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563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发动机舱和位于所述发动机舱后部的乘客舱,所述车辆发动机舱内设有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多个辐射电器,在所述辐射电器与所述乘客舱之间、并靠近所述辐射电器的位置设有用于屏蔽所述辐射电器对所述乘客舱内乘客的电磁辐射的屏蔽壳,所述屏蔽壳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通过在发动机舱内的辐射电器外、在辐射电器与车辆乘客舱之间的位置设置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的屏蔽壳,屏蔽发动机舱内的辐射电器对于乘客舱内人体的电磁辐射,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同时,屏蔽壳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屏蔽电磁辐射效果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是一种降低了发动机舱内电器对乘客舱内乘客的电磁辐射的车辆,属于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舱内的高压点火线圈、空调鼓风机、雨刮电机、ECU、电瓶、继电器等电器都是能产生电磁福射的福射源,电磁福射会在各电器之间产生影响,也会对乘客舱内的乘客造成伤害。为了降低各电器之间的电磁辐射影响,有些汽车发动机舱内会采用钢板屏 蔽电磁辐射,如高压点火线圈、空调鼓风机、电瓶、继电器等电器的外壳采用钢板制成。但是,这样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目前的汽车上仅是考虑到各电器之间的电磁辐射影响而屏蔽电器之间的电磁辐射,没有考虑到电磁辐射对乘客舱内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二是钢板无法将辐射源完全屏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屏蔽车辆发动机舱的辐射源对人体的电磁辐射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可有效降低对乘客舱内人体的电磁辐射,而减少对人体的伤害。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舱和位于所述发动机舱后部的乘客舱,所述车辆发动机舱内设有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多个辐射电器,在所述辐射电器与所述乘客舱之间、并靠近所述辐射电器的位置设有用于屏蔽所述辐射电器对所述乘客舱内乘客的电磁辐射的屏蔽壳。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壳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辐射电器包括高压点火线圈;所述屏蔽壳包括设于所述高压点火线圈与所述乘客舱之间的、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一壳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所述高压点火线圈的上盖。进一步的,所述辐射电器包括电瓶;所述屏蔽壳包括设于所述电瓶与所述乘客舱之间的、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二壳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所述电瓶的托盘。进一步的,所述辐射电器包括继电器;所述屏蔽壳包括罩设于所述继电器与所述乘客舱之间的、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三壳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壳体形成所述继电器的外壳。进一步的,所述辐射电器还包括车载控制器;所述屏蔽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载控制器后部的、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一镁合金板。进一步的,所述电器还包括隔热垫;所述屏蔽壳还包括设于所述隔热垫后部的、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二镁合金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车辆通过在发动机舱内的辐射电器外、位于辐射电器与车辆乘客舱之间的位置设置屏蔽壳,来屏蔽发动机舱内的辐射电器对于乘客舱内人体的电磁福射,减少电磁福射对人体的伤害;同时,屏蔽壳米用镁合金材料制成,屏蔽电磁辐射效果好。附图说明图I表示本技术车辆的发动机舱与乘客舱的结构、位置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发动机舱内安装有高压点火线圈、空调鼓风机、雨刮电机、 E⑶、电瓶、继电器等电器,这些电器(此处称“辐射电器”)会产生电磁辐射,为了避免这些辐射电器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位于发动机舱后部的乘客舱内的乘客的伤害,如图I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在发动机舱B内的辐射电器与乘客舱A之间设置了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的屏蔽壳。考虑到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本技术的车辆在发动机舱B内的辐射电器与其后部的乘客舱A之间设置镁合金材料制成的屏蔽壳,可以有效屏蔽发动机舱B内的辐射电器对于乘客舱A内人体的电磁福射,减少电磁福射对人体的伤害,同时,由于屏蔽壳米用镁合金材料制成,镁合金材料的电磁辐射屏蔽效果相比钢材效果好。本实施例中,为了屏蔽发动机舱B内的高压点火线圈所产生的对乘客舱A内乘客的电磁辐射,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车辆在其发动机舱B内的高压点火线圈I外罩设一由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一壳体11,由于乘客舱A位于高压点火线圈I后方,贝U第一壳体11至少一部分罩设在高压点火线圈I的后方,并靠近高压点火线圈I设置。为了节省发动机舱B内空间以及节约材料成本,优选的,由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一壳体11直接作为高压点火线圈I的上盖,即高压点火线圈I的上盖可以直接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则高压点火线圈I的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的上盖即形成所述的屏蔽壳。当然,第一壳体11也可以是罩设于高压点火线圈I外部的单独零件。本实施例中,为了屏蔽发动机舱B内的继电器2所产生的对乘客舱A内人体的电磁辐射,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车辆在其发动机舱B内的继电器2外罩设一由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二壳体21,由于乘客舱A位于继电器2的后方,则第二壳体21至少一部分罩设在继电器2的后方,并靠近继电器2设置。为了节省发动机舱B内空间以及节约材料成本,优选的,由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二壳体21直接作为继电器2的外壳,即继电器2的继电器盒可以直接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则继电器2的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继电器盒即形成所述的屏蔽壳。当然,第二壳体21也可以是罩设于继电器2外部的单独零件。本实施例中,为了屏蔽发动机舱B内的电瓶3所产生的对乘客舱A内人体的电磁辐射,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车辆在其发动机舱B内的电瓶3外罩设一由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三壳体31,由于乘客舱A位于电瓶3的后方,则第三壳体31至少一部分罩设在电瓶3的后方,并靠近电瓶3设置。为了节省发动机舱B内空间以及节约材料成本,优选的,由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三壳体31直接作为电瓶3的托盘,即电瓶3的托盘可以直接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则电瓶3的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的托盘即形成所述的屏蔽壳。当然,第三壳体31也可以是罩设于电瓶3外部的单独零件。本实施例中,为了屏蔽发动机舱B内的ECU4所产生的对乘客舱A内人体的电磁辐射,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车辆在其发动机舱B内的ECU4后部加装一由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一镁合金板41,则第一镁合金板41位于ECU4与乘客舱A之间,即形成所述的屏蔽壳。本实施例中,为了屏蔽发动机舱B内的隔热垫5所产生的对乘客舱A内人体的电磁辐射,如图I所示,由于乘客舱A位于发动机舱B内的隔热垫5的后方,本技术的车辆在隔热垫5后部加装一由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二镁合金板51,则第二镁合金板51位于隔 热垫5与乘客舱A之间,即形成所述的屏蔽壳。另外,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屏蔽壳采用AZ31镁合金板材制成,厚度在Imm以上,距离辐射电器的辐射源IOOmm以内,可对30MHz I. 5G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辐射优选吸收,电磁屏蔽效能的总体变化量在_2dB 4dB范围内。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舱和位于所述发动机舱后部的乘客舱,所述车辆发动机舱内设有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多个辐射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辐射电器与所述乘客舱之间、并靠近所述辐射电器的位置设有用于屏蔽所述辐射电器对所述乘客舱内乘客的电磁辐射的屏蔽壳。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电器包括高压点火线圈;所述屏蔽壳包括设于所述高压点火线圈与所述乘客舱之间的、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的第一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所述高压点火线圈的上盖。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电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舱和位于所述发动机舱后部的乘客舱,所述车辆发动机舱内设有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多个辐射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辐射电器与所述乘客舱之间、并靠近所述辐射电器的位置设有用于屏蔽所述辐射电器对所述乘客舱内乘客的电磁辐射的屏蔽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伯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