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5822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6:34
一种折叠推车,由车身、车轮组件和把手杆组成,其特征在于:车身由一承载平台、左侧架、右侧架、前侧栏以及后侧栏组成;承载平台由左右两板体拼合构成,左右两板体之间由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的枢轴铰接,以使两板体可向推车的底部折拢;左侧架由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的枢轴铰接于承载平台的左边沿上,右侧架上由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的枢轴铰接于承载平台的右边沿上;左侧架和右侧架的上部位于承载平台的上方作为围框部,其下部向下延伸设有支撑脚;以此,承载平台、左侧架及右侧架构成“W”形折叠架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身结构简单,又设计巧妙,在宽度方向上可呈“W”形折叠收拢,收拢后体积大幅缩小,极大地方便了推车在空车时的收纳和搬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两轮手推车,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两轮手推车。
技术介绍
两轮推车,应用广泛,是田间地头、仓库、车站码头等处人们搬运货物的常用工具。现有的两轮推车,通常由车身、两车轮和把手杆组成,所述车身通常由一承载平台和围设于承载平台四周的围栏构成;两车轮左右对称安装于车身底部,并在车身后侧底部向下延伸设有支撑脚;把手杆固定连接在车身的后端,供人们手扶推车。现有两轮推车存在以下不足因车身为固定架体结构,不可折叠,并且把手杆固定于车身上,不可拆卸,使整个推车在空车时不可收折,占地面积大,不便于空车时的收纳和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推车,以解决空车时收折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推车,由车身、车轮组件和把手杆组成;所述车身由一承载平台、左侧架、右侧架、前侧栏以及后侧栏组成;所述承载平台由左右两板体拼合构成,左右两板体之间由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的枢轴铰接,以使两板体可向推车的底部折拢;所述左侧架由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的枢轴铰接于承载平台的左边沿上,右侧架上由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的枢轴铰接于承载平台的右边沿上;左侧架和右侧架的上部位于承载平台的上方作为围框部,其下部向下延伸设有支撑脚;以此,承载平台、左侧架及右侧架构成“W”形折叠架体结构;所述前侧栏和后侧栏围设于承载平台的前、后侧,前侧栏和后侧栏的底部向下延伸有第一插接柱,而所述左、右侧架或/和承载平台上对应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前侧栏和后侧栏以其所述第一插接柱插入对应的第一插接孔中配合构成定位连接;所述车轮组件包括两车轮以及两车轮上的轮轴;车身底部左右两侧上对应两车轮上的轮轴设有轮轴容置槽,所述两车轮以其轮轴嵌入车身上的轮轴容置槽中连接;所述把手杆靠车身的一端上向下延伸设有第二插接柱,而所述左、右侧架或/和承载平台上对应设有第二插接孔,所述把手杆以其所述第二插接柱插入对应的第二插接孔中配合构成定位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I、上述方案中,所述把手杆为对称的左右两根;所述左侧架上对应左侧的把手杆设第二插接孔,左侧把手杆以其第二插接柱与左侧架上的第二插接孔插接定位;所述右侧架上对应右侧的把手杆设第二插接孔,右侧把手杆以其第二插接柱与右侧架上的第二插接孔插接定位;并且,左侧把手杆和右侧把手杆的外端均向左右把手杆的对称中心折弯,形成两个相对的折弯端部。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的孔壁上朝内活动设置插销或摩擦件,该插销或摩擦件作用于置入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内的第一插接柱和第二插接柱上,以此构成插接锁定结构。3、上述方案中,所述左侧架、右侧架的外侧上对应车轮设有车轮保护围框,所述车轮的上部位于车轮保护围框内。4、上述方案中,“所述车轮组件包括两车轮以及两车轮上的轮轴”此句中“两车轮上的轮轴”包括以下两种情况a、两车轮上各设有一轮轴;b、两车轮设置在同一根轮轴的两端部上。本技术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由车身、车轮组件和把手杆组成;把手杆与车身为插接式连接,空车时可以很方便地将把手杆从车身上卸下,并且车轮组件与车身也为分体结构,空车时也可以很方便地将车轮组件和车身分离;并且,车身上的前侧栏和后侧栏也为插接式连接,可以很方便地卸下前侧栏和后侧栏,在卸下前侧栏和后侧栏后,车身的承载平台、左侧架及右侧架三者即可以呈“W”形折叠收拢,从而将整个推车分解和折叠起来,占地面积缩小,以便于空 车时的收纳和搬运。本技术中,特别是车身结构简单,又设计巧妙,在宽度方向上可呈“W”形折叠收拢,收拢后体积大幅缩小,极大地方便了推车在空车时的收纳和搬运。另,本技术各部件为插接式连接结构,避免了螺栓、螺母等紧固件的使用,安装和拆卸都极为方便和快捷。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的承载平台、左侧架及右侧架三者的立体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的承载平台、左侧架及右侧架三者的折叠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车身;2、车轮组件;3、把手杆;4、承载平台;5、左侧架;6、右侧架;7、前侧栏;8、后侧栏;9、左板体;10、右板体;11、第一插接柱;12、第一插接孔;13、孔;14、插销孔;15、插销;16、车轮;17、车轮;18、轮轴;19、轮轴容置槽;20、第二插接柱;21、第二插接孔;22、折弯端部;23、孔;24、插销孔;25、插销;26、车轮保护围框;27、支撑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I 附图4所示一种折叠推车,由车身I、车轮组件2和把手杆3组成。所述车身I由一承载平台4、左侧架5、右侧架6、前侧栏7以及后侧栏8组成。所述承载平台4由左右两板体9、10拼合构成,左右两板体9、10之间由沿车身I前后方向设置的枢轴铰接,以使两板体9、10可向推车的底部折拢;所述左侧架5由沿车身I前后方向设置的枢轴铰接于承载平台4的左边沿上,右侧架6上由沿车身I前后方向设置的枢轴铰接于承载平台4的右边沿上;左侧架5和右侧架6的上部位于承载平台4的上方作为围框部,其下部(一般为靠把手杆3侧)向下延伸设有支撑脚27 ;以此,承载平台4、左侧架5及右侧架6构成“W”形折叠架体结构。所述前侧栏7和后侧栏8围设于承载平台4的前、后侧,前侧栏7和后侧栏8的底部向下延伸有第一插接柱11,而所述左、右侧架5、6或/和承载平台4上对应设有第一插接孔12 ;所述前侧栏7和后侧栏8以其所述第一插接柱11插入对应的第一插接孔12中配合构成定位连接。具体如图2中举例所示,前侧栏7和后侧栏8均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各向下延伸一所述第一插接柱11,而在左、右侧架5、6上对应设有第一插接孔12。且,在各第一插接孔12的孔壁上朝内活动设置插销或摩擦件,该插销或摩擦件作用于置入第一插接孔12内的第一插接柱11上,以此构成插接锁定结构。具体,可以如图2所示,在第一插接孔12的孔壁上开孔13,而第一插接柱11上也对应开设插销孔14,另配设插销15,以插销15插入孔13和插销孔14中,将第一插接柱11锁定在第一插接孔12中。实际中,也可在第一插接孔12的孔壁上设弹性的摩擦件或弹性的定位珠,以摩擦件或定位珠作用于第一插接柱U,将第一插接柱11锁定。 所述车轮组件2包括两车轮16、17以及两车轮16、17上的轮轴18,两车轮16、17经轴承转动连接在轮轴18的两端部上;车身I底部左右两侧对应所述轮轴18设有轮轴容置槽19,所述两车轮16、17以其轮轴18嵌入车身上的轮轴容置槽19中连接。上述两车轮16、17间以一轮轴18连接此为举例说明,实际中,也可两车轮16、17上各设一轮轴,在车身I底部上对应于每个轮轴的两端设置轮轴容置槽,两车轮16、17各以其轮轴嵌入对应的轮轴容置槽中卡嵌构成连接。所述把手杆3靠车身的一端上向下延伸设有第二插接柱20,而所述左、右侧架5、6或/和承载平台4上对应设有第二插接孔21,所述把手杆3以其所述第二插接柱20插入对应的第二插接孔21中配合构成定位连接。具体,如附图I、附图2所示,所述把手杆3为对称的左右两根;所述左侧架5上对应左侧的把手杆3设第二插接孔21,左侧把手杆3以其第二插接柱20与左侧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推车,由车身、车轮组件和把手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由一承载平台、左侧架、右侧架、前侧栏以及后侧栏组成;所述承载平台由左右两板体拼合构成,左右两板体之间由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的枢轴铰接,以使两板体可向推车的底部折拢;所述左侧架由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的枢轴铰接于承载平台的左边沿上,右侧架上由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的枢轴铰接于承载平台的右边沿上;左侧架和右侧架的上部位于承载平台的上方作为围框部,其下部向下延伸设有支撑脚;以此,承载平台、左侧架及右侧架构成“W”形折叠架体结构;所述前侧栏和后侧栏围设于承载平台的前、后侧,前侧栏和后侧栏的底部向下延伸有第一插接柱,而所述左、右侧架或/和承载平台上对应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前侧栏和后侧栏以其所述第一插接柱插入对应的第一插接孔中配合构成定位连接;所述车轮组件包括两车轮以及两车轮上的轮轴;车身底部左右两侧上对应两车轮上的轮轴设有轮轴容置槽,所述两车轮以其轮轴嵌入车身上的轮轴容置槽中连接;所述把手杆靠车身的一端上向下延伸设有第二插接柱,而所述左、右侧架或/和承载平台上对应设有第二插接孔,所述把手杆以其所述第二插接柱插入对应的第二插接孔中配合构成定位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飞华铝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