基质,附着生物开始在其表面着生,鱼礁周围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发生变化,进而达到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目前,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设计种类繁多,但鱼礁的设计必须结合所要投放海域的具体海洋环境来进行,必须针对特定海域的海底底质,特定的海洋生物环境及海流情况,鱼礁设计都有所不同,特别是针对渤海湾内浅滩海域的鱼礁设计还始终处于不断的探索阶段,找到真正适合的礁体结构始终是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适用于渤海湾内浅滩海域的鱼礁礁体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层人工鱼礁。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层人工鱼礁,包括鱼礁底座、长方框架结构体,所述鱼礁底座作为与长方框架结构体一体制出的基座而共同构成一立方结构体,在所述长方框架结构体顶部平面中部竖直向下制有竖直导流通孔,在四面侧壁上贯通制有上、下两层侧壁通孔,竖直导流通孔与侧壁通孔贯通。而且,在四面侧壁上所制的侧壁通孔为长方形结构,且上、下两层侧壁通孔为水平平行设置。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I、本技术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增加了礁体的表面积,有利于贝类等附着生物的生长,最终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2、本技术的结构保证了礁体的稳定性,整体结构的复杂性,通透性,易于岩礁性鱼类的栖息和生长。3、本技术结合渤海湾浅海海况的特性,潮流流动的特性,设计结构既满足了整体鱼礁的可靠性,又节省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说 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本实施例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一种双层人工鱼礁,如图I所示,包括鱼礁底座5、长方框架结构体I,所述鱼礁底座作为与长方框架结构体一体制出的基座而共同构成一立方结构体,在所述长方框架结构体顶部平面中部竖直向下制有竖直导流通孔2,在四面侧壁上贯通制有上、下两层侧壁通孔3、4,竖直导流通孔与侧壁通孔贯通。所述在四面侧壁上所制的侧壁通孔为长方形结构,且上、下两层侧壁通孔为水平平行设置。结合渤海海湾的具体浅海环境及考虑鱼礁的沉降,所述双层人工鱼礁底座的长X宽X高(LXWXH)为120X120X20cm,所述长方框架结构体的外部尺寸LXWXH为120X120X 100cm,底座与框架结构体共同构成正立方体结构;结合渤海海湾的潮汐状况及生物状况,所述长方框架结构体顶部平面中部竖直向下制有的竖直导流通孔为边长30X30cm的方形导流孔,所述长方框架结构体四面侧壁上贯通制有的上、下两层侧壁通孔为边长80 X 30cm的长方形导流孔。所述双层人工鱼礁由钢筋混凝土一体制出,钢筋材料选用HRB335 (国家GB1499. 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标准中规定,335表示屈服强度,为335MPA),钢筋直径10mm,混凝土选用C30强度级别的混凝土,(国家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C30表示混凝土强度等级,其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A),可以充分保证底座的强度。权利要求1.一种双层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礁底座、长方框架结构体,所述鱼礁底座作为与长方框架结构体一体制出的基座而共同构成一立方结构体,在所述长方框架结构体顶部平面中部竖直向下制有竖直导流通孔,在四面侧壁上贯通制有上、下两层侧壁通孔,竖直导流通孔与侧壁通孔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在四面侧壁上所制的侧壁通孔为长方形结构,且上、下两层侧壁通孔为水平平行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人工鱼礁,包括鱼礁底座、长方框架结构体,所述鱼礁底座作为与长方框架结构体一体制出的基座而共同构成一立方结构体,在所述长方框架结构体顶部平面中部竖直向下制有竖直导流通孔,在四面侧壁上贯通制有上、下两层侧壁通孔,竖直导流通孔与侧壁通孔贯通。本技术的结构保证了礁体的稳定性,整体结构的复杂性,通透性,由于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增加了礁体的表面积,有利于贝类等附着生物的生长,最终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文档编号A01K61/00GK202663997SQ2012203282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9日专利技术者王宏, 宋文萍, 王群山, 王钢, 高燕 申请人: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礁底座、长方框架结构体,所述鱼礁底座作为与长方框架结构体一体制出的基座而共同构成一立方结构体,在所述长方框架结构体顶部平面中部竖直向下制有竖直导流通孔,在四面侧壁上贯通制有上、下两层侧壁通孔,竖直导流通孔与侧壁通孔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宋文萍王群山王钢高燕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