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叶轮整体铸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712 阅读:6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空泵叶轮整体铸造工艺。它用铜合金将中隔板、叶片与轮毂制备的整体模具经数控加工后造型。其砂芯置于下铸型内,内腔处的砂芯上设有陶瓷芯,上叶片与上轮毂顶部设有冒口,下轮毂底面及轴孔处设有外冷铁,下叶片底端设置的内浇道与铸型内的直浇道连通。金属液经由直浇道进入内浇道,再经下叶片底端引入型腔进行底浇,金属液由下至上到达冒口顶部时向冒口内加入发热剂。待铸件冷却后,开箱、清砂、去除浇冒口进行热处理。它适应各种铸钢合金的铸造,其叶轮尺寸精度高、等分均匀、无焊缝,轮毂内腔无粘砂、烧结,铸件组织致密,消除焊接应力影响,运行平稳、可靠,使用寿命长,工作效率达95%以上,能满足耐蚀、耐磨特殊作业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铸造
,特别涉及一种真空泵叶轮整体铸造工艺
技术介绍
真空泵叶轮由于尺寸精度高,叶片薄而两端轮毂厚,结构复杂,故整体铸造难度大。因此,通常采用钢板焊接成型和分两段铸造后再拼接成型的制造工艺。钢板焊接成型的叶轮,需经下料、加工焊接坡口、热处理、机械加工等工序,制造周期长。焊接时难以确保焊缝质量,致使叶轮高速运转时由于应力集中易发生设备事故。钢板组焊时,叶片等分及整体叶轮尺寸不易控制,焊接产生的变形难以矫正。因此,钢板焊接成型后的叶片等分不均匀,叶轮尺寸精度差,使其装机后工作不平稳,效率低,使用寿命短。采用一般板材焊接的叶轮更难以满足耐蚀、耐磨等特殊作业的需要。分两段铸造后再拼接成型的叶轮,焊接时需增加拼合面,耗材多,故增加叶轮重量,降低设备工作效率。而且拼接时,其拼合面难以密封,工作介质易进入叶轮轮毂的内腔而腐蚀主轴及轴承,致使真空泵使用寿命短。由于真空泵叶轮铸件的特殊结构,铸造时一般只能采用竖直浇注的方法,对处于上都最后凝固的厚大轮毂处虽可通过设置冒口补缩,使上部组织致密,但对处于下部最后凝固的厚大轮毂处因无法采取补缩措施,得不到金属液体补缩,而最后形成缩孔、缩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芯盒制备、配砂造型、浇注、清砂、去除浇冒口、热处理环节的真空泵叶轮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铜合金,将中隔板(1)与上、下叶片(2)和上、下轮毂(6)分别制备成整体结构的上、下模具,并经数控加工中心机床编程加工后分别置于上、下砂箱(13)内,再用树脂砂复制成上、下铸型(14)和砂芯(8),砂芯(8)置于下铸型(14)内,上、下轮毂(6)的内腔(7)处的砂芯(8)上设有预制的陶瓷芯(3),上叶片(2)与上轮毂(6)的顶部设有冒口(4),下轮毂(6)的底面及轴孔处设有外冷铁(9),下叶片(2)的底端设有高梯形环状的内浇道(10),内浇道(10)与预埋于铸型(14)内一侧的直浇道(11)连通,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芯盒制备、配砂造型、浇注、清砂、去除浇冒口、热处理环节的真空泵叶轮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铜合金,将中隔板(1)与上、下叶片(2)和上、下轮毂(6)分别制备成整体结构的上、下模具,并经数控加工中心机床编程加工后分别置于上、下砂箱(13)内,再用树脂砂复制成上、下铸型(14)和砂芯(8),砂芯(8)置于下铸型(14)内,上、下轮毂(6)的内腔(7)处的砂芯(8)上设有预制的陶瓷芯(3),上叶片(2)与上轮毂(6)的顶部设有冒口(4),下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忠林孙正健蓝希德王异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拓特铸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