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续铸造金属的结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068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续铸造金属的结晶器,包括一模腔(2),该模腔具有一注入口(3)、一排出口(4)和一铸造锥体(6)。设有至少一个向铸造方向(G)延伸的凹形的隆起(7),该隆起在一预定的铸造液面位置(5)以下一定间距(A)处开始并且一直延伸到排出口(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用于连续铸造金属的结晶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反复描述了铜或铜合金的管形结晶器,用以铸造钢或其他高熔点的金属的型材。管式结晶器通常在一水平的横截面内具有均匀的壁厚,该壁厚向连铸方向根据管式结晶器的内部斜度增加。斜度沿结晶器的全长可以是相同的。但也可以采用沿长度变化的斜度,特别是斜度可以在注入口的区域内是较大的且向铸造方向减小,以便在冷却时可以特别好地顺应连铸坯的收缩并因此确保良好的散热。基本上用于优化斜度的各项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内部形状适应于连铸坯外壳的收缩来改善向铸造方向的散热。现在采用的结晶器的大多数关于斜度向一确定的工作点优化,其中该工作点取决于多个参数,例如铸造速度、钢组分和冷却条件。如果发生对预定的工作点的偏离,则选择的几何形状可能导致对铸造过程和连铸坯质量的缺陷,因为随着金属熔液在浇注液面中开始的凝固,在连铸坯上形成所谓连铸坯外壳。在不正确的管式结晶器的结晶器几何形状的情况下,连铸坯外壳可能松开和扭曲或在相反的情况下,亦即在过小的收缩的情况下导致在管式结晶器上高的摩擦。这可能造成连铸坯的急颤(Ruckeln)、连铸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连续铸造金属的结晶器,其包括一模腔(2),其中模腔(2)具有一注入口(3)、一排出口(4)和一铸造锥体(6);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向铸造方向(G)延伸的凹形的隆起(7、7a、7b),所述隆起在一预定的铸造液面位置(5)以下一定间距(A)处开始并且一直延伸到排出口(4)。

【技术特征摘要】
DE 2005-11-30 102005057580.31.用于连续铸造金属的结晶器,其包括一模腔(2),其中模腔(2)具有一注入口(3)、一排出口(4)和一铸造锥体(6);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向铸造方向(G)延伸的凹形的隆起(7、7a、7b),所述隆起在一预定的铸造液面位置(5)以下一定间距(A)处开始并且一直延伸到排出口(4)。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形的隆起(7)的起点位于一初始区域内,其中初始区域从注入口(3)起测量在30%至70%的模腔长度(L)上延伸。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形的隆起(7)在模腔(2)的长度(L)的一半处开始。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项所述的结晶器,其特征在于,在预定的铸造液面位置(5)与所述至少一个凹形的隆起(7)之间的间距(A)大于模腔(2)的长度的10%、特别是大于20%。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项所述的结晶器,其特征在于,斜度(K、K3)在所述至少一个凹形的隆起(7)的最深点(9)上比在所述至少一个凹形的隆起(7)的边缘(8)上更快地减小。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项所述的结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凹形的隆起(7)的最深点(9)上的斜度(K2)一直减小到最大每米0%。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项所述的结晶器,其特征在于,在隆起(7)的各边缘(8)上的斜度(K)一直减小到每米0.6%至每米1.5%的范围内。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之一项所述的结晶器,其特征在于,各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G沃贝尔G胡根许特D科尔贝克R博尔特F迈瓦尔德D赖内尔特HD皮沃瓦尔D罗德
申请(专利权)人:KM欧洲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