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114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2:19
一种供暖模组,尤指可与一预设物体结合,其包含有一断热层、至少一发热层及一导热层。发热层相对设置于断热层与导热层之间,且发热层设有一供电防水电源接线盒,由此防水电源接线盒使连接发热材与外部电源安全连接,使得发热层可产生热能,并设有控制器可随使用者设定温度与使用时间。借此,其是将供暖模组的导热层与一预设物体结合,利用发热层所产生的热能,可传导至导热层,再由导热层将热能作均匀的扩散并传递至一预设物体,使得热能可相对将热能辐射通过于一物体(如:地板、墙面、户外层顶、镜子、石材、金属、橡胶、地毯、等)作均匀的扩散,达到可让一物体表面维持一定温度,进而使空间温度升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供暖模组,尤指一种可与一预设物体结合并可将热能均匀传递至该预设物体,而达到可让一物体表面维持一定温度,进而提升空间的温度的供暖模组。
技术介绍
由于地球气候变迁,全球温度产生极冷及极热等极端气候,许多亚热带地区从不下雪的地区也于近年来下起暴风雪,原有的保暖设备已不符合使用要求,因此,当寒流来袭,室内温度骤降,为了抵抗严寒,怀炉、电暖器等保暖产品的使用便相当频繁。传统的供暖设备如社区型集中供暖,需燃烧大量煤来制造热能,除了造成空气污·染外更不利于全球减排碳的共识,或者如地下热能循环至地上空间使用及其他替代能源转换热能,其均需庞大的设备费用,因而不符合经济效益。而现有的电暖器主要具有一电热件,该结构如电风扇或壁炉一般,体积相当大,于季节更换时的收纳上相当不便与麻烦;又加上现有的电暖器其电热件都为外露设计,因此对于有摆放电暖器的空间,乃成为孩童老人的危险场所。是以,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以上有待改进的缺失,期能提供一种可结合于任一预设物体的隐藏式供暖模组并兼具高效能组装便利,乃潜心研思、设计组制,以提供消费大众使用,即为本技术所欲研创的创作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暖模组,包含有一断热层、至少一发热层及一导热层。发热层设置于断热层上方表面,且发热层设有一供电防水电源接线盒,用以确保发热材与电源安全连接并由绝缘外壳防水耐压保护,就算用于户外融雪连接处也有坚固的安全机制,由供电控制连接端用以连接一外部电源,并加一温度控制器使得发热层可产生可控制温度与使用时间的热能;导热层设置于发热层上方,使发热层相对位于导热层与断热层之间。借此,供暖模组可与一预设物体结合,由供暖模组的导热层与一预设物体表面贴合,利用发热层所产生的热能,可传导至导热层,再由导热层将热能作均匀的扩散并传递至一预设物体,使得热能可相对于一物体(如地板、墙面、镜子、石材、金属、橡胶、硅胶、地毯等)作均匀的扩散,达到可让一物体表面维持一定温度进而提升空间的温度。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供暖模组,是能与预设物体结合的供暖模组,其包含有一个断热层;至少一个发热层,设置于该断热层上方表面,该发热层设有一个发热线端;—个导热层,设置于该发热层上方以使该发热层相对位于该导热层与断热层之间。其中,包含有至少两个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设置于该发热层与该导热层之间,并借该固定元件将发热层固定于该断热层上方表面。其中,该导热层底部涂布有一层散热胶,该导热层通过散热胶与该发热层相结合。其中,该断热层外部包覆有铝箔。其中,包含有一个防水电源接线盒及一个温度控制器,而该发热层的发热线端经由该防水电源接线盒与一个外部电源线相连接导通,且该外部电源线电连接该温度控制器。其中,其特征在于,该防水电源接线盒包含有一个基座、一个盖板、一个第一结合件及一个第二结合件,该基座具有一个容置空间,并于基座两个平行对应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穿孔,且基座设有至少四个锁接部;该盖板结合密封于该基座顶部,而盖板设有至少四个锁接部,并与该基座所设的锁接部相对应;该第一结合件设置于该基座的容置空间 内,而第一结合件于其表面设有两个间隔对应的第一凹槽及第一凹部,且该第一凹部设于第一凹槽路径上,又该第一凹部内设置有第一导电片;该第二结合件设置于基座的容置空间内并覆设于该第一结合件其表面,而第二结合件于其底面设有两个间隔对应的第二凹槽及第二凹部,且该第二凹槽及第二凹部与该第一凹槽及第一凹部相互对应,第二凹部设于第二凹槽路径上,又第二凹部内设置有第二导电片。其中,该断热层、发热层及导热层都为具有可挠性的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借助上述结构,供暖模组可与一预设物体结合,由供暖模组的导热层与一预设物体表面贴合,利用发热层所产生的热能,可传导至导热层,再由导热层将热能作均匀的扩散并传递至一预设物体,使得热能可相对于一物体(如地板、墙面、镜子、石材、金属、橡胶、硅胶、地毯等)作均匀的扩散,达到可让一物体表面维持一定温度进而提升空间的温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供暖模组第一实施例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供暖模组第一实施例组合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供暖模组第二实施例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供暖模组第二实施例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的供暖模组的防水电源接线盒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的供暖模组的防水电源接线盒一实施例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供暖模组第一应用实施例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供暖模组第二应用实施例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供暖模组第三应用实施例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供暖模组第四应用实施例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供暖模组第五应用实施例示意图。其中I、断热层11、铝箔2、发热层21、发热线端3、导热层4、固定元件5、防水电源接线盒 51、基座510、容置空间511、穿孔512、锁接部513、防水条52、盖板521、锁接部53、第一结合件531、第一凹槽532、第一凹部533、第一导电片534、正负极区隔压条54、第二结合件541、第二凹槽542、第二凹部543、第二导电片55、锁固兀件6、温度控制器7、外部电源线8、物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方便简捷了解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使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此将本技术配合附图,详细叙述本技术的特征以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新型的范畴。请先参阅图I、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本技术揭露一种可绕式供暖模组,尤指可与一预设物体8结合的供暖模组,而供暖模组包含有一断热层I、至少一发热层2、一导热层3、至少二固定元件4、防水电源接线盒5及温度控制器6。断热层I是由断热材所构成,且断热层I设置于本技术供暖模组的下层位置。而本技术试举一实施例,所述断热材可由铝箔包覆一针扎纤维棉所组成;又或者是所述断热材可为玻璃纤维布、陶瓷纤维、聚苯乙烯泡沫隔绝层、石棉、隔热漆、耐热布料、高密度泡棉或耐热板其中之一。此外,当断热层I所使用的断热材为软质材质(如玻璃纤维布、陶瓷纤维或耐热布料等)时,断热层I则具有可挠性的特性。发热层2设置于断热层I上方表面,而发热层2设有一发热线端21,由发热线端21用以连接一外部电源,使得发热层2可产生热能。而本技术试举一实施例,所述发热层2可为包覆绝缘材质的碳纤维加热丝。此外,所述发热层2也可为具挠性并利用通电产生热能的发热材料(例如发热电缆丝、发热铜丝,石墨纤维加热线、金属纤维或碳纤维发热薄膜等);所述发热层2也可为非挠性并利用通电产生热能的发热材料(例如远红外线加热管等)。导热层3设置于发热层2上方,使发热层2相对位于导热层3与断热层I之间。而本技术试举一实施例,导热层3可由导热材所构成,并于导热层3底部涂布有一散热胶,使得导热层3通过散热胶而可与发热层2紧密结合,达到发热层2所产生的热能,可经由散热胶而有效率的传递至导热层3。而所述导热材可为玻璃纤维布、导热硅胶、导热碳素膜、赛璐珞(Celluloid)、醋酸纤维素塑胶、聚酯纤维等或其中之一;所述散热胶可为散热膏、导热漆或导热硅胶的其中之一。固定元件4是由铝箔胶带、玻纤耐热胶带、耐热胶合剂所构成,且固定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暖模组,是能与预设物体结合的供暖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个断热层;至少一个发热层,设置于该断热层上方表面,该发热层设有一个发热线端;一个导热层,设置于该发热层上方以使该发热层相对位于该导热层与断热层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叔键张允柔
申请(专利权)人:硕业绿能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