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的加料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275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的加料车,包括开口朝上呈盒状的车体,上述车体底部至少设置三个车轮,其中与上述车体前端最近的两个车轮关于车体左右对称,上述车体后端设有挂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快速高效地将粘稠性物料加入反应釜内,节省了劳动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料车,尤其是反应釜的加料车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化工液制备行业中,尤其是颜料制备生产行业中,打浆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技术环节,需要将浓稠性物料加入至反应釜,因为物料的粘稠性特点,使用管道输送较为不便,通常是将反应釜设置在地下,需要人工运送至反应釜釜顶的进料口处,然后使用铁锹将物料加入反应釜内,这种加料方式费时费力,增加了工作人员的体力负担,同时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应釜的加料车,能够快速高效地将粘稠性物料加入反应釜内,节省了劳动力。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反应釜的加料车,包括开口朝上呈盒状的车体,上述车体底部至少设置三个车轮,其中与上述车体前端最近的两个车轮关于车体左右对称,上述车体后端设有挂耳。进一步地,上述与车体前端最近的两个车轮到上述车体前端的距离为车体长度的309^50%。进一步地,上述车体设有横杆,上述横杆位于上述车体上方后侧且平行于上述车体后端面,上述横杆两端均连接支撑杆,上述两支撑杆的端口分别固定在上述车体两侧面的上沿处。进一步地,上述车体前端面板设为可升降的挡板,其两侧边设置有卡条,与上述挡板两侧边相接处设有滑动配合的竖直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后端具有挂耳的加料车,通过挂耳进行升降,力口料车翻转可实现快速、高效的加料任务,减轻了工作人员的体力负担;设置的横杆方便加料车进行运送;同时将加料车前端面板设为可升降挡板,能够进一步地增加加料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反应釜的加料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A方向的视角示意图;图3为图2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反应釜的加料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A方向的视角示意图,参照图I、2,本技术,反应釜的加料车,包括开口朝上呈盒状的车体I,上述车体I底部至少设置三个车轮,其中与上述车体I前端最近的两个车轮关于车体I左右对称,上述车体后端的面板13设有挂耳3,通过在生产区域设置高悬的移动式电动葫芦,当加料车的车头位于反应釜的进料口处时,将电动葫芦移动至挂耳3的上方,放下绳索勾住挂3,然后电动葫芦上拉绳索使加料车以上述两个最接近车体I前端的车轮连线为转轴,车体I后端向上翻转,前端向下翻转,将车体I所载的物料倾倒入反应釜中。在本实施方案中,加料车设置有四个车轮,其中车轮21、23为与车体I前端最近,车轮21、23关于车体I左右对称,车轮25、27作为加料车的两个后车轮,其中车轮21、23到上述车体I前端的距离为车体I长度的30°/Γ50%,若此距离太短,则加料时车体I后端向上翻转的幅度会过大,增加了电动葫芦的动力负担,若此距离太长,就会使得加料车的平衡性得不到保证,所以此距离设置为车体I长度的309Γ50%可避免以上两种情况发生。车体I设有横杆41,上述横杆41位于上述车体I上方后侧且平行于上述车体I后端的面板13,上述横杆41两端均连接支撑杆45、47,上述两支撑杆45、47的端口分别固定在上述车体两侧的面板15、17的上沿处。横杆41作为加料车的推拉杆,方便工作人员移动 加料车。参照图3,并结合图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车体I前端面板11为可升降的挡板。在这里,仅对车体I前端面板与侧面板17进行说明,前端面板11与侧面板15与之完全相同,在此不作累述。前端面板11和侧面板17的相接面设有竖直凹槽170,前端面板11设有与上述凹槽170滑动配合的卡条110。将前端面板11设置为可升降挡板,在加料车对反应釜进行加料时,可通过升起升降挡板,更为快速得将物料倾倒入反应釜中,提高加料效率。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反应釜的加料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朝上呈盒状的车体,所述车体底部至少设置三个车轮,其中与所述车体前端最近的两个车轮关于车体左右对称,所述车体后端设有挂耳。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应釜的加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车体前端最近的两个车轮到所述车体前端的距离为车体长度的30°/Γ50%。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应釜的加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位于所述车体上方后侧且平行于所述车体后端面,所述横杆两端均连接支撑杆,所述两支撑杆的端口分别固定在所述车体两侧面的上沿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应釜的加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前端面板设为可升降的挡板,其两侧边设置有卡条,与上述挡板两侧边相接处设有滑动配合的竖直凹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的加料车,包括开口朝上呈盒状的车体,上述车体底部至少设置三个车轮,其中与上述车体前端最近的两个车轮关于车体左右对称,上述车体后端设有挂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快速高效地将粘稠性物料加入反应釜内,节省了劳动力。文档编号B01J4/00GK202666798SQ20122024082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专利技术者雷勇, 杨龙, 项立宏, 黄成武 申请人:宣城亚邦化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釜的加料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朝上呈盒状的车体,所述车体底部至少设置三个车轮,其中与所述车体前端最近的两个车轮关于车体左右对称,所述车体后端设有挂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勇杨龙项立宏黄成武
申请(专利权)人:宣城亚邦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