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入轴正反转实现两种不同速比输出的电动车变速箱,利用电机正转驱动右单向滑行齿轮旋转,电机反转后通过一个过渡轴即二号轴后驱动左单向滑行齿轮旋转,前后传递过程存在不同速比,从而实现了高低速的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很容易实现高低换挡控制,不需要复杂的换挡操作杆等复杂结构,节约成本。同时,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挡方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变速齿轮的数量,从而减少传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有利于节约电能,结构简单实用,效果好,非常利于推广实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变速箱,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改变电机正反转来实现两种不同速比输出的电动车变速箱。
技术介绍
现有三轮或四轮电动车通常不设置变速箱,而是依靠改变电机输出功率来实现不同转速,这种变速方式的不能产生大扭矩驱动力,在遇到爬坡或地面阻力大的路段,电机功率大而转速慢,导致大电流驱动,不仅浪费电能,也容易导致电机和电池寿命缩短甚至烧毁。另一方面,由于电动车的动力有限,而现有的变速箱的高低档完全是依靠改变不同齿轮转速比来确定,需要配置较多齿轮级数和较复杂的控制换挡的结构,导致电动车操控繁琐和结构复杂,所以直接在电动车上应用现有的齿轮变速箱会很大程度上增加制造成本和控制不便等问题,很难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输入轴正反转实现两种不同速比输出的电动车变速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入轴正反转实现两种不同速比输出的电动车变速箱,包括各级驱动轴和各级驱动齿轮,各级驱动轴中,一号轴的输入端与电机轴传动连接,一号轴上安装有一个或两个驱动齿轮,二号轴上安装有过渡齿轮,三号轴上分别安装有左、右两个单向滑行齿轮,该左、右单向滑行齿轮的滑行方向相反;所述二号轴上的过渡齿轮为联体的大小组合齿轮,其中大齿轮与一号轴上的驱动齿轮啮合,小齿轮与三号轴上的左单向滑行齿轮啮合,一号轴上的驱动齿轮与三号轴上的右单向滑行齿轮啮合,三号轴上还设置有对外的输出齿轮。三号轴上输出齿轮直接与传动半桥上的从动齿轮卩齿合。还可以设置倒档机构,即将三号轴的输出齿轮与一个随转齿轮组合形成联体齿轮,该随转齿轮与倒档主齿轮啮合,倒档从齿轮与从动齿轮常啮合,倒档主齿轮和倒档从齿轮同转轴。设置四号轴并在四号轴上安装从动齿轮,所述三号轴上的输出齿轮与四号轴上的从动齿轮啮合,四号轴的一端与传动轴传递连接或者直接作为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末端与传动半桥驱动连接。还包括倒档机构,该倒档机构是在四号轴与传动轴之间设置一个同步器,该同步器为套管式,其两端分别与四号轴和传动轴之间花键方式连接,在四号轴和传动轴末端分别安装有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同时在该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一侧设置联体倒档齿轮,该联体倒档齿轮包括前齿轮和后齿轮,联体倒档齿轮同时与同步器一起联动,当所述联体齿轮的前齿轮和后齿轮分别与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啮合时,所述同步器脱离四号轴或者传动轴。一种输入轴正反转实现两种不同速比输出的电动车变速箱,包括各级驱动轴和各级驱动齿轮,各级驱动轴中,一号轴的输入端与电机轴传动连接,一号轴上安装有两个驱动齿轮,其中靠左侧的驱动齿轮为普通齿轮,靠右侧的驱动齿轮为离心滚柱式单向齿轮,二号轴上安装有过渡齿轮,三号轴上分别安装有一个靠左侧的左单向滑行齿轮和一个靠右侧的普通齿轮;所述二号轴上的过渡齿轮为联体的大小组合齿轮,其中大齿轮与一号轴上靠左侧的驱动齿轮啮合,小齿轮与三号轴上的左单向滑行齿轮啮合,一号轴上的离心滚柱式单向齿轮与三号轴上右侧普通齿轮啮合,三号轴上还设置有对外的输出齿轮。三号轴上输出齿轮直接与传动半桥上的从动齿轮啮合;设置倒档机构,即将三号轴的输出齿轮与一个随转齿轮组合形成联体齿轮,该随转齿轮与倒档齿轮啮合,倒档齿轮与该联体齿轮联动。设置四号轴并在四号轴上安装从动齿轮,所述三号轴上的输出齿轮与四号轴上的从动齿轮啮合,四号轴的一端与传动轴传递连接或者直接作为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末端与传动半桥驱动连接;还包括倒档机构,该倒档机构是在四号轴与传动轴之间设置一个同 步器,该同步器为套管式,其两端分别与四号轴和传动轴之间花键方式连接,在四号轴和传动轴末端分别安装有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同时在该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一侧设置联体倒档齿轮,该联体倒档齿轮包括前齿轮和后齿轮,联体倒档齿轮同时与同步器一起联动,当所述联体齿轮的前齿轮和后齿轮分别与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啮合时,所述同步器脱离四号轴或者传动轴。离心式单向齿轮包括内圈和外圈,外圈外侧设置齿轮,内圈中心设置轴心;在内圈的外缘设置斜槽,该斜槽的两端与外圈内缘的距离逐渐增大,距离较小的一端设置有弹簧槽,距离较大的一端设置有推柱凹槽,弹簧槽内套装有顶压弹簧,推柱凹槽的两端与圆心的距离逐渐缩小;分别在斜槽和推柱凹槽里放入驱动柱和推柱。顶压弹簧的外端套装有弹簧帽,弹簧帽的长度大于顶压弹簧外漏部分的长度,从而弹簧帽靠内的一端插入弹簧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I、本技术利用电机的正反转即可实现高低档的转换,很容易实现高低换挡控制,不需要复杂的换挡操作杆等复杂结构,节约成本。同时,利用本技术的换挡方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变速齿轮的数量,从而减少传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有利于节约电能。采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滑行齿轮可以实现倒车自动锁死(变速箱齿轮锁死),防止车辆倒滑行,需要倒滑控制时只需将输出齿轮变为空挡即可。2、本技术利用离心滚柱式单向齿轮,其作用是反向滑行、正向高速结合而正向低速不结合。所以,无需将输出齿轮变为空挡也可实现倒滑行。3、本技术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的倒档机构,适合不同形式车型的组合配置,结构简单实用,效果好,非常利于推广实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变速箱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的高速驱动状态;图2是图I的各驱动轴之间传递关系不意图;图3是本技术变速箱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的低速驱动状态;图4是图3中各驱动轴之间传递关系不意图之一(不带倒档);图5是图3中各驱动轴之间传递关系示意图之二 (带倒档);图6是本技术变速箱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另一种倒档机构);图7是本技术变速箱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带离心滚柱式单向齿轮);图8是图7中离心滚柱式单向齿轮的高速状态示意图;图9是图7中离心滚柱式单向齿轮的低速状态示意图。图中标号I为电机,11为驱动齿轮之一,12为驱动齿轮之二,13为离心滚柱式单向齿轮,14为轴孔,21为过渡齿轮的大齿轮,22为过渡齿轮的小齿轮,31为右单向滑行齿轮,32为左单向滑行齿轮,33为输出齿轮,34为随转齿轮,35为靠右侧的普通齿轮,41和41’分·别为从动齿轮,51为倒档主齿轮,52为倒档从齿轮,6为传动轴,7为联体倒档齿轮,71为前齿轮,72为后齿轮,8为同步器,81为主动齿轮,82为被动齿轮,9为传动半桥,10为锥齿轮传动机构。I为一号轴,II为二号轴,III为三号轴,IV为四号轴。131为离心滚柱式单向齿轮的内圈,132为离心滚柱式单向齿轮的外圈,133为斜槽,134为推柱凹槽,135为驱动柱,136为推柱,137为弹黃槽,138为顶压弹黃,139为弹黃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I-图4,一种输入轴正反转实现两种不同速比输出的电动车变速箱,在变速箱内通过轴承安装有各级驱动轴,每级驱动轴上分别安装有驱动齿轮,根据传递顺序,各级驱动轴被分为一号轴I、二号轴II、三号轴III。其中,一号轴I的输入端与电机I的转轴传动连接,一号轴I上安装有两个驱动齿轮11和12 ;二号轴II上安装有过渡齿轮;三号轴III上分别安装有左、右两个单向滑行齿轮32和31。所述二号轴II上的过渡齿轮为联体的大小组合齿轮,其中大齿轮21与一号轴I上的驱动齿轮12啮合,小齿轮22与三号轴III上的左单向滑行齿轮32啮合,一号轴I上的驱动齿轮11与三号轴III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入轴正反转实现两种不同速比输出的电动车变速箱,包括各级驱动轴和各级驱动齿轮,其特征是:各级驱动轴中,一号轴的输入端与电机轴传动连接,一号轴上安装有一个或两个驱动齿轮,二号轴上安装有过渡齿轮,三号轴上分别安装有左、右两个单向滑行齿轮,该左、右单向滑行齿轮的滑行方向相反;所述二号轴上的过渡齿轮为联体的大小组合齿轮,其中大齿轮与一号轴上的驱动齿轮啮合,小齿轮与三号轴上的左单向滑行齿轮啮合,一号轴上的驱动齿轮与三号轴上的右单向滑行齿轮啮合,三号轴上还设置有对外的输出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超然,
申请(专利权)人:朱超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