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现浇板中的控制上下排钢筋间距的钢筋马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8449 阅读:7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现浇板中的控制上下排钢筋间距的钢筋马凳,包括置于两端的两个三角支架,其顶角上固设上部支撑筋,所述三角支架的底边中点之间固设下部连接筋,所述下部支撑筋与上部支撑筋保持水平状态。所述三角支架为等腰或等边三角形。所述上部支撑筋长度为600-700mm,其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两顶角外80-100mm。使用时,下部支撑筋支设在现浇板下排两根钢筋上,上部支撑筋支撑在现浇板负筋(上排筋)下,再将钢筋马凳和现浇板钢筋用铅丝绑扎(或点焊)固定,以控制钢筋马凳不会产生较大的水平移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控制建筑现浇板上下排钢筋间距和位置准确的同时,避免负弯矩钢筋在施工中下沉,且方便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结构简单,制作简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现浇板上下排钢筋间距的辅助件,具体涉及一种钢筋马凳。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设计的钢筋马凳构造是根据现浇板上下排钢筋的间距,将一定径级的一根螺纹钢筋加工成“S”形,其包括下撑段钢筋和上撑段钢筋,一般由设计图纸给出。将上撑段钢筋支撑在现浇板的上排钢筋下面,下撑段钢筋支撑在现浇板的下排筋上面,再用铅丝绑扎固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效控制上下排钢筋间距。但是,该钢筋马凳经混凝土施工人员踩碰干扰后极易翻转,移位。所以一般钢筋马凳不能有效控制现浇板上下排钢筋的 间距位置,特别是上排钢筋的下沉问题,使混凝土结构板成型后负筋(上排筋)保护层过大,出现板面裂缝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钢筋马凳不能有效控制建筑现浇板上下排钢筋的间距和位置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现浇板中的控制上下排钢筋间距的钢筋马凳,该钢筋马凳不仅能准确控制建筑现浇板上下排钢筋的间距,而且能增强现浇板钢筋的整体承载力,方便混凝土烧筑施工。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现浇板中的上下排钢筋间距控制钢筋马凳,包括置于两端的两个三角支架,其顶角上固设上部支撑筋,所述三角支架的底边中点之间固设下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现浇板中的控制上下排钢筋间距的钢筋马凳,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两端的两个三角支架,其顶角上固设上部支撑筋,所述三角支架的底边中点之间固设下部连接筋,所述下部支撑筋与上部支撑筋保持水平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银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