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3218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属于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试验准确、低成本的一种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加热装置、循环系统和多个温度传感器均安装在箱体内壁上,循环系统位于加热装置的上方,用于控制的电控系统安装在箱体外部,加热装置、循环系统、温度传感器均与电控系统连接并由电控系统控制,加热装置的结构为:热能反射板为C形板,C形板的未开口端安装在箱体内壁上,热能反射板的开口端安装有防辐射散热板,电热管安装在防辐射散热板和热能反射板之间,循环系统水平方向位于防辐射散热板的前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救生舱恒温试验间的加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技术 领域本技术一种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属于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综合防护性能试验的恒温箱试验装置要求为具有加热、温控、风扇等,(室温 80°C)可调控。主要模拟矿井瓦斯等爆炸后,救生舱所处的环境出现高温的环境。这就要求该恒温箱具备加热系统,加热温度控制范围为室温^rc之间,同时要求加热速度必须满足试验要求,再加热过程中保证恒温箱内各部位的温度差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温度偏差过大的情况,影响试验的准确性。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是一个大型的密闭保温试验间,救生舱在作高温试验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模拟爆炸后的高温环境,同时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需要保温间内部的环境温度很快达到规定的高温温度。既要保证救生舱周边的环境温度按要求上升,同时要尽量避免救生舱在加热过程中吸收过多的热量由于吸收了大量的热量,直接影响试验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加热系统在加热过程中尽量对救生舱周边的环境进行加热,而救生舱只依靠周边的环境热量传递来吸收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试验准确、低成本的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包括加热装置、循环系统、温度传感器和电控系统,加热装置、循环系统和多个温度传感器均安装在箱体内壁上,循环系统位于加热装置的上方,用于控制的电控系统安装在箱体外部,加热装置、循环系统、温度传感器均与电控系统连接并由电控系统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结构为热能反射板为C形板,C形板的未开口端安装在箱体内壁上,热能反射板的开口端安装有防辐射散热板,电热管安装在防辐射散热板和热能反射板之间,所述循环系统水平方向位于防福射散热板的前方。所述的电热管采用红外线加热管加热,所述红外线加热管均匀布置在箱体两侧内壁的下部。所述的循环系统采用多个小功率的风机均匀布置在箱体内。所述的温度传感器采用钼金体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电控系统包括数显温度控制器、固态继电器、温度传感器、交流接触器、超温保护器、时间延时继电器、紧急停止开关和报警器、变频器等控制装置。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箱体内壁上安装的加热管加热时,防辐射板使得红外加热管首先加热防辐射板,随后防辐射板温度升高后热量通过空气对流及极少量的热量辐射传递到救生舱舱体上,使得加热管大部分热量主要加热保温间内的环境空气,保证试验的准确性,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2、本技术在箱体内壁上均匀安装了多个小功率的风机,在加热过程中使箱体内部的环境温度偏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热量的传递的同时保证内部温度场的均衡性,进一步提闻了试验的准确性。3、本实 用新型在箱体外部设置了电控系统,包括有多个控制装置,保证了试验人员在保温间外部对保温间内加热过程的精确控制。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箱体内热量传递的路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一3所示,本技术一种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包括加热装置I、循环系统3、温度传感器4和电控系统5,加热装置I、循环系统3和多个温度传感器4均安装在箱体6内壁上,循环系统3位于加热装置I的上方,用于控制的电控系统5安装在箱体6外部,加热装置I、循环系统3、温度传感器4均与电控系统5连接并由电控系统5控制,所述加热装置I的结构为热能反射板7为C形板,C形板的未开口端安装在箱体6内壁上,热能反射板7的开口端安装有防福射散热板2,电热管8安装在防福射散热板2和热能反射板7之间,所述循环系统3水平方向位于防辐射散热板2的前方。所述的电热管8采用红外线加热管加热,所述红外线加热管均匀布置在箱体6两侧内壁的下部。所述的循环系统3采用多个小功率的风机均匀布置在箱体6内。所述的温度传感器4采用钼金体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电控系统5包括数显温度控制器、固态继电器、温度传感器、交流接触器、超温保护器、时间延时继电器、紧急停止开关和报警器、变频器等控制装置。防辐射板2避免了红外线直接将热量传递到救生舱舱壁时,造成救生舱吸收过多热量,同时可以保证热量被箱体6内部的环境空气充分吸收,使温度快速上升;循环系统3主要用于保温间内的空气循环,利用空气内部的循环,保证了箱体6内部的环境温度在加热过程偏差在一定的控制范围内;多个温度传感器4按要求布置在箱体6内部,对箱体6内的温度实时监控,通过数字显示屏为外界操作人员提供读数,同时为控制系统提供控制型号;电控系统5布置在操作区便于操作人员的控制。温度传感器4主要用于降温过程中保温间内部温度的监控。主要采用钼金体温度传感器,通过显示屏显示保温间内温度,同时为温度传感器提供工作信号。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例如本技术中也可将加热装置分为多组不同的加热管安装在箱体内壁上,根据所需的加热速度的不同开启不同的加热管组,可一定程度上控制加热速度。权利要求1.一种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包括加热装置(I)、循环系统(3)、温度传感器(4)和电控系统(5),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I)、循环系统(3)和多个温度传感器(4)均安装在箱体(6)内壁上,循环系统(3)位于加热装置(I)的上方,用于控制的电控系统(5)安装在箱体(6)外部,加热装置(I)、循环系统(3)、温度传感器(4)均与电控系统(5)连接并由电控系统(5)控制,所述加热装置(I)的结构为热能反射板(7)为C形板,C形板的未开口端安装在箱体(6)内壁上,热能反射板(7)的开口端安装有防辐射散热板(2),电热管(8)安装在防辐射散热板(2)和热能反射板(7)之间,所述循环系统(3)水平方向位于防辐射散热板(2)的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热管(8)采用红外线加热管加热,所述红外线加热管均匀布置在箱体(6)两侧内壁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系统(3)采用多个小功率的风机均匀布置在箱体(6)内。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4)采用钼金体温度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系统(5)包括数显温度控制器、固态继电器、温度传感器、交流接触器、超温保护器、时间延时继电器、紧急停止开关和报警器、变频器等控制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属于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试验准确、低成本的一种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加热装置、循环系统和多个温度传感器均安装在箱体内壁上,循环系统位于加热装置的上方,用于控制的电控系统安装在箱体外部,加热装置、循环系统、温度传感器均与电控系统连接并由电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救生舱恒温试验装置加热系统,包括加热装置(1)、循环系统(3)、温度传感器(4)和电控系统(5),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1)、循环系统(3)和多个温度传感器(4)均安装在箱体(6)内壁上,循环系统(3)位于加热装置(1)的上方,用于控制的电控系统(5)安装在箱体(6)外部,加热装置(1)、循环系统(3)、温度传感器(4)均与电控系统(5)连接并由电控系统(5)控制,所述加热装置(1)的结构为:热能反射板(7)为C形板,C形板的未开口端安装在箱体(6)内壁上,热能反射板(7)的开口端安装有防辐射散热板(2),电热管(8)安装在防辐射散热板(2)和热能反射板(7)之间,所述循环系统(3)水平方向位于防辐射散热板(2)的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利涛李玉贵吕仲王武魁刘勇咸士玉王进强许佩霞张孟闫为民陈延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