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压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油缸高低压快慢切换油路,包括与油箱连接的动力源,管路和液压油缸,所述动力源包括一小功率发动机和由所述发动机驱动的大排量油泵,所述发动机和所述油泵通过所述管路依次连接可调节所述管路中液体介质的压力、流速和方向的控制阀组和并联设置的液压油缸,本油路采用一小功率的发动机带一个大排量的油泵作为动力源,经过控制阀组来实现油路的高低压快慢压切换动作,同时保证发动机的功率匹配,驱动两个并联的油缸往复动作,该油路能耗低,结构紧凑,体积小,噪声小,运行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压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油缸高低压快慢切换油路。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油缸做高低压快慢压切换的液压系统,一般是采用双泵合并控制或大泵分流控制等液压系统,这样系统的油泵选择的比较大,相应的柴油机的功率也比较大,而大功率的柴油机的能耗也大,这样,系统的运行成本高。同时,大功率的柴油机体积大,噪音大,工人劳动强度大,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还需要做防噪音处理,做防噪音处理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双油缸高低压快慢切换油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能耗大,噪首大,结构庞大,运行成本闻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油缸高低压快慢切换油路,包括与油箱连接的动力源,管路和液压油缸,所述动力源包括一小功率发动机和由所述发动机驱动的大排量油泵,所述发动机和所述油泵通过所述管路依次连接可调节所述管路中液体介质的压力、流速和方向的控制阀组和并联设置的液压油缸。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组包括电控比例换向阀组和可控制所述电控比例换向阀组工作位的压力切断阀组,所述电控比例换向阀组和所述压力切断阀组并联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压力切断阀组包括溢流阀和与所述溢流阀串联的第一电磁换向阀,所述溢流阀和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依次连接设置于所述油泵的出油口和回油油路之间。再进一步地,所述电控比例换向阀组包括流量预设为所述油泵的额定流量的二分之一的两个第二电磁换向阀,两个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并联设置。具体地,所述控制模组连接与所述液压油缸之间连接有快速接头。更具体地,所述电控比例换向阀组连接有可控制其工作模式的电控手柄。进一步地,于所述控制模组的进出口处设有可监控压力的压力表。再进一步地,所述油泵为负载敏感泵。更加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具体地,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为三位五通电磁换向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油缸高低压快慢切换油路,本油路采用一小功率的发动机带一个大排量的油泵作为动力源,经过控制阀组来实现油路的高低压快慢压切换动作,同时保证发动机的功率匹配,驱动两个并联的油缸往复动作,该油路能耗低,结构紧凑,体积小,噪声小,运行成本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双油缸高低压快慢切换油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双油缸高低压快慢切换油路的实物连接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I 液压油缸6 压力切换阀组2 油箱7 负载敏感泵3 管路8 电控开关4 快速接头9 电控手柄5 比例换向阀组10 过滤器 11 回油油路51 第二电磁换向阀61 溢流阀62 第一电磁换向阀Pl 油泵出口P2 比例换向阀组入口T 比例换向阀组回油口 12 小功率柴油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油缸高低压快慢切换油路,包括动力源,该动力源与油箱2相连接,所述动力源通过管路3依次连接可调节所述管路3中液体介质的压力、流速和方向的控制阀组和并联设置的液压油缸I,所述动力源包括一小功率发动机和由所述发动机驱动的大排量油泵。本实施例中,该发动机为小功率柴油机12,该柴油机12的功率为50KW,所述油泵的排量为100L。当并联的液压油缸I需要做高压低速或者低压高速往复动作时,通过控制阀组调节所述小功率发动机和所述大排量油泵,改变所述大排量油泵的输出流量和输出压力,从而实现并联的液压油缸I的高压低速或者低压高速往复动作。本油路采用一小功率的发动机带一个大排量的油泵作为动力源,经过控制阀组来实现油路的高低压快慢压切换动作,同时保证了发动机的功率匹配,驱动两个并联的油缸往复动作,该油路能耗低,结构紧凑,体积小,噪声小,运行成本低。所述控制阀组包括电控比例换向阀组5和可控制所述电控比例换向阀组5工作位的压力切断阀组6,所述电控比例换向阀组5和所述压力切断阀组6并联设置。如此,采用模组化的连接设计,结构紧凑,体积小,节约空间,便于安装调试维护。所述压力切断阀组6为叠加阀,包括溢流阀61和与第一电磁换向阀62,所述溢流阀61与第一电磁换向阀62串联,所述溢流阀61和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62依次连接于所述油泵的出油口 Pl和回油油路11之间。通过该溢流阀61可限定所述油泵的出油口 Pl的输出压力,如此,还可防止泵的压力过大损坏整个管路系统,提供了整个油路的安全性。如图I所示,为提高液压油的洁净度,于回油油路11连接油箱2的管路上还装设有过滤器10。 所述电控比例换向阀组5包括并联设置的两个第二电磁换向阀51,两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51的流量均设定为所述油泵的额定流量的二分之一。通过对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51的流量限定,来调节所述有本的输出流量,使该油路的流量调节变的易于操作,可靠性高。所述控制模组采用快速接头4与所述液压油缸I连接。如此,可以实现快速连接和拆装,便于现场调试和维护。通过电控手柄9控制所述电控比例换向阀组5。电控比例换向阀5是一种电控流量比例阀,可通过电控手柄9输出的电流大小的变化来控制电比例换向阀5的流量大小。这样,对所述电控比例换向阀组5控制的灵敏度,提高了整个油路的可靠性。于所述控制模组的进出口处设有可监控压力的压力表。这样,利于对整个油路的监控,便于对所述控制模组的检修。本实施例中,所述油泵优选为负载敏感泵7。所述负载敏感泵7为一种压力-流量补偿式的变排量柱塞式液压泵。所述负载敏感泵7设有流量控制阀、压力控制阀、负载敏感阀、反馈柱塞、变量活塞和泵主体,当流量控制阀的压差由负载敏感阀的弹簧设定后,通常将该压力设置为O. 8 I. OMPa,改变流量控制阀比例电磁铁输入电信号的大小,则可相应地改变电液比例流量控制阀的通流面积的大小,即可相应地改变泵的输出流量的大小。从而实现所述负载敏感泵7的输出流量与流量控制阀的输入电流成正比,即流量控制阀中比 例电磁铁的输入电流的大小分别设定了所述负载敏感泵7的不同输出恒流值。在压力控制阀中,比例电磁铁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推动压力控制闷闷芯移动的电磁力,实现电气到机械的转换,该电磁力与作用在反馈推杆上的液压力相平衡,随着比例电磁铰输入电流大小的变化,压力控制阀对应设定不同的恒压值.由于比例电磁铰的输出力与输入电流成正t匕,而通过压力控制阀阀芯的平衡作用,该输出力又与作用在阀芯上的压力成正比,这样泵出油液的恒压值最终是与压力控制阀中的比例电磁铁的输入电流值成正比的。如此,通过输入到比例电磁铁的电流值,就可以调节所述负载敏感泵7出油口处油液的流量值和压力值,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油路在高压低速与低压高速往复动作之间切换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62为2位3通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51为3位5通电磁换向阀。所述2位3通电磁换向阀为液压控制中的常用元件,价格相对低廉,便于采购,且性能稳定,降低了整个油路的设计成本和维护成本。以下就该双油缸高低压快慢切换油路的工作状态作详细说明当并联的液压油缸I需要做高压低速往复动作时,电控开关8打开,同时压力切断阀组6的电磁铁不得电,此时的压力切断阀组6处于闭死状态,所述负载敏感泵7的输出压力为预先设定压力值。在该状态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油缸高低压快慢切换油路,包括与油箱连接的动力源,管路和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包括一小功率发动机和由所述发动机驱动的大排量油泵,所述发动机和所述油泵通过所述管路依次连接可调节所述管路中液体介质的压力、流速和方向的控制阀组和并联设置的液压油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鹏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钻通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钻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